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長引擎還是發展噱頭,科學衡量云計算的貢獻到底有多大
數字經濟不僅潛移默化中改變了大眾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企業的經營方式。最直接的外在表現就是共享出行、移動支付、外賣服務等,享受過其中便利的人想必都會會心一笑,而這些便利與快捷的背后是強大的計算力在支撐,也就是云計算。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5/380542.htm云計算的重要性就如同“電”一般,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石和新一代信息基礎建設的核心。過去耗電量被作為衡量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的標準,而今用云量多少也直接體現著地方數字經濟的發展進度。
5月23日,騰訊研究院聯合騰訊云在2018騰訊“云+未來”峰會上發布的《用云量與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18》顯示,2017年下半年,我國的用云量總量較上半年環比增長66.5%,年化增長率133.1%;2018年Q1增速再攀新高,較去年同期同比增長了138.6%,國內的云計算服務正處于全面爆發增長期,數字經濟已然成為帶動地方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
云計算正成為地方數字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從《用云量與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18》來看,用云量與數字經濟規模呈正相關,用云量最高的三個地區分別為北京、廣州和上海,合計占全國用云量總量的72.8%,三個一線城市的數字經濟規模也最大。與此同時報告還指出,傳統行業“用云量”增速最快的省份,數字經濟規模增速也最快。
數字化變革席卷了各行各業,地方傳統企業為了在信息化的智能時代中站穩腳跟,也都主動或被動地走上了數字化道路。但是,由于傳統產業對一切信息化的東西缺乏敏感度,互聯網技術基礎薄弱,在數字化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陷入缺經驗少人才、技術實力不足、無數據整合能力中的一個或多個困境。
郭德綱相聲里有這么一句話“不想當廚子的裁縫不是好司機”,要求傳統企業一手抓業務一手抓數字化,他們確實心有余而力不足。云計算作為數字經濟增長的幕后功臣,在不斷與傳統經濟融合的過程中,為地方傳統企業走出數字化困境貢獻了不少汗水。
其一,傳統企業在自主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個別要求量身定做的企業,對服務和技術提出高要求,在前期系統搭建和后期運維中更是要投入巨大成本。且不說多數地方企業的營收和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都有些捉襟見肘,數字化過程中盲目投入資金和人力資源也不見得能解決問題,甚至可能還會造成資源浪費,比如峰值過后會產生大量閑置資源。
但企業入云,可以像租用辦公設備一樣,通過“共享計算力”的方式將不擅長之事交給擅長之人,不僅大幅降低了服務器搭建成本,同時還能滿足彈性計算需求,保證不同流量下的服務質量,有效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
更重要的是,騰訊云等巨頭在大量客戶的積累基礎上,云計算的邊際成本也在不斷下降,并逐漸趨近于0,能為傳統企業提供低成本又能多方位滿足企業需求的云服務方案。
其二,數字經濟時代,需要加工的正是長久以來沉淀的數據,但傳統企業存在信息化程度不一致,以及有大量數據積累卻不知如何使用,無法讓數據產生更大價值的問題。
不說行業,很多企業各部門間采用的系統各自獨立,數據之間互不相容也是常見現象,想要整合這些高度復雜的數據也只能交給更復雜的計算工具,即云計算。只有當云服務商把散落在各個角落的數據匯集、整理之后,才有可能利用這些歷史數據預測行業趨勢,對資源配置進行優化,從而提升生產效率。
其三,地方傳統企業由于缺技術少人才,不僅無力整合數據,數字化后大多也沒有能力保障數據安全和系統的穩定性,安全指數低的服務器往往會淪為黑客試手的玩具。
但騰訊云這樣的云服務巨頭就不同了,本身有多年的經驗積累,每天服務億級用戶,在數據承載力和穩定性上都經歷過極端場景的考驗,更有能力保證數據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比如,2017年英雄聯盟S7全球總決賽,直播觀眾超過1億,寬帶突發承載超過30T,騰訊云仍然確保了峰值流量承載。
由此可見,云計算對傳統產業來說是高效、低成本、安全穩定、能促進數據流動的最佳數字化方案。對于經濟增長依賴政務和傳統產業的三四線城市來說,云計算更是新的增長引擎,海南、陜西、河北等省份均已積極擁抱互聯網,當需求增加,云服務商們也開始思考如何升級云服務能力。
騰訊“超級大腦”面世,加速地方經濟數字化轉型
云計算與傳統經濟融合,推動了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而騰訊云也在嘗試將AI、大數據與云計算融合,讓云服務的深度和廣度能夠進一步延伸。“云+未來”峰會上發布的“超級大腦”,通過縱向整合和橫向整合,將更高效的解決傳統產業在數字化過程面臨的技術門檻高、人才緊缺、投入成本大等挑戰。
縱向整合:數字經濟時代是數字化,更是智能化的,不僅是互聯網行業,傳統產業對智能商業同樣有追求,比如智慧零售、智能風投等。這些需求并不孤立,每個垂直行業中的企業對存在一定共性,并在同一場景提出標準化解決方案將有利于加快數字化進程,解決投入成本高問題。
騰訊云將前沿技術與垂直行業場景相結合,目前已落地了城市、工業、零售、醫療和金融五大行業大腦,通過智能矩陣,讓人工智能在多種場景中落地,為垂直行業提供精準化、標準化的解決方案。
比如城市超級大腦針對不通過城市不同機構的場景化、個性化要求,通過整合社保信息、房產信息等大幅提高了各省級部門間的數據共享比例,從而提升業務效率。其中深圳公安民生警務平臺通過騰訊云城市超級大腦節約了1億元辦事成本及428萬小時市民辦事時間。
橫向整合:云計算的競爭不僅聚焦在技術創新之上,更聚焦于如何將技術與業務高效結合,對傳統企業來說他們需要也是完整的、可提升產業鏈的解決方案,而不是只能滿足個體需求的服務。以零售行業為例,每一個零售巨頭的背后是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協同,只是某個環節數字化無法帶來創新。
結合了騰訊云經驗和騰訊前沿技術的超級大腦能夠將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數據打通,促進行業與行業間的邊界融合,使行業數據不再成為業務創新的阻隔,從而讓云計算在最大范圍內的整合數據,利用數據預測趨勢,幫助傳統企業轉型升級。首款應用于醫療領域的人工智能產品騰訊覓影就是最好的例子,目前已經服務于近40萬患者,篩查出高風險病變3.7萬例。
數字經濟時代是一個無界的商業時代,騰訊超級大腦有望破除行業的數據壁障,讓不同的行業聯手,對行業的固有模式進行顛覆,誕生新的商業模式,在未來十年加速地方經濟的數字化轉型升級。
一場由云計算推動的地方經濟數字革命已打響
在騰訊云等云服務巨頭的推動下,全國多個地方的傳統產業數字轉型將駛入快車道。騰訊云開放至今8年的業務經驗和20年的技術沉淀,再加上在垂直行業場景中的積累,可以為傳統企業提出精準化解決方案,提供安全穩定的云計算服務。
也只有騰訊云等云服務巨頭,才能真正為傳統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更全面的解決方案,應對無人才缺技術投入高等挑戰。同時,在現有的四個行業大腦的成功落地之下,騰訊云可以將成果復制到更多的行業和垂直領域,進而打造真正的萬物互聯超級大腦,讓更多尋求數字化的傳統企業受益。
當騰訊云業務模塊越來越豐富,再加上巨大的流量優勢輔助,入云后的傳統企業將實現“在云端用人工智能處理大數據”,更聚焦于業務創新和升級,以帶動產業發展。
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2017年我國數字經濟總量已達到27.2萬億元,同比增長20.3%,占GDP比重達到32.9%,隨著地方數字經濟的不斷增長,數字經濟在GDP中的比重會不斷上升。
越來越多傳統企業正走上數字化轉型升級之路,在騰訊云等云服務巨頭助力之下,傳統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商業價值將再度攀升;而地方數字經濟也將在云計算與傳統經濟的融合之下迎來新的增長。也正如《用云量與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18》所顯示,云計算正向規模較小的城市快速滲透,一場由云計算推動的地方數字經濟革命已經悄然打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