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半導體公司,上半年成績最新出爐
去年年底,各大投行曾預測疫情紅利消失,半導體行業庫存過剩,更點名 2023 年五大半導體「慘」業包括消費性電子、面板、DRAM、LED、IC 設計業。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307/448880.htm進入 2023 年,確實印證了這一點。消費電子市場萎靡、面板需求不振、DRAM 持續走跌、LED、IC 設計業也是苦不堪言。一年前還是 A 股市場香饃饃的半導體板塊,卻在今年被消極情緒籠罩。這波下行周期,使國內絕大多數半導體廠商進入陣痛期,紛紛宣布減產、砍單。
上半年半導體市場情況不容樂觀,下半年市況如何?半導體市場景氣度何時回升?
半導體廠商半年度業績預告
近日,國內各大半導體公司紛紛披露了 2023 半年度業績預告。
由上圖可以看到,上半年國內大部分半導體公司凈利潤出現下滑,甚至多家出現虧損;但可喜的是,大多數半導體公司二季度的經營業績環比增長,顯現出行業向好跡象。
半導體市場,景氣度攀升
半導體設備依舊強勁
從上圖可以看到,北方華創和中微公司今年上半年的凈利潤大幅增長。根據兩家公司公布的 2023 半年報業績預告數據顯示,北方華創預計今年上半年收入 78.2-89.5 億元,同比增長 43.7%—64.4%;歸母凈利潤 16.7-19.3 億元,同比增長 121.3%—155.8%。
2023 年 Q2 北方華創預計實現收入 39.5-50.8 億元,同比增長 19.4%—53.5%,環比增長 2%—31.2%。Q2 公司單季盈利能力提升明顯。此外,北方華創在 5 月 31 日披露的紀要中透露,目前公司在手訂單充足,2023 年新增訂單相較去年同期增長超過 30%,其中以集成電路設備訂單為主;預計公司 2023 年收入、利潤將持續保持增長。
根據已公布的公司業績數據顯示,半導體刻蝕設備龍頭中微公司業績也實現大幅增長。預計 2023 年半年度營業收入約 25.27 億元,同比增長約 28.13%,實現歸母凈利潤為 9.8 億元到 10.3 億元,同比增加 109.49% 到 120.18%。另外,公司預計扣非后凈利潤為 5 億元到 5.4 億元,同比增加 13.45% 到 22.53%。不過,第二季度扣非凈利潤環比微增。
不同于半導體其他細分行業的蕭瑟,半導體設備在今年的表現一直可圈可點。早在今年 Q1,基本所有的半導體設備供應商在營收和利潤方面都實現了較大的增長,就凈利潤來看,北方華創同比增長 94.91%—141.32%、盛美上海同比增長 125.35%—170.42%、長川科技同比增長 106.20%—138.27%、華海清科同比增長 120.4%—160.75%、中微公司同比增加 6.78%—18.64%。
2022 年 10 月美國對華半導體進行全面出口管制,管制范圍擴大至先進芯片、先進制程設備、零部件及人員等,日本、荷蘭跟進管制,并細化到具體設備。在美日荷管制趨緊大環境下,半導體設備類自主可控勢在必行,國內客戶設備驗證意愿也日益強烈,半導體設備國產化率有望快速提升。
如今國產半導體設備已經有小有成績,重點公司收入和銷量已上規模,國產半導體設備龍頭也因此充分受益。國內半導體設備廠商的業績表現也算是為當下氣氛低沉的半導體市場,增添了幾分色彩。
IC 設計營收穩步回溫
自 2022 下半年起,IC 設計產業開始去化庫存,從各大廠商公布的營收情況來看,歷經近一年的去化,部分企業業績已觸底企穩,并在二季度環比增長。
根據中穎電子發布公告顯示,預計上半年歸母凈利潤 8000 萬元-9000 萬元,同比下降 64.76%—68.67%。與去年同期相比,銷售及毛利率下滑導致盈利同比下滑較大。不過二季度的銷售環比略有增長,扣非凈利環比一季度有明顯增長。
根據瑞芯微發布公告顯示,預計 2023 年半年度實現營業收入約 85,800 萬元,同比減少約 31%。不過,瑞芯微表示 2023 年上半年國內、國外電子產品總需求下降,尤其出口下降明顯。其中 1-2 月仍受到 2022 年客戶去庫存余波影響,3 月以后逐步好轉。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同比下降約 31%,其中第二季度同比下降約 24%,但環比增長約 60%。
匯頂科技 2023 年半年度實現營業收入約 20.2 億元,同比增長 10.5%;其中,第一季度實現營收 8.44 億元,第二季度預計實現營收約 11.76 億元,環比大增 39.4%。凈利潤方面,第一季度凈虧損 1.39 億元,預計第二季度凈利潤 184 萬元,實現環比扭虧為盈,增長了 1.41 億元。
卓勝微在 2023 年 Q2 營收也恢復同比增長,高端射頻模組貢獻持續提升。公司預計 2023 年半年度實現營業收入 16.65 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 25.48%,其中 2023 年二季度實現營收 9.53 億元,營業收入環比提升 34.02%,凈利潤環比增長。卓勝微表示下游庫存去化接近尾聲,客戶拉貨節奏加快,DiFEM、L-DiFEM、L-PAMiF 等新模組產品持續放量。全年來看,盡管手機需求復蘇仍存在不確定性,但公司接收端模組產品有望加速起量。
除了上述公司外,還有晶晨股份、恒玄科技等 IC 設計公司在今年 Q2 的營收表現出明顯上揚,如此來看,在消費電子傳統淡季,IC 設計雖然持續低迷,但受人工智能應用以及部分急單拉動影響,疊加眾廠商庫存去化已至尾聲,下半年營收將穩步回溫。
材料、封測需求見暖
今年 Q1,由于下游需求較弱,且 IC 設計廠商正在去庫存階段,作為分別處于 IC 設計上游和下游的半導體材料和封測廠商稼動率處于低迷狀態。
不過,第二季度伴隨著 IC 設計行業市場回暖,材料和封測廠商的業績也受到一些提振。
先看表中看到的五家半導體材料廠商,除了中晶科技 Q2 的凈利潤與 Q1 基本持平之外,其余四家均呈環比上漲趨勢。
金宏氣體預計 2023 年半年度實現凈利潤為 1.53 億元-1.74 億元,同比增加 45%—65%,Q2 綜合業務延續高增長。容大感光第二季度凈利潤為 2310.9 萬元至 2931.54 萬元,同比增長 123.5% 至 183.5%,已連續三個季度實現凈利潤翻倍提升。
立昂微上半年預計實現營業收入總額 13.42 億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 14.2%。從季度來看,第二季度預計實現營業收入總額 7.1 億元,環比增長 12.3%,半導體硅片、功率器件芯片、化合物半導體芯片三大業務均環比增長。
新萊應材第二季度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 0.56 億元-0.76 億元,環比上升 3.70%—40.74%。Q2 單季度業績環比有所提高,主要系半導體板塊隨著客戶庫存有所降低,二季度訂單有所回暖。
再看半導體封測廠商,長電科技作為 A 股半導體封裝測試龍頭,第二季度業績環比大幅增長。華天科技預計上半年業績下降,實現盈利 5000 萬元-7000 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 86.38%—90.27%。不過,第一季度公司虧損約 1 億元,第二季度預計實現扭虧為盈。
在今年年初業績惡化的背景下,封測廠商營收基數低,目前環比已經逐漸改善。另外由于部分下游廠商二季度將推出新品,封測需求上升,促使稼動率逐漸抬升,中國大陸封測廠商業績已經開始逐步回暖。從產業趨勢上看,涉及汽車電子業務以及具有先進封裝能力的廠商在復蘇中更具優勢。
細分板塊,面板、LED 拐點已至
面板廠商虧損加重,但 Q2 明顯好轉
根據京東方發布公告顯示,2023 年上半年預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 7 億元-8 億元,同比大幅下滑 88%—89%;實現扣非后的凈利潤為虧損 15 億-16 億元,同比大幅下滑 135%—138%。其中,二季度單季歸母凈利潤 4.5 億元-5.5 億元,環比增長 83%—123%,扣非歸母凈利潤 0.7 億元-1.7 億元,實現扭虧為盈。
值得注意的是,京東方的虧損主要來自小尺寸 OLED,該產品的主力客戶華為需求下降。因為競爭因素,來自蘋果訂單量也不如預期。京東方表示,上半年供給端主導面板價格持續上行,公司收入及盈利能力逐季改善。隨著三季度進入顯示面板備貨旺季,需求側有望驅動量價齊升,公司業績彈性可期。
維信諾也披露了 2023 上半年業績預告。預告顯示,2023 上半年,維信諾累計實現營收 24.25 億元-27.25 億元,同比下降 20%—29%;實現凈利潤虧損 15.8 億元-17.8 億元,同比虧損擴大;實現扣非后的凈利潤虧損 16 億元-18 億元,同比虧損擴大。其中,第二季度預計實現營收為 16.56 億元-19.56 億元,較第一季度增長 115%—154%。
維信諾表示 2023 年上半年經營業績與上年同期相比變動的主要原因為:公司根據市場情況,以頭部客戶中高端機型 OLED 顯示產品為重點方向,進行經營策略調整,公司第一季度營業收入受到影響,隨著客戶中高端機型的陸續放量,公司第二季度營業收入顯著提升。
根據集邦咨詢數據顯示,自 2023Q1 開始,電視面板價格尤其是大尺寸面板價格一路上漲,7 月上旬 32/43/55/65 寸電視面板均價較 2 月分別上漲 6/11/33/48 美元/片,顯示器面板和筆記本面板價格變化較小。京東方的公告也提到,2023Q1 面板行業平均稼動率約 74%,Q2 行業整體稼動率維持在 80% 左右,面板需求有所回暖。
LED 漲聲頻發
2022 年全球 LED 終端需求明顯下滑,LED 照明、LED 顯示屏等市場持續低迷。下游需求不佳帶來的連鎖反應,導致中上游封裝和芯片企業的 LED 業績下降。例如上游的乾照光電、蔚藍鋰芯、聚燦光電等芯片企業;中游的東山精密、國星光電、木林森等封裝企業的 LED 相關業務在 2022 年均出現了營收與利潤的下滑。
近日,包括 LED 顯示等相近品類市場漲聲頻發,似乎也在響應顯示行業需求回暖的信號。
從目前 LED 廠商公布的調價函中了解到,東山精密、瑞晟光電、晶臺光電、兆馳光元等 LED 封裝企業,利亞德、金立翔、雷曼光電、京東方晶芯、海佳彩亮等 LED 顯示屏企業,共計 17 余家廠商宣布了 LED 顯示類產品價格上調,增漲幅度約為 5%—10%。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封裝和顯示企業還對 LED 產品進行了二次價格調漲,例如木林森、利亞德、金立翔、東山精密等。
從實際市場需求來看,邁入 2023 年,國外市場因疫情放開促使的需求釋放,整體市場正逐漸回暖,LED 產業鏈各環節企業均披露了訂單形勢較好,部分產品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如洲明科技 2 月份接單額在 4 億-5 億元,3 月份接單則達到 9 億多元,市場需求正在逐步恢復。江西晶顯有限公司 600 條 MiniLED 新一代顯示產品生產線已經全部滿產,目前產品訂單已接到了今年九月。江西兆馳半導體芯片廠廠長董國慶也表示,預計 7 月份實現滿產,產能將從 70 萬片提升至 110 萬片每月。
2023 年行至過半,除個別子行業外,半導體行業基本面「筑底」已完成。如此來看,隨著國內經濟復蘇,或許 2023 年下半年半導體當真能夠重新進入上升周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