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智能計算 > 業界動態 > 云服務市場,小廠商的出路在哪兒?

        云服務市場,小廠商的出路在哪兒?

        作者: 時間:2018-05-04 來源:鈦媒體 收藏
        編者按:當云服務市場的價格戰打到“地板”上,且絲毫不見觸底反彈的跡象時;當越來越多的中小廠商的日子越來越難過、越來越難熬時;當連大廠商都打不起價格戰時……所有固有的認知都得重建,一切此前覺得不可能發生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追得上的叫趨勢,追不上的叫海市蜃樓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5/379409.htm

          除了資本方面,抱團取暖的中小廠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資金缺乏的問題之外,抱團到底能不能取到暖的另一大阻礙,在于技術上怎么深度融合、緊跟前沿、互惠互利。

          眾所周知,云服務市場大體可分為基礎設施、互聯網服務、應用軟件等三大板塊,這三大板塊對應著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PaaS(平臺即服務)、SaaS(軟件即服務)三個層面。實際上,這里面每一個板塊或者層面里,又包含有極多的分支,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都叫云服務廠商或者都歸類于云服務行業里,但是可能做的事情卻千差萬別。

          以此次抱團的三家廠商為例,云端網絡是IDC、ISP服務商,數據中心和機房資源是其優勢;帝聯網絡是國內專業的服務廠商之一,業務相對傳統,但是的規模還可以;而同樣是主營CDN業務,又拍云則宣稱在國內首創了“把所有節點開放給所有客戶”,試圖以互聯網思維和云服務方式,顛覆CDN行業的服務模式。

          不僅市場分支多,而且云服務市場的技術演化,還特別迅速。IaaS、PaaS、SaaS方興未艾,PCDN、5G技術、邊緣計算、區塊鏈、物聯網平臺,深度學習、機器學習、神經形態硬件、量子計算、無服務器PaaS、軟件定義安全等等,各種和或直接相關、或間接相關的技術,又撲面而來。

          在這樣的背景下,云端網絡、又拍云、帝聯網絡這種“邦聯式”的結盟,在技術方面,深入合作存在幾個困難:

          第一,到底是順著邏輯,還是跟著趨勢?抱團取暖的廠商,跟進技術選擇分支時,是選擇更符合自身技術發展邏輯的;還是選擇更符合市場整體趨勢的,更符合聯盟整體利益的?這其實是個體和整理的利益矛盾,可以預見在這種情況下,個體一般都會選擇符合自己利益的,這樣這種松散的結盟,在技術選擇上難以做到大公無私。

          第二,云服務市場,最不缺的就是所謂的“熱點”以及“技術風口”。熱點和風口,此起彼伏、起起落落,即使大家都大公無私,但是抱團取暖的中小廠商真的都能看得準嗎?要知道在同屬于TMT行業的互聯網領域里,可是出現過多次集體走眼的事件:比如團購、比如O2O、比如P2P……

          第三,就算像賽馬一樣,幸運地賭對賽道了,有無資金投入也是一個問題。云服務相關領域的新技術,很多都是長周期、多投入、見效慢的,抱團的中小廠商當下就已然嗷嗷待哺,又哪里拿得出多余的資金投入到新技術的研發和儲備當中呢?

          第四,中小廠商間的戰略合作,即使冠以“戰略”的名義,也僅僅是合作而已,而合作和合并是有本質的區別的。大家都知道,技術往往是云服務市場各大廠商的第一競爭力,即使是合作伙伴,那總歸是“別人家的人”,在這種情況下,多多借鑒別人的技術,同時防止自己的核心技術被抄襲是主流。換句話說,大家可能都只想獲取而不愿意付出,所以筆者很難想象抱團的企業間能夠怎么進行深度的技術合作。

          此前,Gartner公司發布了年度新興技術成熟度曲線,其認為每一樣新技術都要走過觸發期、期望膨脹期、幻滅期、復蘇期、成熟期等階段,而每一個階段少則兩年,長則五年、十年。可見依靠某一項或者幾項革新技術,實現換道超車蟄伏的時間異常之長。如此漫長的周期,市場真的會給中小廠商們這么多的耐心嗎?

          戰略合作之后,往往有三條路可供選擇

          在資本和技術之外,抱團取暖的中小廠商,面臨的另一大挑戰就是——市場。對于市場層面,筆者看到了一個尷尬,做出了兩個反證,同時嘗試性進行三個預測。

          一個尷尬是,抱團的中小廠商,很可能會出現,相互之間就有業務激烈競爭的情況。比如此次抱團的云端網絡、又拍云、帝聯網絡,其中又拍云和帝聯網絡,主營業務之一都是CDN,帝聯網絡CDN業務相對傳統,又拍云甚至還號稱要顛覆傳統的CDN服務模式。

          這樣的情況下,比如真的有個客戶有CDN業務的需求,這個邦聯式的結盟,到底是誰去服務這個客戶呢?是以個體公平競爭的形式,還是以類似于地產商拿地“聯合體”的形式,又或者是總包分包的形式?反正筆者一時半會是想不出來。

          兩個反證則是為了證明這種抱團式聯盟在市場層面的意義究竟有多大的。首先,假設市場上的客戶,要找的是云服務里某一項垂直專業性服務,那么這種邦聯式的抱團就意義不大,這種單一業務要們聯盟成員都做不了,要不聯盟中的某一個成員自己就做了。

          其次,假設客戶要找的是集成式的服務,是一站式的整體解決方案,那么客戶要么可以方方面面都可以搞得掂的全棧大廠商,要么可以找專業的集成商也可以,貌似也沒有看出找抱團廠商的理由。因為對客戶而言,找性價比最高的廠商才是要義,而未必愿意接受“買一贈一”的服務。

          當然,如果跳出“戰略合作”的窠臼,從格局更大的行業大整合的層面去思考的話,就會發現別有洞天的情況。也會意識到,這種戰略合作可能只是第一步,后續或將延展出更多的可能,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合作的邏輯就是自洽的,也就有了更現實的意義,而不是像前面分析的,基本上以務虛、象征意義為主。具體來說,中小廠商戰略合作的下一步,或有三種可能:

          第一種,也是最樂觀的,那就是戰略合作的幾家公司,都統一被某一家巨頭給收購了,不過這種概率,相對來說比較小。畢竟對于收購規律來說,永遠是標的小才“船小好調頭”,收購一個邦聯式的聯合體,即使現實有需要,實際執行起來也太復雜了。

          第二種,是抱團取暖的中小廠商,后續合作再進一步,比如成立合資公司。雖然這樣可能會面臨“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情形,但是縱使如此也并非不可能。要知道,前不久服務商UCloud就宣布:旗下私有云公司UMCloud將正式與數人云合并,兩者將在業務上全面整合,形成一家全新的公司,為企業客戶提供IAAS+PAAS的產品與整體解決方案。看到了吧,現實重壓之下,已經有先行者在走這一步了。

          第三種,是幾家廠商,一桿見底地合并。這種情況雖然操作難度大,但是如果真的到了生死關頭,也并非不可能,無非誰主導、誰并誰的問題。因為只有合并而不是合作,才能真正意義上打通底層資源,實現資源共享,提升資源利用率,降低運營成本;才能聚合研發力量,共同推進IPV6、PCDN、5G技術、邊緣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才能在市場、品牌方面,統一發聲,并減少重復成本。

          實際上,云端網絡已經在2017年底,2500萬元戰略投資過又拍云;云端網絡貢偉力的話也耐人尋味:不排除未來某個時點我們有更深入合作的可能性。

          結語:

          商業的世界里,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當云服務市場的價格戰打到“地板”上,且絲毫不見觸底反彈的跡象時;當越來越多的中小廠商的日子越來越難過、越來越難熬時;當連大廠商都打不起價格戰時……所有固有的認知都得重建,一切此前覺得不可能發生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實際上,那些大家認為絕不可能的事情,已經在互聯網行業里不斷上演多。比如:優酷土豆、滴滴快的、58趕集、美團大眾點評、攜程去哪兒、同程藝龍等等,這樣一出又一出的合并戲碼。

          在相同的邏輯驅動下,類似的事情也很可能會發生在云服務市場里。可能今天我們認為絕對不會發生的事情,明天就真的發生了。可能今天映入我們眼簾的一切都是表象、幻象、假象,真相的到來,需要利益和時間的進一步推動。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云計算 CDN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莎车县| 高唐县| 台北市| 七台河市| 邻水| 定结县| 广平县| 阿瓦提县| 太湖县| 满洲里市| 东台市| 宿迁市| 壶关县| 延川县| 临颍县| 连山| 青神县| 芜湖市| 图木舒克市| 沙田区| 漠河县| 化州市| 平山县| 永嘉县| 福州市| 威远县| 高陵县| 肃宁县| 大城县| 汾西县| 江华| 皮山县| 高台县| 离岛区| 大理市| 桂东县| 广南县| 临沭县| 句容市| 陕西省| 宝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