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光電顯示 > 設計應用 > 藍色發光二極管的難點在哪里?

        藍色發光二極管的難點在哪里?

        作者: 時間:2017-10-22 來源:網絡 收藏

          如今,LED在日常生活中已被廣泛使用,在我國推廣節能照明的政策下,生產LED的廠家不計其數。這種種跡象讓人們理所當然地認為,和電腦、智能手機相比,這么個小小的燈管沒有太多的科學含量。以前,我也是這么認為。 但實際上,我國鋪天蓋地的光伏企業所做的,僅僅是對LED的封裝工作。這和電腦的生產十分相似,大大小小的企業只是把各個零件裝配起來,牛X一點的企業還會自行設計電腦外形。在LED這個行業,所有的光電企業,技術水平幾乎都達不到自行生產LED最核心的部分,即的芯片的程度。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10/367631.htm

          簡單來說,半導體容易發出紅黃光,很難發出藍光。

          要說明制造藍光LED的困難性,首先得從LED的發光原理說起。(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的發光區域是p-n結,稱為有源區(acTIve region)。在兩端加上電場后,p區的空穴和n區的電子向中央移動,最終在這個區域復合。當然,不是所有的電子-空穴對復合時都會發出光子,能輻射出光子的復合稱為輻射性復合(radiaTIve recombinaTIon)。這個過程也可以認為是電子從導帶(conduction band)躍遷到價帶(valence band),并輻射出一個光子,如下圖。

          

          所以,輻射光的顏色,或者說輻射光子的能量完全由帶隙(band gap)決定。人們的需求使得半導體工藝迅猛發展,如今已經可以制備很大的單晶硅,即一塊相當完美的晶體,缺陷很少。只可惜,第一代半導體硅是間接帶隙(indirect bandgap)半導體,發光效率很低。對于電致發光元件來說,通常采用直接帶隙(direct bandgap)半導體,發展過程如下圖。

          

          然而對于直接帶隙半導體,如何獲取完美的晶體一直是技術上的難題。II-VI族半導體化合物極容易形成結構上的缺陷,缺乏商業應用的價值,因此被關注更多的是III-V族半導體化合物。在1975年之前,第二代半導體砷化物和磷化物已經實現在紅黃光區的明亮發光。由下圖可以看到,GaP與GaAs的帶隙較小,輻射的光子處于紅黃波段。為了實現短波輻射,需要提高磷組分的含量,但這導致發光效率大幅下降。

          隨著技術的發展,第三代半導體氮化物的優勢逐漸顯現。圖中的縱軸是能隙寬度,可見光范圍約為1.5eV-3eV. 由圖中可以看到,InN的帶隙為1.9eV,對應紅光區;而GaN 帶隙為3.4eV,對應于紫外光區。通過In與Ga組分配比調節,可以覆蓋整個可見光區。 但如此美好的前景被一個殘酷的現實擊碎了——氮化物的晶體質量無法得到保障。由于GaN與InN晶格常數不同,在高銦組分下,晶格失配導致大量缺陷的產生,嚴重影響器件的發光效率。之前提到GaAsP在短波段發光效率下降,是物理原理所致;而這里卻是生產技術的原因。

          藍光LED的芯片屬于是氮化鎵材料系,其面臨的問題主要有: 1.黃綠光波段缺陷(Green-YellowGap) 從下圖可以看出,InGaN與AlGaInP兩種材料系的LED在可見光區的兩端有很高的外量子效率(即電光轉化效率),但在黃綠光區的效率卻都明顯下降。而其原因已經在前文說明。

          

          2.效率驟降(Efficiency Droop) 在小電流注入下,LED有很高的發光效率。但將注入電流增加至可供使用的程度時,高功率LED的發光效率會產生多于70% 的大幅衰減。這不是由簡單的芯片發熱引起的,原因未有定論,主要有兩種解釋:俄歇復合(Auger recombination)與載流子溢出(carrier leakage)。因此,在看到某大型照明企業在官方主頁聲稱自己的研發團隊“利用半導體降溫技術完全解決了發光效率衰減的問題”時,我只能表示呵呵。

          今年的物理諾獎頒發給了藍光LED的發明者,看到此消息時心里萬分感慨。Nakamura的文獻我讀過很多,他所帶領的科研組在91年就已研制p-n結藍光LED,兩年后又制備了雙異質結LED. 實現LED的商業化,他們克服的困難大致有以下三類: 1.GaN晶體的生長,減小缺陷密度; 2.有源區結構的設計,提高發光效率; 3.電極的制作,使得金屬電極與半導體之間形成歐姆接觸(Ohmic contact),從而能使半導體芯片能連入電路。 在今天,LED有源區的設計出現了許多新的結構,用得最多的是多量子阱(Multiquantum Well, MQW)。我國的科研組至今仍未制備出可商業化的LED芯片。雖然節能照明一直受到國家政策的扶持,但這個行業的發展前景卻不容樂觀。我國大大小小照明企業即使能自行生長LED芯片,但生長用的MOCVD設備折舊是一筆極大的開銷,大部分利潤流入外國生產設備的廠家。我國某些排名前十的企業甚至只能靠國家補貼生存。LED行業的現狀令人唏噓不已,這也是我放棄這個領域科研的原因。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仆寺旗| 申扎县| 思南县| 河东区| 湘潭县| 元江| 兰西县| 巴南区| 平邑县| 来宾市| 赫章县| 康定县| 绿春县| 大化| 镇巴县| 兴义市| 洞口县| 莱芜市| 铜山县| 天台县| 曲周县| 张北县| 嘉义市| 中江县| 阜阳市| 涿州市| 老河口市| 揭阳市| 通州区| 枝江市| 乌兰县| 福建省| 温泉县| 平顺县| 永泰县| 青田县| 湘乡市| 石门县| 肇庆市| 陆良县| 镇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