優于AMD Turin,英特爾至強6性能大幅領先
面對數據中心領域日益激烈的競爭,英特爾緊抓核心產品,繼去年推出128核的至強6900P之后,近期又添“新兵”——至強6700P和至強6500P,進一步豐富了至強6產品線。英特爾至強6性能核處理器專為計算密集型工作負載而設計,新發布的至強6700P和至強6500P不僅在AI推理、單核性能等關鍵領域展現出家族“優等生”風范,還面向多路服務器應用場景,提供了高度靈活的適配方案。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503/468053.htm作為數據中心的“全能型選手”,英特爾至強6在AI、數據與網絡服務、科學計算等多項性能指標上均有著優異的表現。從官方公布的測試結果,我們可以看到,與 AMD 的代號為Turin的EPYC 9005處理器相比,至強6900P的Nginx TLS 性能領先 62%,MongoDB 領先 17%,HPCG 領先 52%,OpenFOAM 領先43%,尤其是在ResNet-50模型推理任務中,至強6900P相比EPYC 9005,AI性能優勢高達2.17倍。
AI的蓬勃發展也催生了多元化的應用場景,通過內置的英特爾AMX,至強6700P及至強6500P在推廣搜索、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處理、目標識別等經典機器學習領域,與AMD EPYC 9005相比,不僅實現了高達50%的性能提升,更令人驚喜的是,實現這一性能飛躍的同時,所需核心數量卻減少了三分之一,這就意味著更低的功耗以及更高的計算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至強6平臺在業界率先支持8800MT/s的超高速內存MRDIMM,因此在運行小型語言模型的AI推理時也有著極大的優勢。此外,在處理矢量數據庫的搜索需求時,至強6700P在離線構建索引表的過程中,相比于同樣配備64核的AMD EPYC 9005,性能高出30%。在線上搜索過程中,與專門針對大規模矢量數據庫的索引創新英特爾Scalable Vector Search (SVS)共同協作,其性能優勢甚至可以達到2.6倍。
與僅提供單插槽或雙插槽配置的AMD EPYC處理器相比,英特爾至強6處理器顯然憑借著對大型多路系統的支持,在大規模任務關鍵型數據庫等對擴展性要求極高的應用場景中,展現出絕佳的優勢。這一差異化特性也向市場傳遞出一個清晰的信號:數據中心的競爭已從單純的硬件參數比拼,升級為架構創新、生態協同以及針對特定應用場景的深度優化。對于企業級用戶而言,至強6更像是一位在數字化轉型征程中并肩作戰的可靠伙伴,以卓越的性能與能效平衡,共迎未來的算力挑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