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電機全功能混合動力系統全解析
最近大眾、通用、本田、寶馬以及比亞迪、吉利等也紛紛推出混動車型,可以說混動進入了百家爭鳴的時代,發展混合動力汽車的動力系統主要趨勢。前提是選擇性發展的基于這些新能源技術有著高效的能耗管理系統,尤其是代表中小型車新能源發展趨勢的混連式技術。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8/385428.htm混聯式技術需要精細化的能耗管理,將發動機更長時間維持在高效率區間運轉,以及高效、充分的回收減速和制動的能量。混聯式裝置包含了串聯式和并聯式的特點。混合動力的出現就是把發動機低負荷工況下的剩余能量儲存在電池里,然后在車輛運行在高負荷工況時通過電機釋放出來,從而實現發動機盡可能多的在高效工況下運行,達到降低油耗、節能減排的初衷。對于混合動力汽車來說,離合器、變速器、傳動軸、差速器都是必不可少的,而這些部件不但重量不輕、讓車輛的結構更為復雜,同時零部件越多存在故障率高的問題。
在混動技術從豐田的混動是靠單排行星輪開始,雄霸混合動力汽車十多年,豐田只采用了一個行星齒輪組,現弱混合動力系統是將電機與曲軸直接連接,這種系統也意味著無法純電動行駛,弊端是發動機和電動機無法保證同時在最佳工況時工作。本田的混動就是“串聯+發動機直驅”加上離合器,這套機構的原理倒為簡單,粗暴復雜化,僅僅是在傳統發動機和傳統變速箱之間埋一個電機的做法肯定是不夠的。而通用的混動技術則是集合了兩家之所長但又相對復雜。它是由兩組電機、兩組行星輪和三組離合器組成。主要有四種動力輸出方式,純電動模式(低負荷工況),混合驅動模式(常規行駛),混合驅動模式(中高速),制動發電模式(減速—剎車)。一直都是用的兩個行星系齒輪,并輔以三個離合器。聽上去很復雜,其實也真的復雜。
對于插電式混合動力確認為新能源車汽車可通過電網獲取電能充電具有高效節能、排放低、續航里程長等優點而成為各大汽車公司研發的熱點,被視為目前最具有應用前景的新能源汽車,這個可從電網獲取電能充電,雖然只是這么一點簡單的改變,傳統混合動力汽車只能稱為節能汽車,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可以稱為新能源汽車,對于控制電機的可靠性、功率與運行精度要求也非常高是一款雙行星輪系雙電機混合動力系統,這樣的多種工作模式、精細控制帶來的最直接的好處,混合動力、增程器、純電動汽車等新技術混合動力技術領域的增程式混動車型,使得混合度化不斷加強。發動機和電池電機各有所長,我們想辦法把發動機盡可能固定在最低燃耗的轉速,在額外需要動力的時候善用電池電機的高扭矩輸出特性,二者有效結合。
綜上所述,要多功能、多用途,輕混、深混、返紜⒋康綞覆蓋全功能的跨界車,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動力系統離不開雙行星輪系架構,它具有減速、多動力耦合、還具有離合器的作用,用鎖止制動器就能達到的作用,只要恰當地使用鎖止制動器,整體自動變速混合系統可以得到多個的解決方案。在電動汽車多電機多擋位自動變速系統的實施中,復雜的結構改為簡單造,驅動模式具有多用途。下面嘗試運用電動汽車多電機多擋位自動變速系統在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動力系統中。將發動機主軸與第一級行星輪系中的內齒圈輪相聯接,第一級星輪架的聯軸與第二級行星輪系中的太陽輪相聯接,MG1電機/發電機與第一級行星輪系中的太陽輪相聯接,MG2電機與第二級行星輪系中的內齒圈輪相聯接,第二級行星輪系中星輪架與輸出軸差速器相聯接,由此組成雙電機全功能混合動力系統,在不同的驅動模式中得到以下功能:
⒈ MG1電機/發電機啟動發動機與發電模式
放開S1、S4,鎖止S2,S3,使得第一級行星輪系中的星輪架與第二級行星輪系中的太陽輪相聯接的傳動軸固定不轉動,開啟MG1電機/發電機,太陽輪齒輪轉動傳送行星輪齒輪,行星輪齒輪帶動齒圈至發動機啟動,發動機轉動之后MG1電機/發電機可以發電,對電池組進行充電,發動機可設定在最佳轉速、最佳扭矩和最佳油耗狀態下工作。

⒉ MG1電機/發電機、發動機混合變速驅動模式
按第一項啟動發動機后,鎖止S3,放開S4,MG1電機/發電機反轉速度與發電時的速度相對一致,發動機都參與起步,完全規避了發動機中低速的運轉區間,在發動機保持發電恒定的轉速下,MG1電機/發電機將反向速度逐漸降低至零隨即正向轉動,通過與發動機同時驅動或加速通過聯軸傳至輸出軸差速器驅動車輪。汽車就起步了,MG1電機/發電機從反轉速度逐漸降低至零再轉化為正轉而且不斷提高轉速,這就是汽車加速的過程。在對加速性要求不太高的場合,汽油發動機和電動機耦聯工作,提供可與汽油發動機相當的車輛起步性能。在制動時MG1電機/發電機能大部分回收這些能量,并將其暫時貯存起來供加速時再用,又能在高速狀態下獲得更加出色的加速性能。從而更有效地利用發動機高效工況,達到更省油的目的。

⒊ MG2電機、發動機混合變速驅動模式
按第二項啟動發動機后,S1、S2、S3、S4全放開,MG1電機/發電機反轉速度與發電時的速度一致,在發動機保持發電的轉速,將MG1電機/發電機反轉速度逐漸降低至零即把S4鎖止,此時發動機驅動車輛行進中,在MG1電機/發電機反轉速度逐漸降低至零同時,MG2電機也從靜止不斷提高轉速,汽車開始加速。此后,MG2電機、發動機混合變速驅動汽車。這是高速路況下,雙動力直接驅動車輛,可以一直工作在最佳工作狀態,在制動時MG2電機能大部分回收這些能量,并將其暫時貯存起來供加速時再用,沒有功率浪費的問題。

⒋ 強混模式雙電機多擋位發動機混合變速驅動
按第一項啟動發動機后,S1、S2、S4全放開,繼續鎖止S3,使得第一級行星輪系中的星輪架與第二級行星輪系中的太陽輪相聯接的傳動軸固定不轉動,切斷兩級行星輪系的關聯,使各自運轉。在MG1電機/發電機反轉速度與發電時的速度一致,在發動機保持發電的轉速,將MG1電機/發電機反轉速度逐漸降低至零隨即正向轉動,同時,MG2電機也從靜止不斷提高轉速(放開S3),汽車開始加速。在整個過程,通過MG1電機和MG2電機分別呈相反方向旋轉來驅動車輛起步,雙電機與發動機同步急加速的時候,電動機和發動機可以一起驅動車輪,實現最大動力輸出。MG1電機/發電機配置功率比MG2電機功率小,而兩電各自有合適的傳動比,再加上兩種耦合的疊加傳動比,即可有多個擋位使用,案齙參歡寄芄β視胨俁鵲畝雜Γ各電機在高效區轉速范圍內使用,物盡其用,能量回收盡可能在高效區,續航里程大幅提高。在此模式中雙電機和發動機可共同參與加速、加速度也是最大,加速時間最短,超加速能力最強,同時可達至最高速。隨外界的負荷變化,讓電動機的驅動力與行駛阻力始終保持平衡,從而在高效率區工作。動力系統更加靈活地根據工況來調節內燃機的功率輸出和電機的運轉。全功能混合動力技術還是目前最新的混動技術,可靠性也更高。電控系統通過扭矩傳感實時探測車輛行駛的工況,來判斷發動機是否需要參與驅動,從而決定是采用純電驅動、混合驅動還是發動機直驅的模式來精細化管理能耗,并且不受車輛行駛速度的限制,又能在高速狀態下,對經濟性帶來更大的提升,同時也能獲得更加出色的加速性能。從而更有效地利用發動機高效工況,達到更省油的目的。是一種比較完美的組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