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智能計算 > 業界動態 > 第五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數字人才培養國際交流”會員論壇圓滿召開

        第五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數字人才培養國際交流”會員論壇圓滿召開

        —— 英特爾攜手國際組織、政府部門及高校合作伙伴,共同探討面向未來的數字化人才培養體系
        作者: 時間:2022-11-06 來源:電子產品世界 收藏

        11月6日上午,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簡稱進博會)舉辦的第二天,虹橋國際經濟論壇——“培養國際交流”會員論壇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盛大召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夏澤翰教授、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副代表、臨時代辦James George、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副司長吳愛華、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司二級巡視員田豐、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原高強、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副局長馬鳳民、華東師范大學副校長周傲英、英特爾中國區董事長王銳、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等出席本次論壇,聚焦數字化人才培養的話題,共同探討了數字化人才培養的重要性、迫切性以及數字化人才培養的方法等話題。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211/440076.htm

        image.png

        當下,數字化以及其衍生的數字經濟已經成為驅動經濟的重要力量,2021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45.5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39.8%,數字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穩定器”和“加速器”作用無可替代。而這一大趨勢今天仍然在加快步伐,于是培養高水平的數字化人才成為當務之急。

        從國際到國內,數字化人才培養多維立體、各有側重

        的培養是一個全球都面臨的重大課題,需要國際國內攜手共進。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副局長馬鳳民表示,虹橋論壇5年來圍繞“全球開放”的核心主題和“國際公共產品”的功能定位,持續為推動全球經濟治理、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貢獻中國智慧。他還針對加快促進數字技術發展、培育提出三點建議:“一是釋放創新潛力,以產業聚人才;二是提升人才素養,以人才興產業;三是強化國際交流,以開放促發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夏澤翰教授指出:“受新冠疫情的沖擊,我們迫切需要轉變教育模式,建立包容、開放和有彈性的學習系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支持利用數字創新擴大教育機會和促進包容,提高學習的相關性和質量,開辟信息通信技術和人工智能增強的終身學習途徑,加強教育和學習管理系統并監測學習過程。為實現這一目標,教科文組織致力于重點培養教師和學生的數字素養和數字能力。”

        “近年來,為促進人才供需有效對接,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部積極開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增設新工科專業,擴大人才培養規模;二是深化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養模式;三是加強就業指導服務,創新‘互聯網+就業’模式。”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副司長吳愛華透露:“教育部積極引導高校加快培養社會急需人才,加大數字經濟領域相關專業設置,新設數字經濟、人工智能、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等專業,大力發展新工科,依托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數字經濟全鏈條發展。2022年通訊和互聯網領域相關專業畢業生人數159萬,占畢業生總數的15%,在全部19個分行業中位列第一。”

        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司二級巡視員田豐則表示:“數字技術技能深刻改變著人類的思維、生活、生產、學習方式,催生新職業出現和就業形態變革,數字技能與職業素養日益成為促進新業態就業的關鍵。人社部將從推進實施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行動,加強技工院校數字技能類人才培養,加強數字技能職業技能培訓,推進數字技能類人才評價工作等四個方面推動數字技能人才的培養。”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在發言中強調:“創造數字世界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全方位的人才來支撐,其中包括數字化基礎理論研究人才,數字化軟硬件基礎研究人才以及數字化應用場景的專門技術人才。我們鼓勵高校通過深化產教融合協同來培養數字化人才,建立健全信息技術產業與高等教育協同育人機制,通過學校與企業共建現代產業學院、技術研發合作、委托訂單培養、技術技能培訓等多種形式開展數字化人才培養。”

        華東師范大學副校長周傲英指出:“我們正在經歷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根本原因是互聯網讓我們認識到數據的重要性。數據帶來科學方法的革命,新一輪人工智能是這場革命的先鋒。新一代人工智能不僅僅是新的技術起點,更是一場啟蒙運動和思想革命。計算機科學教育對于新時代創新人才培養至關重要,編程思維訓練是核心所在。智慧教育是數字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也是教育變革的正確方向。”

        面向數字化未來,英特爾推動實踐數字化能力的終身學習

        作為數字化人才培養的產業界代表,英特爾也分享了長期支持數字化人才培養的實踐和成果。英特爾中國區董事長王銳博士表示:“數字經濟飛速發展,對人才的數字化素養、技能和知識結構提出了全新要求。英特爾一直致力于助力培養未來人才,從最初的產學協同培養工程人才,到創新人才,再到現在的數字化人才,我們的人才培養計劃結合中國教育發展的需求不斷升級。英特爾將繼續與教育界、學術界、產業界合作,幫助培養更多適應數字化時代需要的人才。”

        王銳強調,從1993年英特爾在中國啟動第一批人才培養項目以來,英特爾的教育項目歷經產學協同培養工程,學生創新能力的協同培養,如今已經進入了數字化人才培養的新階段。在這個新階段,擁有數字化思維和能力,已經成為對人才的基本要求,然而世界各國在提升人才的數字化能力方面,都存在巨大缺口,因此必須對傳統的人才培養方式進行革新,而英特爾則邁出了新的一步。

        image.png

        2019年,英特爾推出“數字化能力培養計劃”,這是英特爾與世界各國政府合作進行的全球公益項目,英特爾為此開發了一整套適用于不同年齡、不同知識背景人群的課程體系,通過階梯式的普及數字化知識、系統培養青少年、大學生和職業人群的數字技能,推動全社會數字化能力的終身學習。此外,英特爾也將把“數字化能力培養計劃”納入企業社會責任的范圍,響應聯合國2030發展目標和中國鄉村振興戰略,為偏遠鄉村的教師與學生提供優質教育資源。通過這些努力,英特爾對教育的支持,將貫通普惠教育、中小學教育,到高等與職業教育,從而打造終身教育的支持體系。

        image.png

        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詳細介紹了英特爾在中國助力數字化教育創新以及推動多維度人才培養的實踐。他指出:“通過系統、全面、深入的人才培養或激勵計劃,英特爾與中國的數字化教育緊密結合并與時俱進,為不同階段、年齡、職業的人群提供了數字化入門或者進階課程,為其提供系統化的數字熏陶和淬煉,為中國數字化產業的發展和數字化人才隊伍的建設與壯大不斷注入科技動能。”

        image.png

        論壇期間,還舉辦了“英特爾人工智能影響力嘉年華”全球獎項頒獎儀式和“英特爾中國學術英才計劃”啟動儀式。人工智能影響力嘉年華是英特爾全球公益影響力項目,共有來自全球25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個項目參與角逐了本屆嘉年華。其中,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選送的項目以及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朱皓斌教師分別在13-18歲、18歲以上、教育工作者人工智能創新教學實踐三大賽道斬獲全球最高獎項。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龙县| 启东市| 吴忠市| 林州市| 鲁山县| 沾化县| 大宁县| 新丰县| 光泽县| 凉城县| 百色市| 吐鲁番市| 蒙山县| 雷波县| 永新县| 炎陵县| 夏邑县| 惠东县| 许昌县| 浏阳市| 新野县| 甘南县| 莒南县| 沾化县| 德清县| 本溪市| 曲阳县| 昆明市| 都昌县| 佛教| 兴义市| 宿迁市| 天峻县| 普陀区| 蓝田县| 西乌珠穆沁旗| 奇台县| 辽阳市| 韶山市| 宁明县| 且末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