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升級,海大、商曠依被美列入貿易管制“黑名單”
據聯合早報消息,美國商務部今日將八家中國科技企業列入黑名單。
受制裁的包括兩家視頻監控公司海康威視及大華股份;人工智能公司科大訊飛、曠視科技、商湯科技和依圖科技;還包括自稱為中國電子數據取證行業龍頭企業、網絡空間安全及大數據信息化專家的美亞柏科,以及總部位于上海的微米和納米制造設備供應商溢鑫科創科技。
名單上的實體未經美國政府許可,禁止與美國企業開展業務往來。
此舉將特朗普對中國的經濟戰推向了新的方向,標志著他的政府首次將隱私作為借口采取行動的理由。此前將企業加入黑名單(例如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行動都說是出于國家安全考慮。
與此同時,特朗普針對北京的關稅戰一直是圍繞知識產權盜竊、強制技術轉讓以及中國的產業政策等問題所進行。
對此,包括海康威視高級副總裁、董秘黃方紅等人也在第一時間進行了回應,并表示有能力持續、穩定地為客戶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曠視科技也發表公告稱,關于今天美國商務部在沒有任何事實根據情況下將曠視列入實體清單,我們對這一決定表示強烈抗議。
曠視作為中國人工智能領軍企業,專注于為客戶提供商業智能解決方案,自始至終堅持“用人工智能造福人類”的使命,確保我們的技術對社會產生積極影響,并遵守在提供服務所在區域的所有法律、法規。我們嚴格執行數據隱私與安全政策。
針對美國商務部的行為,曠視將在各方面采取應對預案,持續用專業、可靠的技術和產品為客戶提供穩定、優質的服務。
我們會與美國政府和商務部保持溝通,并實時對相關信息進行更新。
其實早在今年5月23日,一條來自紐約時報的新聞不脛而走。
報道稱,美國政府正考慮將5家中國視頻監控設備企業列入與華為類似的“黑名單”,禁止他們獲得美國相關零部件與軟件。
來自彭博Live TV的一張截圖浮出水面,顯示這五家公司或是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商湯科技、依圖科技、曠視科技。
之后,海康威視投資者關系管理部門董事會辦公室表示,目前沒有收到任何官方消息,“即使是真的,海康的芯片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商業化的產品,大部分供應商來自國內和東南亞,即使‘斷供’的話,也有替代品來代替。”
對此,我國外交部也保持關注,“反對美國濫用國家力量,國家間的貿易和投資關系,必須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的基礎上”。
有意思的是,外媒報道美國考慮制裁海康、大華等公司,也不是頭一回了。
前年5月24日,美國眾議院通過《國防授權法》提案,禁止美國政府和國防部與中興、海能達、海康、大華等電信、視頻監控設備公司進行商業交易。
海康威視第一時間發表聲明,從未試圖進入美國政府采購供應商名單,產品通過美國銷售代理渠道進行分銷,僅可能有個別產品被通過當地集成商和安裝商采購使用。因此,禁用海康的提案并沒有事實依據和證據。
前年8月,《紐約時報》也曾報道,美國議員要求美國國務院和財務部官員從監控系統中獲利的中國公司實施制裁,海康及大華被特別選出進行制裁。
而從海康等公司方面看,他們對外部局勢的緊張并非沒有預知,在相關活動上,面對壓力,海康威視總裁胡揚忠顯得依舊沉穩。
胡揚忠表示,海康在歐美一些發達國家,的確受到了一些阻礙,會因為一些不確定的事情,帶來影響。但對于海外市場,海康還會很堅定的做下去,經濟的波動、政治的動蕩會帶來影響,但不至于讓海康承受太大的風險。
據天眼查數據,海康2018年境內外分別實現營收356.46億元和141.90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4.32%和24.79%。
因此,一定程度來看,境外收入的確是海康威視的一大重要部分。而單就美國區域來看,海康威視在該國業務收入僅占6%,影響并不會太大。
商湯、曠視、依圖這三家AI安防代表企業出現在這份名單中屬于意料之外,又似乎在情理之中。
而從企業自身來看,商湯的安防業務已經覆蓋了全國30多個省,參與了總計超過十萬路大規模的城市級視頻分析系統的建設。
另外,就產品層面而言,商湯的AI安防產品矩陣也已成型。包括2018年全新發布的SenseFoundry方舟城市級視覺開放平臺、已經投入實戰的SenseFace人臉布控實戰平臺等等。
再看依圖,如今整體估值超過150億元的依圖是AI“獨角獸”中最早將人工智能應用到安防領域的初創企業。
眼下,他們已經具有十億級的全球最大規模人像對比庫,先后參與全國近300個地市的公共安全建設,服務了12個警種,年均協助公安機關破案十萬余起。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5月9號,上海中心,依圖還發布了其首款深度學習云端定制芯片,定名“求索”。
‘求索’的發布,是依圖面向智能計算時代的重要里程碑事件。
而曠視當下的安防產品矩陣涉及人、車、物特征識別等多個領域;業務線涉及 云、邊、端三大版塊。
截止目前,這則消息已引發各方關注,雷鋒網會持續跟進報道。
本文轉自雷鋒網,如需轉載請至雷鋒網官網申請授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