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編輯觀點 > 如何通俗理解高大上的“區塊鏈”和“比特幣”

        如何通俗理解高大上的“區塊鏈”和“比特幣”

        作者:王金旺 時間:2018-02-02 來源:電子產品世界 收藏

        最近,這一概念一直活躍在眾人視線中,相對于看看介紹、查查資料就能搞明白的其他技術指標、產品概念,大家都覺得這一概念一直在云里霧里,令人摸不著邊際。為此,也特意翻閱了諸多網上介紹資料,包括中本聰的白皮書以及相關一些書籍介紹,從云山霧罩中略微摸出點頭緒,就此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2/375315.htm

        繁榮互聯網金融是最好的土壤

        可能大家都覺得區塊鏈的提出是中本聰一紙幾頁的“白皮書”開始的,其實不然,早在1993年,一名叫戴維·查姆的數學家就提出了一個eCash數字化支付系統的概念,這一支付系統應用的正是區塊鏈技術,該系統可以提供安全、匿名的互聯網支付服務。但是由于當時互聯網金融發展還未能如今天這般如日中天,甚至超越線下實體經營的地步,這一系統并未得到很好的推廣應用。要知道,亞馬遜是1995年才搞出來的,國內的京東是劉強東1998年帶隊成立的,而馬爸爸也是在1999年才創立的阿里巴巴,你現在看到的淘寶網更是在2003年才成立的。戴維·查姆的荷蘭公司DigiCash最終并未能撐到互聯網金融崛起,在1998年就走向了破產。

        這樣看來,這一天才數學家還是跑得太快了,以至于整個互聯網發展沒能來得及對他提出的技術細細品味,就如潮水般退去。

        相比來看,2008年一位自稱中本聰的人提出“”這一概念的時候,互聯網金融已經發展得很是水生火熱,而此時諸多網絡欺詐、隱私泄露問題的發生更是引起了用戶對相關虛擬交易隱私、安全等問題的思考,再加上一些大膽的投資者和意見領袖的強勢介入,相關概念也得以萌芽。不過,當時的比特幣并沒有今天這般天價,第一批比特幣在2010年進入市場流通交易時,一萬枚比特幣只能買到兩份披薩,時至今日,一枚比特幣的價格已經突破了一萬美元的大關,這么算來,當初那兩份披薩應該算得上是世界上最貴的披薩了!

        由此可見,區塊鏈的歷史和戰績確實也略顯邪性。不過,我們還是先要聊點正事的,例如,區塊鏈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技術。

        區塊鏈——分布式加密記賬技術

        看了那么多關于區塊鏈的介紹資料,其實,所謂的區塊鏈總結起來,也就一句話——分布式加密記賬技術。這樣看來,需要解釋的也就是兩個概念——分布式、加密。如果你覺得記賬也需要解釋的話,就很有必要自己翻一翻我大中國五千年來相關的文史典籍了。

        分布式記賬。與分布式記賬相對的是現在各大銀行采用的傳統的中心式記賬,這其中的區別首先是“信任體”的不同。中心式記賬的信任體是一個“中間機構”,可以是各大公司、銀行,甚至是國家,而區塊鏈中提出的分布式記賬的信任體可以說是一個“數學算法”,是由整個區塊鏈中所有計算節點組成的信任體,簡單理解就是由參與其中的所有人認證交易或物品“合法性”的一個模型。

        這樣就解決了“去中心化”的問題。不可否認,中心化記賬方式自有其諸如統一調配、管理方便等優點,但是在逐漸受到重視的隱私性和安全性方面確實略有弊病,以銀行為例,采用中心化記賬的銀行往往更容易出現黑客攻擊、系統錯誤、商業間諜、內部員工盜竊或濫用私權等問題。而為了防止這些問題,銀行就需要調用大量資源來加強系統安全和體制監管力度,同時,這些方法往往又無法完全解決相關問題。

        而采用分布式記賬的區塊鏈,其交易和資金所屬等信息是記錄在全網所有計算節點上的。例如你有一個比特幣,這件事是全網所有計算節點都有記錄的,如果有人想篡改這一信息,則需要篡改全網50%以上的計算節點數據,如果全網計算節點數量足夠龐大,這一操作顯然是不可能實現的。而由于交易是在不斷進行的,交易鏈在不斷成長,整個網絡中的計算節點數也是在不斷迭代成長的,相應的篡改難度也將會越來越大,因而也就使得區塊鏈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認可。

        另一個是加密問題。除了篡改信息需要修改50%以上的節點數據外,區塊鏈還使用了高強度的非對稱加密算法來維護其安全性。非對稱加密通常在加密和解密過程中使用兩個非對稱的密碼——公鑰和私鑰。非對稱密鑰具有兩個特點:一是用其中一個密鑰(公鑰或私鑰)加密信息后,只有另一個對應的密鑰才能解開;二是公鑰可向其他人公開,私鑰則保密,其他人無法通過該公鑰推算出相應的私鑰。這就使得區塊在諸如匿名交易、數字簽名、數字貨幣等應用場景中較為適用。

        其實,當下消費者對去中心化的看重有點類似AI在深度學習中想要去除人為偏見的問題,是否能夠實現,或者說實現后是否會更有利于我們生活還有一定懸念。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目前,從理論上來講,區塊鏈確實很好地解決了去中心化問題,也解決了中心化記賬帶來的信任、隱私、安全等諸多弊端。

        比特幣——“韭菜股”還是“王老五”

        可以說,現在區塊鏈之所以能這么火,除去其技術有一定的顛覆性外,更多則應歸功于比特幣這一神奇東東的流通。2008年10月31日,一位自稱中本聰的人,向幾百位密碼學家發送了一封郵件,宣稱他研究出了一個全新的無需可信第三方的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這是比特幣初次面市。到現在,也就是短短幾年時間,比特幣已經從當初一萬塊買兩套煎餅果子成長到一塊可以兌換一萬美元的身價,不可謂不邪乎。

        而在當下高燒不退的幣圈,還是有兩種不同的人群,一種是絕對擁護者,也正是這些人的極力推動使得比特幣日漸成長;同時,也有不少大大把當下傳的神乎其神的比特幣比喻成“韭菜股”。

        既然是貨幣,最重要的就是流通。相對于國家法幣,數字貨幣的流通更需要眾人對其價值的認可,這里不得不說的是,各行業的意見領袖也確實對比特幣的流通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且不說這些人究竟是獨具慧眼,還是借勢發力,單就結果來看,確實讓比特幣的價值開始得到認可,并成功地火了起來。

        而其實,作為虛擬貨幣,比特幣并非你想象中那樣的鋼镚兒,比特幣實際上是一條加蓋時間戳的加密數據鏈條抽象出來的概念,這個鏈條由交易信息按照發生的順序組成,而比特幣則是由鏈條上的交易推算出來的具體概念。

        其實,現實中我們在完成交易時,也是價值的傳遞,只是將價值抽象出了具體的貨幣。比特幣雖然與法幣有較大區別,但是在具體概念上也可以理解為這樣的由交易價值抽象出來的虛擬貨幣。

        相對于現行法幣,比特幣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去中心化,無特定發行機構。如前所述,比特幣運用的主要是區塊鏈技術,在整個比特幣網絡系統中,每一個區塊為一個賬本,區塊連接在一起,記錄著系統中發生過的所有合法交易。礦工每成功挖到一個區塊(“挖礦”的概念后文補充),就會獲得一定數量的比特幣,這就是比特幣的發行機制。

        2)總量為恒定值。在中本聰提出比特幣概念的同時,也限定比特幣發行總量只有2100萬枚。而相應的算法也確保了比特幣的發行量絕對不會超過這個值。

        3)開采量會逐漸減少。幣圈也規定了在每產生21萬個區塊后,比特幣產量減半,一開始每個區塊產生50個比特幣,后來逐步減半,直到逼近為零。由于比特幣根據算力設置了難度系數,大約平均10分鐘產生一個區塊,因此大約每四年減半一次,以此規律計算到2040年比特幣將達到其設定的2100萬個上限。

        “挖礦”與“礦機”

        現在要簡單說一下何謂“挖礦”?何謂“礦機”?

        前文中提到一個“挖礦”的概念,這也是一個比較繞概念。在比特幣的世界里,大約每10分鐘會記錄一個數據塊,所有的挖礦計算機都在嘗試生成這個數據塊,而要成功生成正確數據塊,就需要你的挖礦機找到一個有效的哈希值(hash),得到正確的哈希值的過程就是挖礦機產生的隨機值與當時給定哈希值的碰撞過程,如果你的礦機第一個產生正確的數值,就是擁有最終生成的這個數據塊,從而得到相應的比特幣。

        其實最初的礦機就是傳統的計算機,但是由于比特幣的數量遞減及競爭逐漸激烈,相應“挖礦”難度也逐漸提高,對計算機的算力要求也越來越大。現在用計算機挖礦已經不太靠譜了,現在的比特幣要用ASIC或大規模集群挖礦才算靠譜,其實也就是幾年的時間,挖礦機已經經歷了計算機經歷了數計算機迭代了半個多世紀積累起來的算力,從CPU、GPU、FPGA,一直到ASIC、大規模集群。

        比特幣的流通與波動

        隨著比特幣的爆火,各式各樣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貨幣層出不窮,甚至出現了諸多非法集資、龐氏騙局等案件,而由于數字貨幣本身沒有統一發行機構,這也讓我們這些普通大眾很難理解究竟怎樣的數字貨幣才是真正意義上有價值的數字貨幣。

        其實就本質上來講,只要有具體應用場景,且能夠得到大眾認可的數字貨幣都可以算作有一定價值的數字貨幣。而比特幣能夠火起來,還是有很多原因的,除了其天然具有區塊鏈技術所配備的去中心化帶來的諸多優點外,同時也由于其是第一個使用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貨幣,得到了諸多各行業大咖的力捧才得以逐漸在諸如國際貿易、投融資等應用場景中得到應用。

        而談到為何比特幣的市值波動如此大,具體看來,這其中主要有這樣幾方面原因:

        1)國際政策原因的問題,很多國家多比特幣的態度的改變使其市值出現了較大的波動;

        2)現在礦機算力和比特幣相關協議的拉鋸戰帶來的影響,比特幣的協議是根據算力進行難度調整,以確保區塊的平均生成時間為10分鐘,但是由于全網算力的暴增,對相關協議也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因而也會對市值帶來一定的波動;

        3)投資者的炒作了,區塊鏈技術是一個好技術,比特幣體系現在看來也還算健全,只是再好的技術也禁不起商業炒作。

        正如大家看到的整個幣圈現狀,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比特幣市值在居高不下的同時,還是漲跌不停,捉摸不定。這里也就和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理解,歡迎交流指正。至于你要問我會不會買比特幣,那一定是不會嘍~~~畢竟比特幣這么貴,本編現在連一個幣都買不起呀!



        關鍵詞: 區塊鏈 比特幣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襄县| 磴口县| 青龙| 明水县| 博客| 南丰县| 库车县| 田阳县| 新竹市| 正阳县| 平果县| 库尔勒市| 同江市| 青岛市| 栖霞市| 龙游县| 枣强县| 馆陶县| 曲水县| 彰化县| 新兴县| 如皋市| 凉城县| 武山县| 垫江县| 宁波市| 定结县| 蓬莱市| 泾阳县| 广丰县| 合作市| 永吉县| 岑巩县| 临安市| 巫溪县| 横山县| 滦南县| 白山市| 兖州市| 余江县| 罗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