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半導體前瞻布局 推動應用升級
為了在芯片戰爭脫穎而出,各國不惜投下巨資,從基礎建設到技術引入各領域展開競賽的同時,從產業的角度來看,也都著眼于本國的特性上,要透過芯片的發展,前瞻布局新世代的科技技術與應用產品,進一步推動整體產業乃至科技生態圈的升級。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406/460362.htm日本就是個明顯的例子。由于半導體材料與設備,一直以來都是日本產業的強項,更是放眼四海的汽車、家電、資通訊強國,因此,在引進臺積電、三星等外商投資時,除了鎖定先進制程,也著重新世代材料、先進封裝等配套技術的引入,還更進一步的為智慧汽車、智慧家電、機器人、綠色能源等未來熱門領域展開布局。
日本九州島經濟連合會會長倉富純男指出,臺積電熊本廠(JASM)投資案被日本產學界視為重拾成長的契機,特別是比起硅基半導體,次世代化合物半導體能耗更小、效率更佳,在太陽能、風電等綠能產業很有發展機會,是接下來臺日雙方可以共同合作的領域。
日本業內人士表示,芯片的穩定供應當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優質芯片可應用在各產業環節與終端產品上,為日本的工業、汽車、消費性電子產品與高效能運算(HPC)提供龐大的創新動力,在今后人類數字生活所需要的各項科技應用產品上,日本可以先行布局。
透過在京畿道龍仁市打造全球最大半導體聚落的韓國,預計此一計劃要創造近350萬個工作機會。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第一次官張瑛真表示,韓國政府希望在2026年之前,相關計劃能吸引550兆韓元(約新臺幣13兆元)的企業投資,目標是到2030年,其他芯片和處理器的全球市占率能從目前的3%增加到10%;原材料、零組件、裝備等電子供應鏈的自給率,則從目前的30%提升到50%。
值得注意的是,在龍仁市設置這座巨型半導體聚落只是起手式,成功之后,韓國總統尹錫悅打算復制此一模式,在首爾、京畿道的首都圈外圍,設立14個、總面積超過3,300萬平方公尺的國家級先進產業園區,目標鎖住要孕育太空、未來汽車和氫能等戰略性產業的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