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病理與影像相結合,深圳智影AI系統直擊醫療圖像最核心的價值
6月9-10日,由互聯網醫療系統與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互聯網醫療健康產業聯盟、動脈網聯合主辦的“新構造——2018基層醫療創新實踐峰會”在杭州市盛大召開,六大專業論壇、匯聚國內1000多位醫療行業頂級專家、學者和產業界優秀人才及投資人,并且獲得了30多家產業媒體的關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6/381875.htm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深圳智影總經理兼CTO劉遠明博士應邀出席了峰會,并在智能影像發展分論壇上發表了“基層醫療智能醫學影像的疾病預防,診斷及管理”的專題演講。動脈網在會后對劉遠明博士進行了專訪。
醫療老兵領銜資深團隊
“我們會成為基層醫生的第二雙眼睛,并不是把醫生取代掉。”
深圳智影CTO劉遠明博士在動脈網主辦的2018年基層醫療論壇上激情洋溢地談論了醫學影像發展對基層醫療的改變與創新。
在本次基層醫療實踐大會上,劉遠明博士對精準影像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并結合深圳智影的產品對未來基層醫療影像分析問題提出了一系列的解決方案。
深圳智影是一家專注于智能精準影像醫學的企業,成立至今已是第四個年頭。在這期間,深圳智影研發出了一系列基于放射學影像的智能診斷解決方案及基于病理病原學影像的智能診斷解決方案。
深圳智影總經理兼首席技術官劉遠明博士畢業于賓夕法尼亞大學獲得機電博士學位,先后擔任25項美國政府重大科研項目負責人(PI/PM),是深圳市海外高層人才創新創業“孔雀團隊”帶頭人,也是世界第一臺獲美國FDA批準的胸片肺癌計算機輔助診斷產品和世界第一臺顯微鏡肺結核計算機輔助診斷產品的發明人。現在劉遠明博士擁有23項美國發明專利,發表86篇論文。
團隊的其他成員也是來自于各行各業的頂尖高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終身正教授武彤負責醫療大數據的相關工作;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終身副教授李靜負責人工智能算法模塊;韓國首爾國立大學醫學影像博士李牡蘭負責相關臨床設計。
目前,深圳智影在醫療圖像診斷與分析方向獲得了8項中美發明專利,取得了14項軟件著作權。
AI輔助醫生閱片,基層醫療機構也能精準閱片
中國的肺結核發病率位列世界第二,80%的肺結核發病人群來源于農民和工人群體,超過半數以上的患者人群在二級及以上水平的醫院進行檢查,這實際上存在嚴重的資源誤配。
一方面,DR在基層醫療的普及率已經接近100%,但基層醫療機構缺乏能對胸片進行分析精確的放射科醫生,這導致醫療資源的極大浪費。
另一方面,胸片包含的信息很多,一張胸片可能存在幾十種異常的可能,有經驗的醫生也可能因為疲憊等原因出現誤判、漏判的情況。
在此圖景下,深圳智影推出了“肺管家”,這是一套基于胸片的智能疾病風險評估、診斷及管理系統。該系統可幫助患者建立心肺健康檔案,疾病自動檢測分析、疾病追蹤分析,進一步預測疾病的短期發生風險。
為應對部分三甲醫院不愿上云的情況,肺管家推出了離線系統,以保證三甲醫院在院內網絡安全使用肺管家產品,保證數據安全。同時,肺管家可以直接對接醫院PACS系統,將圖片AI分析結果直接發送至相關醫生處。
在體檢方面,處理一張胸片可在30秒內生成長達15頁的報告,報告除了基礎的分析信息外,還會為患者提出日常生活建議。若患者已經擁有健康檔案,并持續在系統內上傳胸片,系統可以分析出患者病情的變化趨勢,每年變化的情況和治療情況。報告會自動生成一個心肺健康指數,用以描述健康患者的肺部狀況。
多種AI產品輻射各個醫療領域
深圳智影的其他產品包括胸片專家系統、肺結核篩查解決方案(影像+病理),用于為醫生提供輔助診斷服務。
胸片專家系統由深圳智影與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共同開發,在美國有超過700家基層醫院使用這一系統。
這一專家系統支持手機和電腦系統操作,便于醫生在多種場景下使用,隨時準確識別圖片上的病灶區。此外,系統包含了詳細的診斷樹,附帶圖像與病歷,可以為醫生提供充足的資料以幫助醫生在診斷過程中不斷學習。
劉遠明博士在基層醫療大會上介紹了肺結核(TB)篩查解決方案:“這是我們將影像和病理相結合成果。通過這一系統,我們可以快速地把早期的TB篩選出來。該系統將自動聚焦并提取幾百個不同的視野,通過人工智能的分析,自動給出一個診斷報告,標定結核桿菌數量,根據分型給出相關治療對策。根據我們的臨床結果顯示,其準確率可以達到90%。”
深圳智影關注的領域還包括早期乳腺癌診斷及早期老年癡呆癥診斷,對此,劉遠明博士做了簡單介紹:“我們研發的早期乳腺癌篩查跟很多人工智能的產品有類似特點,不一樣的是我們能在一個正常的影像里,可以判斷乳腺癌近期發生的風險大小。我們過去在臨床上做過許多實驗,以證明這確實是可以預測的,且預測結果是可靠的。在早期老年癡呆癥診斷方面,老年癡呆癥是不可逆的,越能早找到可以越早做一些應對措施,所以我們研究通過醫學影像去對其進行近期患病風險預測。我們用多模態影像來進行分析預測,同時發表了多篇SCI核心論文,這些研究將支持我們對早期老年癡呆癥的診斷和預測結果。最后一個是CT肺癌篩查,除了通過低劑量CT發現早期結節,還用常規劑量CT做配準對比,綜合判斷結節的良惡性。我們通過一些三維配準可以產生判斷癌癥的位置及相應的風險值。”
永無止境
目前,深圳智影已經與政府、基層醫院、第三方影像中心、體驗機構等合作,幫助機構對患者進行初篩、分診,把疑難病癥送到三甲醫院,將常規病患者留在基層醫院,增加基層醫院醫生的收入,提高就診精度,減少漏診誤診。
深圳智影的未來方向除了繼續在精準醫學影像分析領域的探索外,還瞄準了遠程醫療。至今為止,深圳智影已經與廣東、河南、貴州等的十多家家基層醫院達成合作協議,另與20多家三甲醫院進行了臨床合作。
無論是臨床實驗結果、產品研發狀況,還是優秀的團隊成員、華麗的科研成績都彰顯著深圳智影的價值,在未來,深圳智影仍會以產品落地為目的,探索AI+醫療的落地途徑,深化精準影像研究,以生成更準確的診斷結果,為解決基層醫療痛點、為醫生賦能貢獻更多價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