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智能計算 > 業界動態 > 華為云靠什么實現自己遠大的理想

        華為云靠什么實現自己遠大的理想

        作者: 時間:2018-05-02 來源:飛象網 收藏

          BU總裁鄭葉來表示:“原來華為產品是一個個盒子送過去,未來變成云從空中飄過去,對于華為來講還是原來的服務,沒有什么變化。”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5/379265.htm

          自從華為宣布要做全球五朵云之一,就一直頗受關注。特別是當阿里前不久也宣布要進軍物聯網,兩大巨頭彼此向著對方核心業務戰略區域的挺進,更是成為ICT界的熱點話題。先不說阿里進軍物聯網前景如何,單單,在去年高調宣布了自己的奮斗愿景之后,究竟靠什么支撐和實現自己遠大的理想呢?

          的確,即便是業內人士,對于華為的理解更多還停留在“做聯接”的ICT基礎設施階段,對于華為云的定位、華為云的邊界以及華為云的底氣都知之甚少,華為云究竟靠什么實現自己遠大的理想?

          華為云是黑土地,首先長出來的是“自己”

          2017年的最后一個工作日,華為云發出了題為《翻開云2.0時代新篇章,做智能世界的“黑土地”,聯接企業現在與未來》的新年獻詞,其中我們發現了一個明確的關鍵詞——“黑土地”。

          這里提到的“黑土地”,正是任正非在2017年年底華為內部郵件中重點提到的華為云未來的使命與愿景:“我們實質是通過聚焦ICT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一塊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的‘黑土地’,這塊‘黑土地’上可以種‘玉米’‘大豆’‘高粱’‘花生’‘土豆’……是讓各個伙伴的內容、應用、云在上面生長,形成共同的力量面向客戶。”

          不難看出,智能世界的“黑土地”就是華為云的定位,這塊黑土地首先長出來的是什么莊稼呢?這塊黑土地的“承包人”、華為云BU總裁鄭葉來在2018華為分析師大會期間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首先長出來的是華為自己,即華為的已有業務。”

          鄭葉來介紹說,華為在過去三十年圍繞整個ICT基礎設施領域,從芯片到系統、到硬件做了大量的投入,以前的變現模式是做產品交給客戶。隨著新的商業模式興起,云服務的商業模式發展以后,華為消費者業務、企業業務、傳統運營商業務本身也在改變。

          “原來產品是一個個盒子送過去,未來變成云從空中飄過去,對于華為來講還是原來的服務,沒有什么變化。”鄭葉來說,“比如,余總的手機通過電商來賣,而不是小姑娘背到街上賣。我們服務企業也是用云服務的模式,實現華為ICT基礎設施領域長期在芯片、軟件、硬件的服務能力。運營商原來為客戶提供服務時也提供網絡這些基礎設施。未來運營商把全球的云骨干網、接入網和網絡上承載的計算、存儲結合起來,為最終用戶角度提供可編排的服務,面對整個運營商服務將是必然的選擇。對于華為來講還是原來的服務,沒有什么變化,只不過是商業模式做了重新設計而已,對于華為而言,還是圍繞ICT基礎設施把功能做好、產品做好、服務做好。”

          能服務好自己,就能服務好客戶

          云計算誕生于電商和門戶網站,從此,云計算成為互聯網業務的基礎設施,而今,云計算正在從資源型服務向能力型服務轉型。盡管華為云“黑土地”的解釋通俗易懂,但是對于初期已經習慣了從互聯網廠商購買云服務的客戶而言,熟悉和理解這個新來者還是需要一個過程。

          華為公司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大會上表示:“華為云是華為公司全面向云轉型的重要底座,對于華為云BU,不僅僅對外面向所有客戶提供公有云服務,更支撐著華為整個公司向云轉型。”

          華為公司是一家世界500強的企業,也是數字化轉型的先行者和云計算忠實的實踐者,華為公司一直在云上。鄭葉來專門介紹了華為云對內部業務的支撐。

          華為公司內部云IT系統支撐了分布在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8萬員工的工作需求,支撐著800多個應用,與6萬多家合作伙伴的溝通對接以及每天大約5萬次大小會議。這些目前全部基于華為云提供支撐。

          華為商城有2億用戶,可支撐數百萬用戶同時搶購,能承受457%的峰值流量,是手機垂直類電商平臺中的Top3。

          華為消費者云業務同樣構建在華為云上,云上存放著154億張照片,每天要處理3億多用戶1.8億次的下載以及24億次的日均訪問。

          ……

          業內人士認為,華為公司本身業務的體量和復雜性已經在全球500強中名列前茅,華為在自身業務、管理、運維的數字云化步伐上也與時俱進,不難推論出,既然華為云能服務好華為自己的業務,那么就應該能服務好客戶的向云轉型。

          成為互聯網云基礎設施2.0時代的創新者

          “互聯網云基礎設施1.0是以計算、存儲、網絡等資源型服務為主,在新型互聯網業務的推動下,目前互聯網業務云基礎設施進入2.0時代,云計算服務商開始廣泛提供容器、AI、大數據、DevOps等能力型服務,從資源服務向能力服務轉型。華為云努力成為互聯網云基礎設施2.0時代的創新者。”鄭葉來表示。

          “華為本身是一個大企業,知道整個業務的復雜性。華為在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展業務,我們既懂中國業務的監管要求,又懂世界的。大企業治理非常復雜,他們合規的要求、監管的要求不一樣。所以,很多跨國企業、大企業跟華為一交流,發現華為最懂它。因此首先把華為自己數字化,再來使能它,有天然優勢。跨國企業和大企業選擇華為會覺得非常對口、非常舒服。互相講的話能聽懂,吵架都知道在哪個頻道上吵。”鄭葉來打比方說。

          作為互聯網云基礎設施2.0的創新者,華為公司重申“三不”,上不做應用,下不碰數據,也不做股權投資,以創新的產品解決方案,面對創新的云原生用戶提供獨特價值,在互聯網電商、游戲、視頻等行業凸顯價值。

          鄭葉來表示:“華為云不會利用客戶數據變現,尊重客戶的數據主權,專注于云基礎設施2.0平臺。”華為在自身數據治理實踐和多年的企業服務中,具備了業界領先的海量數據處理能力,PB級10萬億等級數據規模的多條件查詢下,能精準秒級找到目標數據,華為提供與主流應用和社區無縫對接的開放平臺,用戶通過華為云治理自身數據。

          如今,華為云的大數據中國市場表現業界評價排在第一位,在市場中,華為智能數據底座已經服務于1000家互聯網、金融、能源等客戶,互聯網功能能享受到金融界企業的數據治理能力。

          本次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還發布了區塊鏈白皮書,劃下了在區塊鏈領域的界線,只做區塊鏈應用的使能者,不參與虛擬貨幣。

          隨著全球范圍內經濟和社會活動數字化進程的加速,可以預見,一個既懂連接,又能把自身龐大而復雜的業務云化得妥妥帖帖的新玩家加入進來,向更多的伙伴提供經驗和賦能,必將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期待華為云的精彩未來。



        關鍵詞: 華為云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为县| 贺州市| 嘉定区| 南安市| 永寿县| 怀来县| 石泉县| 康平县| 永靖县| 澄迈县| 柳江县| 荣成市| 双辽市| 阿勒泰市| 萨迦县| 布拖县| 肥东县| 佛学| 蓝山县| 霍林郭勒市| 宁夏| 自治县| 泰兴市| 高陵县| 宜兴市| 邻水| 温宿县| 包头市| 武川县| 龙海市| 德兴市| 栾川县| 丹棱县| 邵阳市| 定南县| 拜泉县| 讷河市| 陕西省| 商丘市| 手机| 荔波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