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消費電子 > 設計應用 > 關于iPhone8的無線充電

        關于iPhone8的無線充電

        作者: 時間:2018-07-24 來源:網絡 收藏

        現如今,手機行業正在以“化繁為簡”作為重要發展方向,以前的實體Home鍵逐步被取代,3.5MM耳機孔現在新款機型也開始放棄了,那么以后能否連手機充電口也一并取消掉呢?答案就是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7/383722.htm

        雖然誕生已經有一定年頭了,但大伙對于、iPhone X所搭載的功能依然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蘋果一直以來都是整個IT圈“技術風向標”,那么這一次/X新增的無線功能是不是真有那么好用,有無存在問題?本期體驗一并都告訴您吧。

        /X采用的是Qi(Chee)無線充電標準,另外還有兩個主流無線充電標準:Power Matters Alliance(PMA)和Alliance for Wireless Power(A4WP)。

        其中Qi由首個無線充電的行業標準組織WPC推出,PMA和A4MP經過合并歸屬于新的AirFuel聯盟。

        協議標準僅是其次,根據工作原理,市面上比較常見的無線充電可分為2種:電磁感應式和磁共振式:

        電磁感應無線充電顧名思義,利用的是電生磁——磁生電的電磁感應原理,即“電”與“磁”可以實現相互轉化。

        手機與無線充電器兩端分別安置有接收/發射線圈,無線充電器電流通過發射端的線圈產生磁場,手機接收端的線圈靠近該磁場就會產生電流,后經手機內置整流穩壓濾波電路轉化成可以使用的DC直流電。

        嗯,是不是看著這個原理有點頭疼。通俗點來講,電磁感應無線充電與一般變壓器、家用電磁爐的工作原理是相類似的,而蘋果使用無線充電方案也正屬于此大類之中。

        至于磁共振無線充電相對更復雜,通過向外發射電磁波傳遞電能,且傳輸距離遠超電磁感應無線充電,磁共振技術則提高了一個數量級,不過充電效率卻從磁感應的70%-75%,大幅下降到不到 50%。這也導致磁共振無線充電至今未在消費電子上出現較少的主要原因。

        iPhone8無線充電到底怎么樣?

        回歸到本期話題中心,事實上由于技術的限制,現在我們能用到的無線充電基本都要求手機正確放置在充電板上才行。

        說白了,手機不能離開充電板,兩者必須貼合好。而這也導致不少朋友吐槽:“不就等于脫褲子放屁么?”話也不能說得那么絕,現在無線充電也有可取的地方,并且需要的是一小段時間適應。

        當我們養成個習慣每次把手機放在一個固定點充電,拿起-放下手機代替了拔插數據線,顯然是前者體驗更為簡單直接一點。

        早在lumia 920的時代,已經開始使用過無線充電,同樣都是Qi標準的iPhone8,然而相差幾年之后體驗如何?為此,特意找來了5款價格不一,但同為Qi標準的無線充電板進行了一番體驗,然而iPhone8無線充電依舊存在幾個突出問題。

        1、對準位置有點難

        上文說到,手機與充電板,或者說是接收/發射線圈必須貼緊溫和,才能正常充電,當真正用起來才發現這并非看起來那么容易。

        以這五款同為Qi標準的無線充電板為例,由于各個品牌無線充電板造型設計不同,在體驗之初熟悉充電板與手機兩者之間的線圈位置變成了首要任務,但問題依舊是那個破事。

        有時候“明明感覺已經放好手機了”,結果發現仍然沒充電,這在開始使用之初是很容易發生的事情。

        有辦法改進么?有!這個鍋主要是充電板廠商的,通過簡單拆解后發現,手頭體驗的這五款充電板多半內置是單個發射線圈,如果改換成兩個或多個發射線圈等于在擴大充電板可用焦點面積,即可較好解決對焦難的問題。

        但多一個發射線圈,等于要多一組模塊,兩者之間造價成本的差異,會有多少廠商愿意呢?

        2、充電距離還是太短

        ↑↑↑隨機測試的兩款手機殼厚度

        充電距離過“短”是早期無線充電技術的一大致命傷。Qi無線充電標準規定有效充電距離為10mm以內,這其中主要是為了避免電磁輻射對人體產生影響。

        可是早些年真正用過無線充電功能的朋友相信依然記得,真實充電距離遠低于此,具體表現是一不小心給愛機戴個套,無線充電立馬GG。以前用Lumia 920時,必須脫“衣服”(手機殼)才能充電的毛病,現在換成了蘋果二字加持的Phone8身上卻多少有點進步了。

        隨意找來2個非金屬材質手機殼套在iPhone8試了一下,5款充電板均能正常充電。注意,如果你是用著金屬保護殼的朋友切記不能帶套充電,不僅是iPhone8無法充電,金屬殼直接放置在無線充電器上是存在危險性的!

        不過即便有改進了,這個距離依然是沒有什么本質上的提升的,對于用戶而言可容納的自由度依然不夠,這對比起有線充電1-2O的活動范圍有點可憐了,大部分不看好無線充電朋友幾乎也都是因為這個原因

        。值得一提,目前國外已經有全新一代無線充電產品發布,可實現2米左右距離進行無線充電,并且適配iPhone8/iPhone X等機型,何時普及還得看蘋果三星這些大廠商愿不愿意進行推進了。

        3、充電速度點慢,且發熱量大

        相信你最關心的是這個,iPhone8無線充電速度快不快?為此,專門對5款充電板進行為期30分鐘充電簡單測試。(所有測試均從電量剩余3%-5%開始)

        結果發現不同品牌的充電板實際對充電速度影響不大,平均都能在30分鐘內充入20%——22%電量,表現最差的是某寶29塊錢包郵無線充電板(19%)。

        對比起蘋果目前祖傳5V/1A充電器,30分鐘充入電量是27%左右電量,看起來差距不大,不過用“帶USB充電插座”進行充電卻是最快的,達到了46%,單純看充電速度話,額,這就很尷尬了....

        手機快充自從15年以來發展十分迅速,其中國產幾大手機廠商如華為、魅族等也都擁有了相應快充技術。

        舉個簡單例子,現在充滿3000mAh電池,大部分手機廠商的有線充電都能做到2個小時左右。

        反觀今年蘋果也在新設備上加入了PD快充功能,而無線充電即便是搭配上蘋果官方認證充電板,最大宣傳效能也才7.5W,面對競爭對手三星15W無線快充直接少一半,更別提動不動就是18W以上的有線快充技術。

        除此之外,小編還在測試過程中還發現了一個問題,不同款式無線充電板發熱量差異有些明顯,30分鐘測試時間不長不短(室溫28℃),但5款充電板溫度都達到了“溫熱”狀態,質量較差的某寶29塊包郵版更是有點燙手,測試發現達到了49℃。

        不管是有線還是無線充電,充電器(板)發熱自然不過的一件事,然而有線充電情況下,手機與充電器不會直接接觸,所以一般不會因充電器發熱無法影響手機機身溫度。

        反過來無線充電可就不一樣了,長期下來,特別是搭配質量較差充電板,會不會對自己的愛機內部產生影響可就難說了。



        關鍵詞: iPhone8 無線充電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门源| 离岛区| 耿马| 玛沁县| 大石桥市| 榆树市| 津市市| 长治县| 义乌市| 麦盖提县| 威信县| 会泽县| 黄大仙区| 哈巴河县| 涞水县| 嵩明县| 潼南县| 微山县| 宜兴市| 桐城市| 邯郸市| 芦山县| 南靖县| 玉田县| 宜兰市| 襄城县| 富川| 犍为县| 改则县| 阿拉善左旗| 徐州市| 汕头市| 光山县| 乌海市| 平阴县| 墨江| 沽源县| 株洲市| 胶南市| 明溪县| 桂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