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人類正進入量子計算前夜,阿里有機會引領新技術變革
近日英國《經濟學人》雜志刊發專題報道指出,圍繞量子計算展開的技術大賽已經拉開序幕,人類正進入量子計算的前夜。包括中國科技企業阿里巴巴在內的量子計算新玩家正不斷涌現,加入這場原本由谷歌、IBM、微軟等公司主導的技術長跑。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8/390856.htm《經濟學人》在文章中表示,雖然量子計算面臨的技術挑戰仍然十分巨大,大規模量子比特的計算至少十年內無法實現,但這也給后來者留出了巨大的技術創新空間。中國政府和阿里巴巴都已經發起了雄心勃勃的量子計算研究計劃,并都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果。作為一場技術長跑,量子計算正進入群雄逐鹿的新階段,中國和阿里巴巴仍然具有彎道超車的機會。《經濟學人》雜志1843年創辦于英國,是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商業雜志之一。
此前據美國老牌科技雜志《連線》(WIRED)報道,今年5月阿里巴巴達摩院量子實驗室已經成功研制當前世界最強大量子電路模擬器“太章”,并率先成功模擬了81(9×9)比特40層的作為基準的Google隨機量子電路。并通過這一結果對谷歌能否實現“量子霸權”提出了挑戰。
經濟學人還指出,云計算企業在量子計算研究上更具優勢。因為量子計算硬件可能并不適合進入企業數據中心,或成為個人桌上電腦。在此情況下,谷歌、微軟、阿里巴巴這些云計算巨頭將有更充分的條件進行量子計算研究,并在云計算中心為量子計算找到一席之地,讓量子計算成為這些公司的“加速器”。
阿里在量子計算領域的研究并非首次引起國際關注。今年8月,麻省理工學院校長在紐約時報就發表署名文章,表示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中國科技企業,已經加入谷歌等國際巨頭的行列,向量子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領域發起沖鋒,并在多個關鍵技術領域領先。
作為阿里巴巴布局前沿技術和基礎科學研究的核心力量,達摩院在量子計算領域可謂是動作頻繁。2017年世界知名量子計算科學家、密西根大學終生教授施堯耘加入阿里,領銜達摩院量子實驗室。2018年,另一位量子計算領域頂級科學家,兩次理論計算機最高獎哥德爾獎得主、匈牙利裔美國計算機科學家馬里奧·塞格德(Mario Szegedy)也加入達摩院量子實驗室,開展量子算法的研究,探索量子計算與人工智能等學科的結合。而早在2015年,阿里巴巴就已經聯合中科院成立“中科院-阿里巴巴量子計算實驗室”。展現阿里巴巴抓住量子計算,這新一波技術浪潮的巨大決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