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智能計算 > 設計應用 > “老司機”趣談云計算的前生今世

        “老司機”趣談云計算的前生今世

        作者: 時間:2018-03-09 來源:網絡 收藏

          “”一詞在從07年開始在國內興起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3/376693.htm

          被譽為科技領域的第四次技術革命

          (好像不知道“”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從事IT工作)

          那么“”到底是什么?

          意思就是

          如果想讓計算能力變強,怎么辦?

          加CPU,加內存,加硬盤。

          老板,我身上的孔已經被插滿了啊!

          簡單,換更高級的CPU,換更大的內存,換最新的SSD硬盤。

          老板,硬件更新沒有這么快啊,有沒有更快更好的特效藥???

          那就多買幾臺服務器吧!

          BUT!!!

          服務器一多,成本上漲怎么辦?

          人員一多,出工不出力怎么辦?

          XX生病了,進度受損,項目延期交付怎么辦?

          項目結束,資源閑置怎么辦?

          想要管理這么多服務器,做這么多事情,還真的具有十八般武藝,要具有管協調分工能力(并行計算),要能合理分配工作量(負載均衡),還需要容許生病、辭職(熱備冗余),還需要解決出工不出力的問題(效用計算)。

          現在明白了吧!

          也有人說:云計算水龍頭觀點論,當需要的時候,扭開水龍頭,水就來了,我只需要操心交水費就是了,不需要建個水廠!

          “云計算”都有哪服務形態呢?

          基礎設施及服務(IaaS)

          電子郵件、在線辦公軟件、即時通訊等。

          平臺即服務(PaaS)

          提供軟件運行的平臺環境或者以API、SDK的形式被客戶應用調用。包括:移動+游戲。

          軟件即服務(SaaS)

          管理類應用(內容管理、OA)、業務類應用(門戶、即時通信)、行業類應用(醫療、電子政務等)。

          “云計算”的發展是怎樣的呢?

          “云計算”的變更和發展基本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理論完善階段

          SaaS/IaaS云服務出現,并被市場接受。

          1959 年6 月,ChristopherStrachey 發表虛擬化論文,虛擬化是今天“云計算”基礎架構的基石。 1984 年,Sun 公司的聯合創始人JohnGage 說出了“網絡就是計算機”的名言,用于描述分布式計算技術帶來的新世界,今天的”云計算”正在將這一理念變成現實。 1997 年,南加州大學教授RamnathK.Chellappa 提出”云計算”的第一個學術定義“,認為計算的邊界可以不是技術局限,而是經濟合理性。 1999 年,MarcAndreessen 創建LoudCloud,是第一個商業化的IaaS 平臺。 1999年3月Salesforce成立,成為最早初現的云服務,即SaaS服務 2005 年,Amazon 宣布AmazonWebServices “云計算”平臺。

          第二階段:發展準備階段

          云服務的三種形式全部出現,IT企業、電信運營商、互聯網企業等紛紛推出云服務,云服務形成。

          2007年,Salesforce發布Force.com即PaaS服務。 2007 年11 月,IBM 首次發布”云計算”商業解決方案,推出”藍云“(BlueCloud)計劃。 2008 年4 月,GoogleAppEngine 發布。 2008 年中,Gartner 發布報告,認為”云計算”代表了計算的方向。 2008 年8 月3 日,美國專利商標局(以下簡稱”SPTO“)網站信息顯示,戴爾正在申請”“云計算”“(CloudComputing)商標。 2008 年10 月,微軟發布其公共”云計算”平臺——WindowsAzurePlatform,由此拉開了微軟的”云計算”大幕。 2008 年12 月,Gartner 披露十大數據中心突破性技術,虛擬化和”云計算”上榜。

          第三階段:穩步成長階段

          云服務功能日趨完善,種類日趨多樣;傳統企業開始通過自身能力擴展、收購等模式、紛紛投入云服務之中

          2009年中國”云計算”進入實質性發展階段 2009 年4 月,VMware 推出業界首款云操作系統VMwarevSphere4。 2009 年7 月,中國首個企業”云計算”平臺誕生(中化企業”云計算”平臺)。

          2009 年9 月,VMware 啟動vCloud 計劃構建全新云服務。 2009 年11 月,中國移動”云計算”平臺”大云“計劃啟動。 2010 年1 月,IBM 與松下達成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云計算”交易。 2010 年1 月,Microsoft 正式發布MicrosoftAzure 云平臺服務。 2013年,甲骨文公司全面展示了甲骨文最新”云計算”產品。

          第四階段:高速發展階段

          通過深度競爭,逐漸形成主流平臺產品和標準;產品功能比較健全、市場格局相對穩定;云服務進入成熟階段,增速放緩

          2014年,阿里云啟動云合計劃。 2015年,華為在北京正式對外宣布“企業云”戰略。 2016年,騰訊云戰略升級,并宣布云出海計劃等。

          “云計算”又是怎么來的呢?

          自2005年Amazon推出其彈性云計算,并在IaaS領域大獲成功之后,Google、微軟、VMware、IBM等IT巨頭們大舉跟進,紛紛涉足云計算領域,云計算的熱潮洶涌而至。

          從最早的Eucalyptus、OpenNebula、CloudStack等等到我們熟知的OpenStack,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一時云計算領域熱鬧非凡,當然,隨著眾多大型廠商的支持、社區的壯大以及生態的不斷完善,OpenStack如今大放異彩,開始逐漸占據主導地位。不是說OpenStack現在完美無缺,只是在當下的開源IaaS領域,OpenStack已經毫無爭議的成為最受關注的云計算技術,逐漸成為開源IaaS領域的代名詞。

          在PaaS層,基于標準的開源PaaS:Cloudify(GigaSpaces),廠商驅動的開源PaaS:Cloud Foundry(原先由VMware開發)、OpenShift(紅帽)、Stackato(ActiveState)等技術,都已成為國內云計算PaaS層開源的主流。

          除此之外,在云計算的關鍵技術領域,開源的力量也無處不在,Kvm虛擬化技術、Ceph存儲技術、Container技術在開源社區獨樹一幟,社區空前活躍、影響力也不容小覷,生態體系建設儼然成形。

          從此不難看出,云開源對于云計算發展的貢獻功不可沒。并且開源技術和產品都已經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未來發展將會無可限量!



        關鍵詞: 云計算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邵阳市| 牙克石市| 寿阳县| 名山县| 民和| 黔西县| 隆昌县| 丹阳市| 塔城市| 新丰县| 林芝县| 饶河县| 老河口市| 阳原县| 北票市| 沂南县| 东莞市| 高尔夫| 梨树县| 宜兴市| 遂昌县| 盱眙县| 吴川市| 灵宝市| 偃师市| 亳州市| 伊通| 华蓥市| 正蓝旗| 图木舒克市| 公安县| 灌云县| 格尔木市| 会同县| 略阳县| 桐乡市| 金溪县| 巧家县| 贡觉县| 湘西| 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