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S、C波段聲表面波微波延遲線
1引言
隨著晶片材料和半導體工藝技術水平的快速發展,本文作者通過扇型結構聲表面波換能器的拓撲設計,晶片材料和制作工藝流程的優化設計,研制出S、C波段聲表面波(SAW)微波延遲線,它比聲體波(BAW)微波延遲線的結構、生產工藝流程更加簡單,體積更小,延時精準度高、一致性好、可靠性高,更適合量產??蓮V泛應用于雷達、電子對抗、高度計、通信、引信、信號處理器、目標模擬、微波信號存儲和鑒頻等系統中。在空間設備中應用具有強抗輻照能力。
2SAW微波延遲線基本工作原理
SAW微波延遲線的基本結構,如圖1所示,它由壓電晶片、輸入/輸出叉指換能器(IDT)、金屬屏蔽條和反射吸聲層組成。其工作原理是當電信號加載到輸入換能器后,利用逆壓電效應將電信號轉換成聲信號并以聲的速度(比電磁信號慢105)沿晶片表面傳播一段距離,經輸出換能器接收,利用壓電效應把聲信號還原成電信號,形成電信號的延遲。顯然改變兩個換能器間的相對距離,就可得到不同延遲時間的電信號,金屬屏蔽柵條用于輸入/輸出換能器間的電磁屏蔽,吸聲層用于吸收聲波反射。
圖1SAW微波延遲線的基本結構示意圖
3SAW微波延遲線的研制
3.1扇形拓撲IDT結構設計
SAW延遲線要實現微波頻段的工作頻率、寬的工作帶寬、高的三次渡越抑制、低的插入損耗和小的帶內波動,關鍵是IDT設計。根據工程項目的應用要求,同時考慮到溫度(-55℃~+85℃)變化可能引起的漂移,以及工藝過程可能帶來的誤差,我們建立了一種扇形拓撲IDT的理論模型,經仿真優化確定了IDT拓撲設計新結構,從研制出的幾種SAW微波延遲線試驗結果和最終產品測試結果證明,這種新結構設計完全實現了項目要求的S、C波段工作頻率,寬的工作帶寬(200~500MHz),延時時間(0.05~3us),三次渡越抑制(40dB~55dB)和直通抑制(30dB~45dB)等指標要求。
3.2晶片材料選擇(2~4英寸圓晶片)
由于表面聲波是沿晶片表面傳播,所以在晶片材料的選擇上對其表面狀態的要求很高。對工作在微波頻段的SAW器件來講,在工藝制作過程中晶片材料的透光性可導致晶片背面形成漫散射,從而降低光刻襯度,導致失真的線寬,至使工作頻率、帶寬等性能產生偏差,同時IDT的指間隔非常?。?/4λ),很容易受到靜電釋放影響,導致IDT的燒毀。為此我們選用了具有弱熱釋電效應的2~4英寸標準晶片見圖2,有效解決了靜電釋放導致IDT燒毀和晶片開裂現象,同時光的漫散射也得到了有效抑制,成品率大幅提高。
圖24英寸圓晶片
3.3電磁屏蔽設計
電磁屏蔽是SAW微波延遲線設計的另一個難點。從圖1的結構看出,輸入與輸出換能器是在同一個水平面上。聲表面波器件是通過電-聲、聲-電變換的聲波傳播來實現電信號傳輸的,但電信號也可不經過電-聲、聲-電變換而直接從輸入IDT偶合到輸出IDT,尤其工作在微波頻段和要求延遲時間很短時,這種影響就更嚴重。為有效抑制IDT間的電磁輻射,我們通過優化輸入輸出IDT的結構,采用傾斜式金屬屏蔽柵條和隔板凹槽雙腔體隔離的封裝設計見圖3、圖4,有效抑制了輸入/輸出端電磁輻射,提高了SAW微波延遲線產品對直通信號抑制能力。
圖32.7GHz聲表面波微波延遲線封裝結構
圖44.3GHz聲表面波微波延遲線2種封裝結構
3.4制作工藝流程
SAW微波延遲線的生產過程是采用標準、成熟、通用的半導體平面工藝及流程如圖5所示,它只需1個工藝流程就可實現多芯片批生產,工藝過程穩定、可靠、重復性好、適于批量生產。
圖5SAW微波延遲線加工工藝流程圖
4結果與討論
我們按工程項目要求研制出4種中心頻率分別為1.5GHz,2.7GHz,2.85GHz,4.3GHz的SAW微波延遲線,主要性能分別如下。
4.11.5GHzSAW微波延遲線
主要實測技術指標見表1,頻域響應見圖6,時域響應見圖7。
表11.5GHzSAW微波延遲線實測指標
項目 | 實測技術指標 |
工作頻率范圍/GHz | 1.25~1.75 |
帶寬/MHz | 500 |
延遲時間/us | 0.498 |
插入損耗/dB | ≤26(無匹配) |
≤35(含溫補衰減) | |
三次渡越抑制/dB | ≥54 |
直通抑制/dB | ≥45 |
圖61.5GHzSAW微波延遲線頻域響應
圖71.5GHzSAW微波延遲線時域響應
4.227GHzSAW微波延遲線
主要實測技術指標見表2,頻域響應見圖8,時域響應見圖9。
表22.7GHzSAW微波延遲線實測指標
項目 | 實測技術指標 |
工作頻率范圍/GHz | 2.6~2.8 |
帶寬/MHz | 200 |
延遲時間/us | 0.05 |
插入損耗/dB | ≤22(無匹配) |
三次渡越抑制/dB | ≥31 |
直通抑制/dB | ≥40 |
圖82.7GHzSAW微波延遲線頻域響應
圖92.7GHzSAW微波延遲線時域響應
4.3285GHzSAW微波延遲線
主要實測技術指標見表3,頻域響應見圖10,時域響應見圖11。
表32.85GHzSAW微波延遲線實測指標
項目 | 實測技術指標 |
工作頻率范圍/GHz | 2.7~3.0 |
帶寬/MHz | 300 |
延遲時間/us | 3 |
插入損耗/dB | ≤60(無匹配) |
三次渡越抑制/dB | ≥50 |
直通抑制/dB | ≥40 |
圖102.85GHzSAW微波延遲線頻域響應
圖112.85GHzSAW微波延遲線頻域響應
4.34.3GHzSAW微波延遲線
主要實測技術指標見表4,頻域響應見圖12,時域響應見圖13。
表44.3GHzSAW微波延遲線實測指標
項目 | 實測技術指標 |
工作頻率范圍/GHz | 4.2~4.4 |
帶寬/MHz | 200 |
延遲時間/us | 0.355 |
插入損耗/dB | ≤45(無匹配) |
≤60(含溫補衰減) | |
三次渡越抑制/dB | ≥45 |
直通抑制/dB | ≥30 |
圖124.3GHzSAW微波延遲線時域響應
圖134.3GHzSAW微波延遲線時域響應
目前國內還沒有工作中心頻率在1.5~4.3GHz間SAW微波延遲線的研制報道,中科院聲學研究所率先研制成功,其中2.7GHz、2.85GHz和4.3GHz的SAW微波延遲線,在國內外均未查到相關報道,屬國際首創。
與國內外相近技術指標的聲體波(BAW)延遲線相比,關鍵的三次渡越抑制性能,SAW微波延遲線高于BAW微波延遲線17~27dB,為國際領先水平。見表5。
表5SAW延遲線與BAW延遲線指標對比
指標 | Teledyne BAW | 國內BAW | 聲學所SAW | |
工作頻率 范圍/GHz | 4.2~4.4 | 4.2~4.4 | 4.2~4.4 | |
帶寬/MHz | 200 | 200 | 200 | |
延遲時間us | 0.330 | 0.345 | 0.358 | 0.355 |
三次渡越 抑制/dB | 20 | 18 | 28 | 45 |
4結束語
本文介紹的SAW微波延遲線還具有以下優勢。
1)SAW微波延遲線是用標準的2~4英寸圓晶片制作,每個晶片上可排列幾十至幾百個芯片圖形,經過1個工藝流程即可完成幾十至幾百芯片的制作。而不像BAW延遲線需要在圓棒晶體的兩個端面經過4~6工藝流程、逐個調試修正完成制作,可見SAW微波延遲線產品的一致性、可靠性、延時精準性和批量生產能力等方面有著明顯優勢。
2)芯片裝配結構,SAW延遲線為片狀,易于表面貼裝,結構可靠性高。BAW延遲線是圓柱狀安裝結構復雜。
3)表聲波比體聲波的傳播速度慢1.5倍左右,因此SAW延遲線的體積和重量比BAW延遲線更小,易于小型化。
4)經批量試生產驗證,SAW微波延遲線批次產品的延遲時間的不一致性<±0.05ns,插入損耗的不一致性<±0.5dB,BAW微波延遲線是很難做到的。
本系列產品按工程項目要求,均一次通過了可靠性試驗,證明了本系列產品具有高可靠性和很好的環境適應性,在雷達、高度表、電子對抗等領域有著廣泛應用前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