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 > 設計應用 > 還不會設計晶體管施密特觸發器?不要錯過

        還不會設計晶體管施密特觸發器?不要錯過

        作者: 時間:2024-06-21 來源:李工談元器件 收藏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施密特觸發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406/460193.htm

        主要是關于:

        一、有什么作用?

        是一個決策電路,用于將緩慢變化的模擬信號電壓轉換為2 種可能的二進制狀態之一,具體取決于模擬電壓是高于還是低于預設閾值。

        二、不能用 CMOS 來設計施密特觸發器嗎?

        CMOS器件

        CMOS 器件可以用來設計施密特觸發器,但是不能選擇閾值電壓,只能在有限的電源電壓范圍內工作,例如:4HC14 在 +5v 下運行,閾值通常為 2.4v 和 1.8v。

        或者你也可以使用比較器芯片,通過額外的分立電阻定義閾值。

        74 CH14

        如果你需要處理嘈雜或者失真的數字信號,可以使用 CMOS 器件。但如果你要求不尋常的電壓或者精確的閾值,就需要設計一個特殊的電路。

        三、雙晶體管施密特觸發器及其工作原理

        假設輸入電壓 Vi 接近于 0,T1 沒有基極電流,所以 T1 處于關閉狀態。T2 通過 R1和 RA 汲取基極電流,因此 T2 處于開啟狀態(并且根據設計,T2 是飽和的 - 集電極-發射極電壓 Vce 接近于零),因此 Vo 位于由下式形成的分壓器的中點 R2 & RE,介于 +V 和地之間。

        雙晶體管施密特觸發器

        現在假設 Vi 開始增加,T1 的發射極電壓由流入 T2 的電流保持固定,因此當 Vi 達到高于該值 0.6v(稱為VP)時,T1 將吸收一些基極電流并開始導通。


        這個時候,T1 開始使 T2 缺乏基極電流,因此 T2 開始關閉,因此其發射極電壓開始下降。但這會增加 T1 的基極-發射極電壓,因此 T1 會更快地開啟。正反饋使電路進入 T1 開啟(并且設計為飽和)而 T2 關閉的狀態,Vo 現在靠近 +V。

        最后,假設 Vi 開始回落到 0,T1 的發射極電壓現在由其自身的發射極電流控制。當 Vi下降到高于該值約 0.6v 時(稱為 Vn ),T1 將開始關閉,這允許 T2 再次開始開啟,將其自己的發射極電流添加到 T1 的,從而向上推動發射極電壓。這迫使 T1 更快地關閉,并且正反饋再次使電路快速進入其他狀態,T1 關閉,T2 開啟。

        閾值和電流

        這里需要強調一下重要的設計約束。假設 Vi 從零開始緩慢上升,并達到 T1 開啟的閾值。該閾值 ( VP ) 由流經 Re 的 T2 的發射極電流設置。一旦 Vi 達到 VP,T2 就關閉,通過 RE 的電流現在通過 T1。

        假設該電流大于來自T2 的電流。如果是這樣,T1 的發射極電壓會在 T1 開啟時突然升高。但隨后 T1 會突然發現其基極電壓 ( Vi ) 現在小于其新的發射極電壓,并會立即關閉。但隨后它的發射極電壓會再次下降,因此它會再次開啟。換句話說,電路會振蕩。

        因此,必須確保 T1 中的電流(I1)小于 T2 中的電流(I2),否則電路將無法工作。

        并且由此得出,T2 再次開啟的閾值(Vn )必須低于 VP。這兩個閾值之間的差異被稱為電路的“滯后”,類似于變壓器鐵芯中發生的情況。

        四、如何設計晶體管施密特觸發器?

        設計一個電路來數字化這種嘈雜和失真的信號,提供+5v 和+24v 的電源軌,輸出信號必須與在 +5v 下運行的數字邏輯兼容。


        如果可以調整輸入信號以適應 +5v 電壓軌,則可以使用基于 CMOS 邏輯(例如 HC14)的施密特觸發器,也可以使用比較器。

        但這里顯而易見的方法是使用 +24v 電源軌的基于晶體管的設計,我主要會選擇幾個容易獲得的 30v npn 開關。

        1、確定閾值 VP

        從波形上看,它可能應該在 12 或 13v 左右。

        2、選擇 在T2 中流動的電流

        較低的值可以節省能源,但意味著集電極負載電阻的值較高,這可能會減慢開關邊沿。

        現在在 T2 選擇 3 mA ,那么發射極電阻 RE : [12v / 3mA] = 4k,使用 3.9kΩ。

        接下來,R2: [(24v - 12v) / 3mA] = 4k,這里使用 3.9kΩ。

        電流電壓計算公式

        3、選擇 T1 的集電極電流,從而選擇較低的閾值電壓VN

        噪聲尖峰比較麻煩,I1: [9v / 3.9kΩ] = 2.3 mA 時,將目標設置為 9 或 10v 左右,這將產生大約 4v 的滯后。

        R1:[(24v - 9v) / 2.3mA] = 6.5k,使用 6.2 kΩ。

        R3 限制 T1 的最大基極電流,最大基極電流可以為: [2.3mA / 30] = 77μA(因為晶體管的電流增益不會低于 30)。

        R3: [(24v - 9v) / 77μA] = 194k,使用 180kΩ。(假設電路由零阻抗電壓源驅動,如果不是,則可以從 R3 中減去源阻抗。)

        RA & RB:RA 用于在 T1 關閉時限制 T 2的基極電流,而 RB 確保不受溫度影響。

        這兩個電阻形成一個分壓器,它必須將 T2 的基極設置為(例如)12.6v,T1 關閉,并吸收明顯高于 T2 基極電流的電流,該電流不能超過 [3mA / 30] = 100μA。

        選擇通過 RA 和 RB 的泄放電流為 500μA 左右,使其遠大于 T2 的基極電流。

        那么如果 R1 為 0 ,RA+ RB :[24v / 0.5mA] = 48kΩ。

        分壓器中點為 12.6v,[ RB / ( RA + RB )] = [12.6v / 24v] = 0.53,這意味著 RB = 1.1 RA。

        RB: [48k x 1.1/2.1] = 25k ;RA: [48k - 25k] = 23k。

        但是 R1 不是零,而是 6.2kΩ,因此 RA 的實際值為 [23k - 6k] = 17k。因此,將值四舍五入,因為更多的電流無關緊要。

        RA = 15kΩ 和 RB = 22kΩ。

        五、晶體管施密特觸發器

        現在,所有的值都確定,就可以大概開始設計,電路按預期工作,在 12v 和 8v 下切換。

        雙晶體管施密特觸發器(初始設計圖)

        雙晶體管施密特觸發器仿真模擬圖

        該電路的輸出從大約 13v 擺動到 24v,而規范說輸出電平應該是 0v 和 5v,因此 我需要添加一個由 +5v 電源軌供電的電平轉換晶體管來解決這個問題。

        最簡單的解決方案是添加一個 pnp 逆變器,并且在 15kΩ 電阻 R6(即 RA)上包括一個電容(4.7 或 10nF),使電路開關更快、更干凈——輸出邊沿的上升和下降時間約為 500 納秒。

        雙晶體管施密特觸發器最終設計如下圖所示:

        雙晶體管施密特觸發器最終設計

        最終這個電路使用了 3 個晶體管和 9 個電阻,1 個電容。這13個組件占 了很大的PCB面積,可能組裝成本也會比較高,應該會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晶體管施密特觸發器改進電路

        1、晶體管數量不變,電阻數量減少,有效地利用 PNP晶體管的增益

        最初的晶體管電路實際上只是具有正反饋的長尾對,像這樣畫出來,并從第三個 (pnp) 晶體管 T3 獲取反饋,就得到了下圖所示的電路。它的工作原理與之前的電路類似,只是現在更有效地利用了 pnp 晶體管的增益。

        晶體管施密特觸發器改進電路

        這里使用更少的電阻 - 其中一個僅用于將輸出擺幅限制在所需的 5v。

        和之前一樣,當輸入電壓 Vi 接近于零時,T1 沒有基極電流,所以它處于關閉狀態。T2開啟(使RC短路),T3 也是如此,輸出 Vo 為高電平。

        隨著 Vi 上升,遲早它會達到足以讓T1 開始開啟的值。這必須在 T1 的基極電壓略高于 T2時發生。RA 和 RB 形成一個分壓器,定義 T2 的基極電壓,這兩個電阻定義了上限閾值VP。

        當 T1 打開時,它會關閉T2和T3,輸出Vo下降到接近零(假設RC足夠大)。

        現在假設 Vi 開始下降。當 T1 的基極電壓降至剛好低于T2時, T1將再次關閉。該電壓由分壓器RC - RA - RB固定,并且可以設置在零(如果RC =∞)和VP之間的任何位置。

        上述電路的一大優點是 VP和 VN 都由分壓器定義,因為它們將在基于比較器的解決方案中。

        2、晶體管數量減少,將兩個方案合二為一,組件減少 (9個)

        最初的設計解決方案過于復雜(13 個組件),因為它分兩個階段解決了問題——首先制造施密特觸發器,然后安裝電平轉換器。

        晶體管施密特觸發器改進電路

        將這兩個階段合二為一并比用 pnp 類型替換 npn 晶體管更簡單,該解決方案僅使用 9 個組件。

        該電路(幾乎)與原始電路完全相同,只是交換了 +24v 和接地。

        原電路中+13v 和+24v 的輸出電平現在變為+11v 和0v,規范要求 +5v 和 0v,所以我只需要大約一半的可用輸出擺幅,我可以通過為 R2A和 R2B 選擇合適的值來獲得。

        3、使用 COMS器件 74CH14 來代替

        如果你看到這里的話,應該知道施密特觸發電路是如何工作的,并且知道如何設計一個施密特觸發器以及怎么去調整。

        如果你還想簡化電路的話,你可以考慮下面這種方法。當然這并不是一個容易的問題,關鍵還是取決于你設計的系統類型。

        如果輸入信號相對較大,并且你要求 VP 和VN 必須相距很遠(例如,為了抑制干擾噪聲)并且系統已經包含分立元件,則基于晶體管的解決方案可能是 COMS器件。

        具體的可以看下面這個電路,設計示例可以通過下面這個簡單的電路來解決,但是實際效果怎么樣,需要看在實踐中的效果。

        晶體管施密特觸發器改進電路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潼关县| 都匀市| 察隅县| 济源市| 泉州市| 宁河县| 双桥区| 孙吴县| 炉霍县| 长岭县| 仙游县| 南溪县| 鄂温| 商南县| 山阳县| 元江| 股票| 隆昌县| 扶风县| 驻马店市| 东阿县| 福清市| 大石桥市| 积石山| 元谋县| 石首市| 历史| 潞西市| 望江县| 横山县| 平潭县| 泸定县| 和平区| 韶山市| 马公市| 故城县| 汉川市| 清远市| 攀枝花市| 铜梁县| 平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