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設計應用 > 近場/遠距無線充電技術大革新 不止于擺脫線纜這么簡單

        近場/遠距無線充電技術大革新 不止于擺脫線纜這么簡單

        作者: 時間:2017-10-20 來源:網絡 收藏

          便攜設備的優勢遠遠不止于擺脫線纜的束縛。智能型手機制造商早在2013年就開始在其智能型手機中整合功能。未來,行動設備的功能有望像Wi-Fi和藍牙一樣普及。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10/366464.htm

          2015年6月無線電源聯盟(Alliance for Wireless Power, A4WP)和電力事業聯盟(Power Matters Alliance, PMA)合并,組成AirFuel聯盟(AirFuel Alliance)。這一合并之舉加速了未來消費者無論到何處,設備充電將具有互操作性、便利性的愿景實現。

          近場感應充電

          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最早在19世紀80年代證明了近場或,透過振蕩磁場傳遞能量(圖1)。

          

          圖一磁共振示意圖

          從發射器傳遞到接收器的電流和電壓必須是交流電。充當發射器的充電墊從墻上插座中汲取電力,將交流電網電壓進行降壓并轉換為直流,為發射器的驅動器和控制器電路提供偏置。驅動器和控制器產生開關訊號,并可調節開關頻率,將直流電再變為交流電,輸入到初級側線圈。

          在接收器側,交流電經過整流后,透過同步轉換進行調節,用于對電池充電。根據接收器所需的功率大小,線圈中的頻率發生變化。通訊訊號迭加在功率訊號上,所以兩者均知道設備已經放在了充電墊上。感應充電效率較高,但對于線圈是否對準非常敏感。需要將耦合線圈調節到略微偏離諧振頻率,以優化功率傳輸(圖2)。

          

          圖2 近場感應充電系統

          無線充電聯盟(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 WPC)制定的Qi是目前主流的近場無線充電標準之一,該共同體包括200多家公司。AirFuel近距離磁感應(Inductive)是另一種標準。Powermat是橋接技術的很好例子,該技術提供通用環,配合充電墊使用,為便攜設備充電。

          近場共振充電

          共振充電是另一種近場充電形式,與電磁場工作原理相同,但需要共振器前端(圖3)。該標準由AirFuel Resonant主導,允許發射器和接收器之間的距離較短。單個6.78MHz發射器可支持多個接收器,無需實物對準。然而,接收器和發射器之間要求嚴格的頻率匹配,從而在特定線圈尺寸下最大程度地延長功率傳輸距離。隨著連接設備數量增多和距離延長,傳輸功率下降。發射器和每個接收器之間,需要具有獨立的雙向信道,通常是由藍牙來負責這項任務。

          

          圖3 近場共振充電系統

          表1為Qi、AirFuel Inductive及AirFuel Resonant三種近場充電標準比較表。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電磁感應還是共振充電,發射器和接收器之間都必須保持在最短距離以上。

          

          表1 近場充電標準比較

          由于存在兩種標準,通用汽車(GM)宣布其汽車將同時支持AirFuel Inductive和Qi標準。三星(Samsung)也決定其手機將支持兩種標準。

          系統

          相較于近場充電系統,系統將能量從功率集線器傳遞至特定設備的方法更為多元,藍牙、Wi-Fi、超音波和紅外線等都曾被試用過(圖4)。

          

          圖4 遠距共振充電系統

          基于射頻(RF)的系統如WattUp、Cota,均使用一個或多個天線廣播能量并進行通訊。2015年10月,力拱WattUp的Energous公司宣布可提供首款射頻功率接收器IC,該組件可將射頻整流為直流訊號,讓可攜式設備也能支持WattUp充電技術。

          另一種基于射頻技術的Cota無線充電技術,實際上是使用現有的Wi-Fi和藍牙天線來實現數據通訊和接收無線功率,然后將這些微訊號挹注到電池的充電電流。值得一提的是,Cota會將接受電力的設備數據,包含電池充電特征數據傳輸回電源路由器,待兩端建立起持續的通訊鏈路后,再由電源路由器向接收器所在的位置發射能量束。

          以uBeam為代表的超音波系統中,路由器中的訊號產生器負責產生電訊號,發送到放大器。然后將經過放大的訊號連接至轉換器,產生超音波,經過聚焦并發送到接收器。受電端內建的壓電轉換器在接收到超音波所施加的壓力后,便會產生充電電流。系統兩側使用的轉換器必須具備高效率,并且能承受大能量訊號(圖5)。

          

          圖5 壓電轉換器

          另一家新創公司Wi-Charge則專注于將紅外線轉換為電力。發射端透過雷射二極管向接收器準確地射出紅外線光束,接收器中的太陽能電池則負責將紅外線光轉換回電能。該公司于2015年2月在舊金山進行了系統功能展示,證明其概念可行。紅外線技術雖然必須在視線范圍內才能運作,但具備無電磁干擾(EMI)輻射這項明顯優勢。表2為各公司技術比較示例。

          

          表2 遠距充電方法示例

          無線充電系統實作應注意六大重點

          相較于有線充電,無線充電系統在先天上有許多變數,在實作時應特別注意。

          .移動性

          在無線充電系統的實作中,定位和跟蹤多個移動接收器的能力至關重要。近場充電中發射器和接收器的相對位置不變,但在遠場充電中用戶可能不斷移動。用戶應能隨意移動而不會丟失訊號。

          .安全性

          射頻安全性取決于在不損害人類健康的前提下,人體可以承受的照射量,通常是以吸收率(SAR)用來定義這個極限值。消費類產品的安全性要求其實相當嚴格,因為它關乎能否讓消費者建立安全感,不能只以通過安全規范為目標來設計。

          至于超音波的安全性,可能也是消費者非常關心的問題,畢竟消費者對于充滿射線的空間,心理上可能多少會有排斥,而且超音波有可能會影響動物。在動物也感知不到的高頻段上提供無線充電,可能是此一問題的解決方法。

          .系統干擾

          無線充電系統基于高頻率開關訊號,必須具備預測噪訊來源的能力,包括充電系統本身的噪訊和系統外部的噪訊。

          .成本

          在成本方面,需要考慮的兩項因素是電源成本和傳輸效率。美國每年的電池使用量高達29億顆,若無線充電普及,將具有避免數百萬顆電池被投入垃圾掩埋場的潛力。

          .如何為完全沒電的設備進行無線充電?

          無線充電器能夠對電力完全耗盡的設備進行充電嗎?對設計人員來說,這是個必須審慎思考的問題。對近場充電系統來說,要為電力完全用完的接收裝置充電不成問題,但遠場充電系統的接收側必須在控制電路上電的情況下,才能連接到電源路由器。

          .生態系統和基礎設施

          移動設備從不斷電的愿望是可以實現的,但要實現這個目標,生態系中的各方必須緊密協作(圖6)。

          

          圖6 無線充電生態系統

          根據調研機構IHS在2014年的資料,70%的消費者每天至少為一個設備充電一次。設備不僅應該支持無線充電技術,而且應該有足夠的熱點供其充電。一旦基礎設施部署到位,其普及將會水到渠成。從Nikola Tesla首次傳輸電力至今已經超過100年,但我們依然遠遠未釋放能量轉換的全部潛力。我們的電子設備要變得更聰明,才能自行充電。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涡阳县| 阳春市| 舒兰市| 洛隆县| 双流县| 鄂尔多斯市| 新巴尔虎右旗| 朝阳市| 禄丰县| 临汾市| 伊春市| 安远县| 漳平市| 西畴县| 渝中区| 安宁市| 南召县| 牙克石市| 镇江市| 土默特右旗| 当阳市| 南昌市| 牡丹江市| 阳高县| 德江县| 将乐县| 若羌县| 东至县| 中宁县| 南丰县| 陇西县| 龙岩市| 正宁县| 辽宁省| 临湘市| 巴南区| 临泽县| 深水埗区| 朝阳市| 六安市| 石狮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