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開發的坑,該咋填?
每年都會進行一項開發者大調查的活動,這個涉及全國幾十個地區,吸引上萬名開發者參與的大型調查活動每次都會得出一些有趣但很重要的結論。譬如,在今年的開發者大調查中,我們發現有34%的開發者面臨嵌入式軟硬件開發的困難,幾乎占了開發者面臨困難的三分之一強。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3/377067.htm

嵌入式軟硬件開發都是坑?
那么,嵌入式軟硬件開發真的就那么難么?我們來看看知乎上的問答:
一篇《嵌入式的坑在哪方面?》的文章,獲得了26個回答,242條點贊。在這篇文章中,列數了嵌入式軟硬件開發中的兩個坑:
1,需要學習大量的軟硬件知識。不僅需要學習Java,C++等編程,要深入底層,匯編,算法數據結構等等都要了解,硬件方面就更多了,電容電阻,模電數電、PCB,各種大小,功率信號完整性。做DSP的,還要知道算法仿真,數學理論、還需要考慮硬件設備,一些芯片的編程還要考慮電路結構,電容大小。調試上面,還需要外接設備,還要看懂示波器,頻譜等等。
2,各種硬件平臺的生產力工具不統一。編碼,編譯,調試,燒錄…各個方面都是大坑。使用的語言,操作系統平臺,芯片性能也不統一。作者表示,最多的時候,電腦上有5個編譯環境,還不包括自己學習用的環境。
而在另一篇獲得了59個回答,695人的點贊的文章,《嵌入式真的是個大坑。被逼轉行?》里,作者建議開發者盡量選擇嵌入式開發,盡量不要選擇小眾,過于專業化的平臺,要上大眾通用平臺,系統性學習,而這種通用的平臺才是一個開放的,系統的,資源源源不斷的平臺,這才是能夠真正學到本領的平臺,對開發環境和平臺本身的理解也會遠遠超過DSP的。否則,最后可能只能是被逼轉行。

填上軟硬件開放的坑
實際上,老孫再看完這兩篇文章后覺得,開發者在嵌入式軟硬件開發中遇到的這些坑,本質上是因為選擇了不合適的芯片平臺,如果在決定做嵌入式軟硬件開發開始,就選擇到了正確的芯片平臺,那么,前面所說的這些坑,就會自然而然的煙消云散。不信,您往下瞧。
譬如,如果開發者選擇了AMD最新推出的基于高性能x86”Zen"架構的霄龍3000系列和基于”Vega“架構顯卡的銳龍V1000系列嵌入式處理器,開發者就可以愉快的在簡單易學、耳熟能詳的RedHat,Ubuntu等基于Linux的操作系統以及Windows上進行輕松的嵌入式軟硬件開發。霄龍3000和銳龍V1000的產品系列為開發者提供了非常強大豐富的軟件生態系統,尤其值得一提的是Mentor嵌入式Linux和Codesourcery軟件工具,AMD全球副總裁兼數據中心與嵌入式解決方案事業部總經理 Scott Aylor介紹說,Mentor嵌入式Linux是Mentor Graphics提供的預封裝的Linux版本,CodeSourcery軟件工具可以為開發者提供增強的性能和特性,這兩個工具可以為開發者提供良好的編程環境和高效率的開發支持。在這個基礎之上,AMD將持續做后續的維護和新版本的更新等,另外,AMD還為開發者提供了其它的性能分析工具,用來基于應用做更多的優化。
更為重要的是,AMD霄龍3000系列嵌入式處理器家族能夠給帶來企業級的可靠性、可使用性和可服務性(RAS)特性,AMD銳龍V1000系列嵌入式處理器家族能夠帶來比上代產品高達整整2倍的性能提升。而這對于使用嵌入式系統的用戶來說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對于用戶來講,除了性能外,嵌入式系統的安全性是他們最為關心的問題,但無論是AMD 霄龍嵌入式處理器,還是AMD銳龍嵌入式處理器,都會通過硬件級片上的安全處理器幫助用戶保護數據安全,并由基于硬件驗證啟動的功能來保證系統啟動已信任的軟件。另外,安全存儲加密(SME)功能將會檢測未授權物理內存的訪問,同時安全加密虛擬化(SEV)提供進一步的檢測,加密虛擬機內存,而這些都無需開發者針對應用作出任何相關調整,就可以充分滿足用戶對諸如頂式交換機、瘦客戶端設備或者其他介乎二者之間的系統的各種各樣的需求。
而在實際的應用中,銳龍V1000系列產品具有比較好的競爭優勢,特別適合諸如客戶端、游戲、醫療成像、工廠自動化和物聯網方面的一些應用,而霄龍3000系列的產品能夠為邊緣計算、聯網網絡、存儲等提供了性價比較高的嵌入式解決方案。
你看,這樣,既填上了嵌入式軟硬件開發中的各種坑,又給使用嵌入式系統的用戶提供了廣泛的應用場景以及性能和安全性上的保證,開發者們,你們何樂而不為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