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碎片化的物聯網應用中找到機會并進行落地
王 瑩 (《電子產品世界》編輯)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910/406423.htm編者按:物聯網應用是碎片化的,通用技術需要與各個具體行業應用結合,芯片廠商需要與合作伙伴共同完成。2019年10月,英特爾在廈門舉辦了以“識微見遠”為主題的“2019英特爾物聯網峰會”,介紹了英特爾物聯網業務的落地策略。
1 英特爾的物聯網戰略
問:英特爾物聯網的戰略是什么?
答:以高性能計算、邊緣賦能、視覺(視頻)推理為支柱,將通用、無縫的軟件和開發者體驗貫穿其中,不斷拓展生態合作,提供行業整體解決方案,并以此推動一個又一個激動人心的物聯網創新實踐。
從2018年開始,英特爾物聯網事業部聚焦在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AI應用,圍繞零售、工業、智慧城市及視覺、交通、公共部門、教育、醫療、汽車、金融九大細分領域。
問:貴公司所關注的物聯網殺手級應用是什么?
答:視覺計算技術以及攝像頭創建數據的能力將會發揮催化劑的作用。計算機視覺與AI推理的結合,這種應用就是“殺手級應用”。
“計算機視覺與AI推理的結合,這種應用就是‘殺手級應用’。”
——Thomas Lantzsch
為此,英特爾提供了一個共同的軟件框架OpenVINO,使生態鏈合作伙伴可以更加高效、快速的創新,我們稱之為計算機視覺的民主化、普及化。
問:你們選擇哪些行業,進行突破的考量是什么呢?
答:有幾個因素,一個就是行業的大小,這是非常重要的。第二,英特爾的產品是不是適合這個產業的應用,能不能直接帶來生產力的提高。第三,我們在中國有個非常重要的切身體會,就是政府和政策的推動十分重要,尤其涉及基礎設施建設或者是教育、醫療等行業。
問:中國物聯網市場的總體特點是什么?
答:第一,中國市場的創新速度是驚人的快,第二,中國市場規模非常龐大且非常具有潛力。所以從創新的速度以及市場規模來看,中國是英特爾做物聯網事業的一塊最理想的土壤和市場。
“物聯網從過去近十年的歷史看,我們認為物聯網就是生產力,它的推廣真正能夠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生產能力。”
——Thomas Lantzsch
問:怎么看待來自對手的競爭?
答:英特爾最強的競爭力不僅僅是產品,更多的是生態的整合和生態的成型和發展。
問:英特爾做垂直市場一般會做到什么程度?
答:針對垂直行業,英特爾看重的是提供通用性/平臺性或是橫向的解決方案,其中包括我們強調的計算機視覺,包括OpenVINO,以及邊緣的推理等橫向的平臺性技術。
另外,英特爾非常關注的是跟每一個開發者垂直社區的互動聯系,最終到軟件開發和實際應用開發層面依賴于開發者的群體,正是他們幫助英特爾把邊緣推理及機器視覺應用開發出來并且進行落地。這也是為什么英特爾積極推出新的工具包括像OpenVINO、AI、邊緣推理,以及計算機視覺方面的工具、開發者的軟件。
2 智能制造的機遇
問:在您看來,實現工業物聯網會遇到哪些挑戰?
答:首先是非常碎片化,要搭建一個解決方案應用到很多工廠里去的話,會遇到非常大的挑戰。
同時我們現在看國內制造成本,不管是人力還是物流等都在提高,所以沒有時間去等待這些解決方案的成熟才使用。怎樣跟企業能夠盡早地合作?我經常講一個例子,企業的COO(首席運營官)、CIO(首席信息官)都要能夠意識到應用物聯網的重要性,使他們盡快把這個解決方案能夠測試,真正把它使用到生產線上去。
英特爾20年前基于IT(信息技術)的技術,把IT和OT(操作技術)融合做到幾乎極致了,但今天還是有很多機會沒有徹底抓到。
問:中國制造業的特點如何?
答:中國是一個制造大國,而中國現在的技術還基本停留在局部,例如停留在一條生產線的各個環節上。我們現在提出的是怎樣做到軟件定義的生產線?以及未來怎樣做到軟件定義工廠、智能化工廠?乃至上升到怎樣把工廠和最終的消費者打通,實現真正的智能循環?這些基礎工作還需要我們和龐大的生態合作伙伴攜手,以及工廠本身要有很好的通過實踐不斷遞進的技術循環,還需要一個發展過程。
英特爾對于工業應用是非常有信心的,無論是機器視覺、運動控制,以及工作負載整合、產線控制,還有在此基礎之上再建立邊緣的云,以及5G技術導入,形成智能化更人性的工廠,??這些一定是未來的前景。現在英特爾物聯網事業部在技術方案上投入非常大,無論硬件還是軟件,希望把最先進的技術投入帶到中國制造業,英特爾也希望和很多細分行業有更多的合作。
問:制造業的機會是怎么樣的?怎么下沉到各個細分市場?
答:中國制造業的數字化和自動化轉型剛剛起步。所以技術導入方面,例如機器視覺還是用在產線里局部的地方,尤其以質量檢測為中心。關于產線控制/PLC,即一條生產線有各種控制單元,由分立的微小系統構成,這樣會造成產線局部的僵化,而要做出調整非常復雜。回到英特爾技術平臺上面,通過虛擬化整合,可以把生產線控制端通過虛擬化和負載均衡使性能極大提高,對產線柔性化有很大的支撐。
技術還不斷在演進,英特爾的技術平臺上未來會加入工業工廠中最重要的時間敏感性的要求,真正覆蓋到生產控制中的運動及控制部分。
3 智能零售行業的機遇
問:現在智能零售、無人超市等數字化滲透的程度如何?
答:從營業收入方面來看,2018年中國已經超過了美國,成為第一大消費者市場。在這方面看到比較有鮮明的趨勢:1)中國消費者對技術的感興趣程度是非常突出的;2)他們希望能享有更好的體驗,包括在零售、教育、餐廳等方面,他們追求更好的客戶體驗,這就是為什么過去幾年英特爾把注意力轉到中國市場。
英特爾做得更多的業務是為商業伙伴賦能,即更多的是2B(面向商家)的應用,幫助零售商伙伴、銀行、餐廳等,讓他們能實現更多技術上的突破。通過2B的環境再去2C(面向消費者)。
“消費者才是我們一切業務來源的根本。我們業務發展或者拓寬的重要目的都是要滿足消費者的愿景和希望。”
——Thomas Lantzsch
問:智能零售行業這一年來的新動向是什么?
答:消費者才是我們一切業務來源的根本,而且我們業務發展或者拓寬的重要目的都是要滿足消費者的愿景和希望。所以總體來看,消費者日漸希望能達到一個無縫的、平緩的以及仍然能保持高效運作的商業效率。
而且可以看到消費者對于消費預期的變化。例如傳統上消費者是跟公司實體進行商業的合作,但是現在消費者更看重的是自己的一些良好的商業體驗,例如線上購物。
除了在消費者一端有需求的改變,另外對于商家,特別是在庫存方面,商家也面臨一些難題,特別是在精準庫存方面。據統計,庫存的精準率大概只有60%,這給商家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和損失。
例如,一家傳統的生鮮店如果要精準掌握庫存和消費者采購了什么商品。就要用很多攝像頭來監督每一個貨架和每一個消費行為,要部署非常多的攝像頭,例如部署400個攝像頭,如果這400個攝像頭每個都需要跟一個單一的計算機進行處理的話,就會導致400個機器要在一起工作,處理數據非常困難。面對這樣的挑戰,我們希望盡可能用集中的高性能CPU/服務器,只需要幾臺來做這種負載統一管理,或者叫負載均衡,把所有400個攝像頭數據放在一起進行處理,來提升處理效率。
4 教育市場的新機會
問:教育市場的新變化是什么?
答:現在中國家庭對于教育的重視程度很高,這帶來了對技術需求的急迫性和渴望性。在教育場景,英特爾所做的并不是給每位教師或學生提供一臺電腦,或是通過一些視頻數據設備來優化教育的質量和體驗,更多的是希望通過人工智能把教育視頻或教育材料能夠真正個性化地運用到每個學生身上。例如通過人工智能的技術,來讓老師精確了解到學生的進度,使得老師提供的教學內容和每位學生的學習進度能夠保持一致。
另外家長有這樣的需求,他們希望從學校或者從某個渠道收到壓縮視頻包,這樣可以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學校里互動的狀況。在實際場景中,我們需要有這樣一些軟硬件錄像下來,能夠把每位學生個體這樣的視頻影像再分別私下發給各自的家長。
在教育的人工智能軟件和硬件的提供方面,英特爾的一些商業伙伴可提供此類教育系統。
當然,中國的教育部也在做非常多的嘗試,希望能夠在各省市或者各地實施或者推出統一的標準。
(注:本文來源于科技期刊《電子產品世界》2019年第11期第1頁,歡迎您寫論文時引用,并注明出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