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想用小度統治智能音箱市場 它真的能成功嗎?

失敗的教訓
通過渡鴉H智能音箱,百度學到了重要的一課:中國沒有一個足夠大的市場可以支撐高價音箱發展。渡鴉H之所以失敗,可能僅僅是因為它與百度的企業戰略不一致造成的。
渡鴉H定價1699元,與蘋果HomePod一樣(蘋果HomePod沒有正式在中國推出),遠超亞馬遜Echo(也沒有在中國推出)。阿里巴巴精靈的定價是499元,二者相差很遠。
碰到打折的時候,精靈售價狠狠降到99元。小米智能音箱的標價更低一些,只要199元或者299元。因為價格低,阿里巴巴、小米智能音箱在中國市場擁有的份額最高,但在全球市場仍然只能排在第三和第四位,落后于亞馬遜、谷歌。
百度想要便宜的大眾型產品,渡鴉創始人呂騁卻是喬布斯的信徒,他想開發高質量設備,想開發一款像iPhone一樣的“決定性產品”,最終取代手機。因為呂騁的要求太高,渡鴉科技與制造商不斷協商,以求達到他的高要求,結果導致生產一再推遲。
無奈之下,百度之好先推廣Ainemo,不過當時仍有人相信渡鴉H能在高端市場取得成功。另外,百度同時還在推進一個新項目:開發低價智能音箱。Daiwa Capital Markets分析師約翰·崔(John Choi)認為:“為了統治市場,百度需要一款強有力的智能音箱,這點很關鍵,這只是第一步。”

亞太智能音箱的現狀
IDC認為,雖然許多企業闖進智能音箱市場,但是目前的產品主要瞄準英語用戶,語言成為智能音箱在亞洲普及的最大障礙。即使亞洲人說英語,因為口音不同,各地區還有許多俚語,所以數字助手很難處理。
亞馬遜與谷歌改進數字助手,它們將印度、澳大利亞等地區視為增長區域,瞄準這些國家時會針對當地口音進行優化。如果用戶講的是韓文或者中文,本地企業占據優勢。在韓國,處在領先位置的是Kakao,在中國是百度,它們擁有本土化數字助手。這些企業擁有眾多應用,這些應用在本國很流行,而且它們有能力開發可以理解本地言的AI助手。
拋開語言不說,智能音箱在亞洲推廣時,應用不多、實用性不強也是兩大關鍵障礙。在整個生態系統中沒有足夠多的應用支持數字助手發展。
就眼下來說,在亞洲地區,智能家庭設備的增長動力主要來自于家電產品,用戶可以通過智能手機移動應用控制設備,監控設備,用的不是數字助手。但在未來幾年里,這種局勢可能會改變,因為AI技術進步很快。
可能正是看到這一趨勢,百度才會與家電企業合作,增強智能音箱的實用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