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編年史》紅極一時的藍牙耳機去哪了?什么又是TWS耳機?
2016年,可以說是科技圈最火熱的一年。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與發展,人們開始著眼于更能標志未來的智能產品。那一年,TWS耳機、智能手表、智能手環、智能眼鏡、VR頭戴顯示設備、智能平衡車等智能化周邊產品都開始火熱于市場中,可在經過幾年的大浪淘沙后,唯有TWS耳機、智能手表、手環還在保留下來成為人們經常會使用的產品。本期硬件編年史將圍繞“TWS耳機”的前世今生來為大家系統解讀什么是TWS耳機,其與藍牙耳機的區別。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204/433092.htm1998年,藍牙技術問世。該技術是由當時的五大科技公司(愛立信(Ericsson)、諾基亞(Nokia)、東芝(Toshiba)、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和英特爾(Intel))聯合宣布的一種無線通信新技術,旨在解放小型設備的電纜傳輸模式,讓其實現無線化、互聯化。
2000年,進入千禧年,耳機這一設備開始有了第一次“去線纜化”,這一年,全球出現了第一款藍牙耳機,但也僅限于為頭戴式設備。同時,由于采用藍牙1.0技術,數據帶寬非常有限,只能用于簡單的語音通話,還不能實現音樂播放的功能。
2001年,愛立信T39mc發布,其是全球首款搭載內置藍牙功能的手機,并且配備藍牙耳機,使用藍牙1.2技術,可以實現無線接打電話的功能,但也只限于只有單只耳機。手機與耳機搭配銷售的價格為5000元人民幣左右。
2001-2010:這段時間內,由于藍牙耳機的連接性差、帶寬小等問題,讓其主流形態的產品多出現在商業領域,基本都是用來商務接打電話使用,但依然是被當年的白領精英們爭相搶后的購買。主流的產品來自摩托羅拉、索尼愛立信、諾基亞等品牌。它們都基本采用藍牙1.2技術,傳輸距離為0-10米,抗干擾能力較差。
2011年,市場上開始出現多款雙耳塞式的立體聲無線藍牙耳機,以惠普的Paladin 1200為例,這款耳機使用了藍牙2.1技術+EDR的標準無線連接協議,優勢就是藍牙模塊的內置化大大加強了與手機的適配性,同時支持的音樂播放時間約為5小時,已經與目前的藍牙運動耳機類似。
同年發布的Jabra Stone藍牙耳機,配置了無線便攜式充電器兼具耳機裝置盒,打破傳統藍牙耳機的視覺風格,是當下TWS耳機充電盒的雛形。
2014年,一款重量級的產品發布了,其是全球首款提出真無線(TWS)概念的耳機—Bragi Dash Headphone,這是一款來自德國的產品。借此,我們對TWS概念進行一個解釋。
TWS耳機:True Wireless Stereo耳機意為真無線立體聲耳機,其外部完全摒棄了線材連接的方式,可實現單雙耳佩戴。按其工作原理來說是指手機通過連接主耳機,再由主耳機通過無線方式快速連接副耳機,實現真正的藍牙左右聲道無線分離使用。
但早期的TWS耳機都存在主副耳的問題,相信各位小伙伴都有過這樣的體驗,在2020年以前的TWS耳機都會在連接時藍牙顯示“XX-XX L”這個L就是左耳,也就是往往被當成“主耳”的耳機,在TWS的早期時代,左右耳往往都是在采用主耳與手機相連接,再通過低功率的藍牙發射器連接副耳,但也實現了TWS真·無線技術的實現。
2016年可以稱為TWS耳機的元年,因為這年有兩個重要的事物深刻影響了TWS耳機市場發展進程,直到今日。他們就是藍牙5.0和AirPods第一代發布。
2016年6月,在 TWS 耳機市場爆發前期,藍牙技術聯盟推出了藍牙 5.0 版本,極大地推動了TWS耳機技術成熟。全新的藍牙5.0標準在性能上遠超之前的藍牙4.2版本,在傳輸能力方面, 藍牙5.0在低功耗模式下具備更快更遠的傳輸能力,傳輸速率是藍牙4.2 的2倍,有效傳輸距離 是藍牙 4.2 的4倍,數據包容量是藍牙4.2的8倍。
同時,藍牙5.0還可以算是針對loT設備量身定制的新一代無線標準,它的功耗比藍牙4.2更低,并對物聯網進行了很多底層優化,比如引入了藍牙網狀網絡技術,它打破了傳統藍牙設備間“一對一”的配對,轉變成“多對多”的訊號傳輸模式。讓雙耳的獨立與手機連接變成了可能,再一步為TWS耳機的成熟埋下了重要的伏筆。
2016年9月8日,是TWS耳機行業值得紀念的一天。蘋果首款真無線耳機AirPods正式發布,其獨特的充電盒設計、小巧玲瓏的造型與精致的彈窗動畫和高昂的售價都賺足了全球消費者的眼球,讓大家都為之驚呼,藍牙耳機還可以是這樣的。AirPods內置了蘋果W1芯片,在藍牙的連接性能上有了很強的性能保障,其左右耳采用的是“監聽模式”,即在主耳連接手機后,副耳監聽在主耳與手機的信號來做到“真·無線”的模式,這相較早期的TWS主副耳相互連接的技術,在傳輸品質和穩定上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這也是蘋果在后面2-3年的時間制霸整個TWS耳機市場的原因。
可以說,AirPods的發布,教育了整個TWS行業,同時也讓TWS耳機真正開始變成一個現象級的產物。短短5年,TWS耳機就從年1100萬的出貨量躍升至年3.56億出貨量,完成了30倍左右的產業規模提升,這在整個數碼行業來看都是一個商業奇跡。
在蘋果AirPods發布后的一年,各家老牌廠商就開始了進軍TWS耳機行業。2017年9月,全球首款真無線降噪耳機發布,它就是來自索尼的WF-1000X,該款耳機采用 入耳式設計,并配有多個大小不同的耳塞,以協助佩戴、帶來物理被動屏蔽噪聲的效果,內置高通 CSR8675藍牙芯片,借此實現主動降噪的功能,也是首款將ANC主動降噪技術應用在TWS耳機之上的產品,正因如此,WF-1000X也被賦予了“降噪豆”的稱號,其后續的產品都一直收到了業界的廣泛關注。
ANC技術是一個比較成熟的技術,原理就是:通過發出與噪聲相位相反,頻率、振幅相同的聲波與噪聲干涉實現相位抵消。可以理解為小時候看的動漫《龍珠》中,兩個相同的龜派氣功波相互發射,最后抵消在半空中一樣。該技術的原理誕生于1936年,1978年被Bose的工程師將其商業化,如專為飛行員設計的消噪耳機、航空X耳機、TriPort耳機。2000年左右,ANC開始邁入民用領域,由Bose的QC系列為主打開了民用主動降噪耳機的先河,延續至今。
圖片來自于bose百度貼吧KAILASH89用戶分享的BOSE QC系列第一代
而對于TWS平臺的降噪耳機來說,2019年發布的AirPods Pro絕對將TWS降噪這個概念推上風口浪尖的產品,其采用了當時最先進的復合式降噪技術,在耳機機身外側和耳塞內側都有一個降噪麥克風,一方面收集耳機外的噪音做出主要的降噪,一方面又收集耳道內聽到的噪音來優化降噪提升,這也使得AirPods Pro成為當時乃至至今降噪體驗最出色的TWS降噪耳機。
而在2019年以后,TWS耳機市場就開始迎來全面的爆發期,上百家品牌加入 TWS 耳機的混戰之中。其中,手機廠商如蘋果、華為、小米、魅族、摩托羅拉、OPPO、Redmi、三星、索尼、vivo 等先后推出自家首款真無線耳機產品;知名音頻品牌如索尼,BOSE,森海塞爾、漫步者、JVC、JBL、Jabra、B&O、等均推出真無線耳機產品;同時中國市場上也出現了眾多新型品牌如:萬魔、FIIL、Soundcore等,還有不少代工廠進行自研的品牌,如性價比出色的QCY等。
如今TWS耳機的功能已經趨于完善,各家產品在TWS的不同側重點上也有所突破。比如說在被人們詬病的TWS音質方面,由于藍牙5.2技術的實現,讓大帶寬傳輸變成了現實,TWS耳機也可以向著高音質進發。
比如說2020年發布的漫步者NeoBuds降噪藍牙耳機其就是全球首款獲得Hi-Res小金標認證的無線耳機,采用藍牙5.0恒玄BES2300,支持LHDC、AAC、SBC音頻解碼,碼率高達900kbps,同時它還采用復合振膜動+婁氏動鐵的腔體結構,讓音質得以完善。
再比如最近發布的OPPO Enco X2,其利用在軟件層面上的調校,加入了來自著名音樂大師久石讓的優化指導與打磨,讓頂尖的聲學系統既能呈現音樂的細節,更能傳達音樂里細膩的情緒。
2022年3月,高通宣布推出兩款全新的超低功耗無線音頻平臺,高通S5 QCC517x、高通S3 QCC307x,這兩款平臺均支持驍龍暢聽(Snapdragon Sound)技術,經過優化并支持雙藍牙模式,結合了傳統藍牙無線音頻、全新LE Audio技術標準。在傳輸能力上,這兩款解決方案支持16-bit 44.1kHz CD級無損藍牙音質;24-bit 96kHz超高清藍牙音質;24-bit 48KHz高清藍牙音質,32kHz超寬帶語音,超清晰通話;為創作者帶來立體聲錄音功能,使錄制的內容具有立體聲效果。
除了高音質,還有一些TWS耳機另辟蹊徑,在功能上玩出了新花樣,比如在2022MWC大會上發布的榮耀Earbuds 3 Pro,就通過自帶的精準溫度傳感器,實現了對于體溫的檢測,榮耀說它的誤差在正負0.3度左右,滿足日常防疫的需求。
還有一些TWS耳機在形態上做出了優化,如SONY在2022年2月推出的linkbuds,其采用了開放式的播放單元,計讓它可以很好地面向于注意用耳健康的用戶。
以及對于個性化音質的開發,比如聲闊團隊開發的“Hear ID”以及OPPO研發的“個性化聽感”和SONY的“360 Reality Audio”等,都讓用戶可以在使用耳機時可以更好地針對自身的聽力進行適配優化,獲得更加出色的音質表現。
從藍牙耳機短短20余年的發展中,我們見證了人類科技發展的巨大進步,讓藍牙耳機從原本定位商務,碩大無比的造型變成如今小巧輕松入耳的形態。從原本的只能接打電話,到現在的可以收聽“無損”級別的音樂。從原本續航短短1小時,到如今搭配充電盒使用即使開啟降噪也可以堅持20小時以上。這樣的變化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非常巨大的便利,讓音樂不再被線纜束縛,讓音質不再是有線耳機的專屬,讓降噪帶給我們安靜的收聽環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