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告別DIY時代,自主研發才能走的更遠
一個月前的云棲大會南京峰會上,阿里云副總裁李津表示:“中國只有兩種云,一種是拿來主義的云,一種是自主可控的飛天云。自主可控才能走得更遠。”此后,“兩種云”的表述迅速引起業界熱烈討論;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5/380560.htm阿里云總裁胡曉明近日對上述問題做出了第一次正式回應。
5月23日,胡曉明在云棲大會·武漢峰會上闡述了“兩種云”的理念, 并重申了阿里云為何要堅持自主研發。
胡曉明說,堅持自主研發不僅僅是民族情感的問題,更是商業和技術上的選擇,“拿來主義”看似是一條技術上的捷徑,長遠來看卻蓋不出高樓大廈。

4月份的云棲大會南京峰會上,阿里云副總裁李津提出“兩種云”
從云計算多年的發展之路來看,中國云計算行業呈現出兩種發展路徑:一種是從底層開始自主研發操作系統,比如阿里云的飛天;一種是基于OpenStack等第三方軟件搭建。
自主研發通常需要投入巨量的人、財、物,短期看不到成功,遇到多方質疑仍要堅持初心,是典型的“Hard模式”。亞馬遜的AWS、微軟的Azure、阿里巴巴的阿里云等全球最大的三朵云都是自主研發。而一些前期沒有太多技術投入的廠商,則選擇了“Easy模式”的“拿來主義云”。

阿里云總裁胡曉明:“拿來主義”蓋不起高樓大廈
“我們認為只有自主研發才能把軟件的效能和硬件的能力整合在一起,我們的敵人只有一個,就是希望通過我們的創新技術,去替代原有的柜機,讓CPU效率發揮到極至,才能讓開發者享受的云計算的能力,在成本、性能、效果上得到運用。”胡曉明說。
在實踐中,“拿來主義云”很快暴露出沒有真正掌握核心技術所帶來的種種問題。比如,沒有經歷大規模的實戰檢驗,穩定性差故障多,版本分支繁多且相互不兼容,跨廠商無法遷移升級。由于“拿來主義云”的軟件模塊往往由不同廠商提供,沒有總體的規劃設計,因此組件一致性差,整個系統不具備可擴展性,很容易碰到天花板。從技術趨勢來看,“拿來主義云”的熱度急劇降溫,從業者總結為3年間完整地經歷了“從入門到放棄”。在這背后,大量客戶被“放棄”而成為爛尾工程,不得不交出另起爐灶的“慘痛學費”。
比較而言,自研云優勢非常明顯。
如阿里云飛天云操作系統源自阿里巴巴18年的技術積累,并經歷全球最大規模電商、支付等業務考驗以及大規模公共云商業化實踐,穩定性高,可隨時隨地升級。飛天擁有統一的體系結構規劃,且軟硬件一體設計,性能優異、容錯能力高,能夠實現計算能力在全球范圍水平擴展。
“9年前阿里推出了飛天Apsara,經歷阿里集團業務及大規模商用考驗,穩定性高,可隨時隨地無間斷升級,這些問題一定靠我們自主可控的技術,才能把握未來。飛天系統是有機統一的的體系結構設計,單集群可超萬臺規模。此外飛天云系統還充分考慮IDC、網絡、服務器特性,性能優異,容錯能力強,未來希望做到全世界第一。”
胡曉明表示,作為新時代的“生產力”,云計算已經成為新基礎設施與新重型裝備。
云之上運行著政務、金融等核心關鍵業務,安全性穩定性要求極高。對于企業而言云計算則承托著核心生產系統,是不折不扣的“新重型裝備”。也因此,其自主可控與可持續發展在當下尤為重要。與此同時,60%以上的全球客戶將身家性命放在前五大云廠商,他們無一例外都是自主研發云。可以說,云計算已經告別DIY時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