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微型機器人要顛覆的對象是:心臟支架
我們知道,對于很多疾病來說,口服或者注射藥物其實是無奈之舉,因為目前我們還無法在身體內部精確施藥。但在不久的未來,這種局面可能會被一項技術創新改變,它就是傳說很久的——“會游泳的微型機器人”。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8/387579.htm
這種機器人能在人體血液中穿梭,并識別出攻擊點(用藥區域)。這就像1966年拍攝的電影《神奇的旅程》(Fantastic Voyage)中所描述的場景,只不過我們不能像電影中那樣把潛艇或人類變小。我們可以在體外控制這種微型機器人,讓它們在血液中自由穿梭。
看看下面的視頻,你可能就會有更直觀的感受啦。視頻中展示的是氧化鐵珠鏈(chains of iron oxide beads)連接在一起,由外部磁場驅動。該機器人的外形類似開瓶器(與其他幾款血液微型機器人相似),其作用是打通動脈阻塞,輸送抗凝血藥物。
這種微型機器人由韓國大邱慶北科學技術院(DGIST)聯合全球其他10家研究機構共同研發的,其中就包括費城德雷塞爾大學。德雷塞爾大學生物工程教授敏君·吉姆(MinJun Kim)稱,這種機器人的主要成分是無機生物可降解珠(inorganic biodegradable beads),因此不會引發人體免疫響應。它的體積和表面屬性還可以調整,以準確應付各種類型的動脈閉塞。
吉姆還透露,研發這種機器人的靈感源自博氏疏螺旋體(Borrelia burgdorferi),即導致萊姆病(Lyme’s Disease)的螺旋形細菌。研究人員表示,開發這種機器人的最終目的是取代傳統的動脈清除技術,如支架和血管成形術。
吉姆說:“當前的慢性動脈完全閉塞治療方法的成功率僅為60%,而我們正在開發的這種方法的成功率有望達到80%至90%。”
近日,研究人員將該項技術發表在《journal of nanoparticle research》 期刊上。他們表示,實驗室測至少還要持續四年時間。業內人士指出,雖然應用于實際的臨床還需要幾年時間,但這種機器人技術能夠避免沒有必要的全身用藥。
有關韓國大邱慶北科學技術院
為了促進地區產業的技術發展及提高競爭力并且研究情報通信技術,納米技術,生命科學技術等尖端科學產業領域,促進慶北地區的經濟發展,對國家科學技術做出貢獻,韓國科學技術部于2005年設立了大邱慶北科學技術院。學校位于韓國大邱廣域市中區,總面積330平方公里。大邱慶北科學技術院致力于開發太陽能變化,細菌燃料,燃料電池等新生能源的效率提高及廣泛化,并且開發新生能源的效果提升及改良,確保能源密度的材料應用技術,煤氣能源的生產及儲藏,提高地熱能源使用效率的素材及核心機械開發最為主要項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