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設計應用 > 深入解析LLC諧振變換器電路設計及其工作原理

        深入解析LLC諧振變換器電路設計及其工作原理

        作者:林木磊石 時間:2024-05-30 來源: 收藏

        LLC諧振變換器作為諧振開關技術的重要拓撲之一,具有高效率,調壓特性好,寬負載變化范圍內工作特性優良等特點,應用場景廣闊。本篇文章對LLC變換器的常見拓撲結構、調制方式以及工作模態進行講解。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405/459377.htm

        一、拓撲構成

        LLC諧振變換器電路拓撲主要包含開關電路、諧振電路以及整流電路三個部分。LLC諧振變換器的拓撲結構多樣,下面是兩種常見的電路結構。以全橋LLC變換器為例,開關電路為由開關器件S1~S4構成的全橋逆變電路;諧振電路包含諧振電感Lr、諧振電容Cr以及勵磁電感Lm,并與變壓器原邊連接;變壓器副邊為由二極管D1、D2構成的全波不控整流電路,與輸出電容Cf連接后接入負載。

        二、調制方式

        LLC諧振變換器常用的調制方式有脈沖頻率調制(PFM)、移相調制(PSM)以及脈沖寬度調制(PWM)。由于LLC變換器的諧振特性,脈沖頻率調制(PFM)方式最為常用。此外為了提升變換器的工作性能,一些混合控制方式被陸續提出。各種常用調制方式的電壓增益范圍、控制參數以及調制特點如下。

        三、工作原理分析

        本篇以常用的PFM調制模式為例,對全橋LLC變換電路進行工作模態分析。LLC串聯諧振電路包含兩個諧振頻率,一個是由諧振電感Lr、諧振電容Cr與勵磁電感Lm諧振產生的第一諧振頻率fm,另一個是由諧振電感Lr與諧振電容Cr產生的第二諧振頻率fr,兩者表達式如下:

        兩個諧振頻率將變換器的工作區間分為三段:fs<fm,fm<fs<fr以及fs>fr。當fs<fm時電路無法實現ZVS,開關損耗較大,變換器一般不會工作在此區域。

        常用變換器的工作模式分為:欠諧振模式(fm<fs<fr)、準諧振模式(fs=fr)以及過諧振模式(fs>fr)。

        下面以欠諧振模式為例進行電路工作模態分析。


        3.1 工作模態1(t0~t1):

        在t0時刻,S1、S4開始導通,此時開關器件兩端的二極管處于續流導通狀態,因此S1、S4為零電壓導通。


        該模態下Lr、Cr發生諧振,諧振腔為感性,諧振電流Ir相位滯后于電壓,電流為負并迅速減小。副邊二極管D1導通,Lm兩端電壓被鉗位,勵磁電流線性減小。負載端能量由勵磁電感Lm提供。

        3.2 工作模態2(t1~t2):

        S1、S4繼續保持導通狀態,諧振電流Ir變為正方向,S1、S4內部開始流過電流。


        此模態下,二極管D1保持導通,Lm兩端電壓仍被鉗位,勵磁電流緩慢上升并保持負方向, 負載端能量由母線及勵磁電感共同提供,該模態下電路中由Lr、Cr發生諧振。

        3.3 工作模態3(t2~t3):

        勵磁電感繼續保持被副端鉗位的狀態,諧振腔由Lr、Cr組成。


        勵磁電流ILm變為正方向,與諧振電流Ir同方向,此時母線同時向勵磁電感與負載提供能量。由于諧振作用,在該模態結束時,諧振電流迅速減小至與勵磁電流相等。

        3.4 工作模態4(t3~t4):

        此模態內諧振電流Ir和勵磁電流ILm保持相等。


        變壓器原端電流下降為0,不再向負端進行能量傳遞,副邊二極管D1電流降為零關斷,輸出電壓由輸出電容提供。副端電壓對勵磁電感的鉗位作用消失,諧振腔由Lr、Cr和Lm組成。由于Lm>>Lr,可以近似為此時的諧振電流不變。

        3.5工作模態5(t4~t5):

        t4~t5為死區時間,四個開關器件全部關斷。

        在諧振電流的作用下,電源給S1、S4的寄生電容充電,給S2、S3的寄生電容放電,結束后S1、S4并聯二極管續流,為其后續零電壓開通提供條件。


        此時整流二極管D2開始導通,勵磁電感被副端電壓鉗位,退出諧振腔。此時負載能量由勵磁電感提供。

        t5時刻后,S2、S3零點壓開通,后半周期工作過程與前半周期類似,這里就不做詳細講解。

        準諧振模式(fs=fr)

        過諧振模式(fs>fr)

        四、常見問答

        1)為什么中小功率電源LLC網絡要在感性區域工作?

        LLC網絡存在感性、容性和純阻性三種狀態。工作在純阻性區域時網絡具有最高的品質因素和最佳的網絡特性;工作在容性區域,網絡實現零電流切換(ZCS)關斷,適合使用IGBT;工作在感性區域,網絡容易實現零電壓切換(ZVS)開通,比較適合使用MOSFET。由于中小功率電源普遍使用MOSFET,因此常規的LLC拓撲開關電源選擇在感性區域工作。

        2)ZVS1和ZVS2各有什么優缺點,如何選擇?

        LLC網絡的增益曲線下圖所示。ZVS1區不能實現次級整流管的零電流切換(ZCS)關斷,存在反向恢復問題;而在ZVS2區可以實現次級整流管的ZCS關斷,不存在反向恢復問題。從理論上講,工作在ZVS2區域的效率高于ZVS1區域,同時也要考慮短路性能等問題,建議選擇略大于諧振點的工作點。


        3)LLC初級MOSFET是ZVS關斷還是ZCS關斷?

        LLC工作在感性區域時MOSFET可以實現ZVS開通,但器件關斷既不是ZVS也不是ZCS,是一個硬關斷過程,關斷損耗不可避免。對于MOSFET而言,開通損耗相對關斷損耗大很多。因此LLC變換器是通過減少開通損耗以達到電路效率的提升。

        4)滿足ZVS的兩個必要條件是什么?

        首先,LLC電路在其整個負載范圍內都必須處于感性區域,這是最基本的條件。

        其次,還有一個常常被忽視的條件。為了實現開關管的ZVS,勵磁電感的峰值電流須在死區時間內完成導通開關管的結電容放電,以及關斷開關管結電容充電。

        因此,勵磁電感峰值電流(Ipk)與死區時間(tdead)應滿足:


        其中,Vin為輸入電壓,Cj為MOSFET的結電容,tdead為死區時間。而Ipk與勵磁電感關系如下:

        其中,Vo為輸出電壓,T為開關周期,Lm為勵磁電感。因此Lm的值應滿足以下不等式:

        從上式得出的最大勵磁電感Lm可以確保開關管實現ZVS,但較小的Lm將增加MOSFET的開關損耗。通過使用被動負載Lm,可以確保在任何負載情況下都能工作在零電壓開關狀態下。

        LLC諧振變換器由于工作效率高、工作電壓范圍寬,在汽車制造,光電、通信以及新能源發電等領域中均有應用。本篇對LLC諧振變換器的電路結構、控制方式以及常見的全橋LLC變換器的工作原理進行講解,接下來我們將對LLC諧振變換器拓撲進行建模仿真,并分析其控制策略。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府谷县| 息烽县| 姜堰市| 株洲县| 兴和县| 井陉县| 普格县| 彭水| 林州市| 民丰县| 象州县| 勐海县| 蛟河市| 嘉鱼县| 凤冈县| 彝良县| 高碑店市| 北海市| 靖州| 麦盖提县| 夹江县| 安丘市| 通榆县| 青海省| 从江县| 阳朔县| 大石桥市| 平谷区| 云龙县| 宁化县| 永胜县| 桐庐县| 林芝县| 九江市| 贵州省| 黄大仙区| 新巴尔虎右旗| 明溪县| 金华市| 旺苍县| 乌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