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光電顯示 > 業界動態 > 美團隊研發高效深紫外LED,創業界最低波長紀錄

        美團隊研發高效深紫外LED,創業界最低波長紀錄

        作者: 時間:2017-03-07 來源:LEDinside 收藏

          素有殺手之稱的UV-C紫外光,波長僅200到280奈米、能量高,可以穿透病毒、細菌、真菌和塵螨的薄膜,攻擊DNA并殲滅這些有害的有機體。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3/344852.htm

          自丹麥教授Niels Finsen發現用紫外線可治療結核病后,人類利用紫外線殺菌已經有超過百年歷史。但目前使用的深紫外線燈不只體積龐大、效率低,而且皆含水銀,對環境有害。

          美國康乃爾大學的研究團隊,最新就研發出一種體積小且更環保的深紫外線LED光源,并創下目前業界deep-UV LED最低波長的紀錄。

          圖為研究團隊成員,照片來源:美國康乃爾大學

          研究人員采用原子級控制界面的氮化鎵(GaN)與氮化鋁(AlN)單層薄膜為反應作用區域,成功發射出波長介于232到270奈米的深。這種232奈米的深紫外線,創下使用氮化鎵為發光材料,所發出的光線波長最短記錄。之前的記錄是由日本團隊創下的239奈米。

          研究論文《MBE-grown 232-270 nm deep-UV LEDs using monolayer thin binary GaN/AlN quantum heterostructures》于1月27號發表于《應用物理快報》期刊(Applied Physics Letters)網站。

          提高紫外線LED效率

          目前紫外線LED最大瓶頸就是發光效率,可以由三個方面來衡量:

          1. 注入效率:注入反應作用區域的電子通過裝置的比例。

          2. 內量子效率(IQE):反應作用區域中所有電子產生光子或紫外線的比例。

          3. 出光效率:反應作用區域中產出的光子比例,這些光子可以從裝置中取出,而且是可以利用的。

          論文作者之一SM (Moudud) Islam博士表示:「如果上述三個方面的效率都達到50%,相乘起來只有八分之一,等于發光效率已經降到12%。」

          在深紫外線波段,這三方面的效率都很低,但研究團隊發現,利用氮化鎵取代傳統的鋁氮化鎵,可以提高內量子效率和出光效率。

          而為了提高注入效率,研究團隊采用之前開發出的技術,在正極(電子)和負極(電洞)載體區域,采用極化感應摻雜法來實現。

          研究發展

          在成功提升深的發光效率后,研究團隊的下一步是將光源整合到裝置內,朝上市的目標邁進。深紫外光的應用領域包含食物保鮮、假鈔辨別、光觸媒、水的凈化殺菌等等。



        關鍵詞: 紫外LED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内乡县| 泰顺县| 五家渠市| 商河县| 鄄城县| 翁牛特旗| 新闻| 宿松县| 阜康市| 循化| 龙井市| 衡南县| 盐津县| 易门县| 阜平县| 印江| 互助| 湟中县| 灌阳县| 河南省| 阜南县| 娄烦县| 错那县| 文昌市| 天台县| 共和县| 青神县| 辽阳市| 略阳县| 温州市| 鹤庆县| 桦川县| 板桥市| 崇义县| 宝鸡市| 汉沽区| 安阳市| 石泉县| 屏东市| 渭源县| 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