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比中光:以3D深度攝像頭拯救“智障”機器人
隨著機器視覺、人工智能、人機交互等科學技術的發展,科幻電影中的高智能機器人開始走進現實,消費級機器人也逐漸出現在商超、家庭之中,為人類承擔了部分體力勞動。然而,近日有網友曝光自家掃地機器人的“智障行為”,引起了大量網友對當今機器人應用的熱議。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8/363562.htm
奧比中光機器人解決方案
對于機器人出現“智障行為”的情況,奧比中光的研發人員解釋道:“問題出在機器人視覺技術上。”目前在機器人識別領域,如“掃地機器人”等商用機器人,是在二維圖像建模的基礎上,通過算法來實現智能識別的,但是由于二維圖像本身包含的信息有限,即使算法再先進,有限的輸入信息也會成為智能化的短板,繼而出現掃地機器人“懟桌椅”、不能識別及記錄清掃環境等問題。
可以想象的是,企業所生產的機器人出現技術問題且被曝光,將給品牌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輕則需召回產品維修、產品線改造,重則企業品牌受損,消費者信任度大打折扣。
那么,如何解決機器人“智障”的問題呢?奧比中光的研發人員表示,選擇3D深度攝像作為機器視覺技術,能滿足SLAM建圖、實現避障、跟隨目標、人機交互、自動抓取等功能,而且,相對于傳統多線激光雷達方案,3D傳感攝像頭有非常大的成本優勢。是目前業界公認性價比十分高的一種方案。

奧比中光Astra系列產品
業界流行的3D攝像方案一般有結構光、TOF、雙目三種;結構光方案的優勢在于,深度圖像分辨率可以做得比較高,可以用更低的硬件成本,達到甚至超越采用TOF方案、雙目方案的3D攝像效果,而在算法開發方面也不會太高,而隨著技術研發的升級,諸如抗光照水平等也在不斷提升。3D攝像頭收集全面的三維信息,讓機器人對每個對象的物理特征進行充分識別,繼而提升機器人的導航、軌跡、識別等AI應用能力,智能不“智障”。
而在國內,僅有深圳奧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能夠提供性價比高、可量產的結構光技術方案。
據了解,奧比中光已分別在上海、美國西雅圖設立了研發分支機構,公司擁有員工近200名,研發人員占比超70%。核心研發人員包括來自于麻省理工學院、奧克蘭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新加坡南洋理工等國際名校的多位博士后,同時包括曾任職于蘋果、IBM、AMD等全球五百強企業的資深技術專家。
此外,奧比中光已申請的3D深度攝像專利數量與蘋果、微軟包攬世界前三,豐富的技術儲備為企業在3D傳感器領域打下了雄厚的技術基礎,是繼蘋果、微軟、因特爾之后全球第四家可以量產消費級3D傳感器的科技企業。

奧比中光Astra系列產品參數
回顧本次“智障機器人”事件,奧比中光的專家認為:真正智能化的機器人必須擁有“視覺”的能力,才能更好的識別所服務的環境,從而避免出現類似識別不出來,亂跑,瞎撞的情況。從大量網友、媒體對事件的關注也可以看出,機器人巨大的市場潛力已經在被逐步挖掘,但是隨著消費與技術的雙重升級,機器人企業如何在好的硬件基礎上如何搭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