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頓顯 百度人臉識別技術即將走向商用
2017年春節前夕,“票證人自助核驗閘機”(“刷臉檢票”系統)“火”了一把,該系統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多地大型火車站投入使用。日本電氣股份有限公司(NEC)是該刷臉進站系統的研發方之一。林元慶稱,“鐵路相關部門沒有來找百度,百度也沒有去找過他們。”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2/344411.htm林元慶透露,《最強大腦》節目組一開始也不知道百度在研發人臉識別技術,
林元慶還透露,有美國、歐洲的公司就人臉識別技術在與百度積極接觸,希望百度人臉識別技術能夠應用到他們的產品中。“特別是幾家美國公司,我們覺得挺不錯的,他們原本應該是找谷歌的。”林元慶稱。
軟硬件結合
除了商業化,百度人臉識別技術還在做軟硬件結合的嘗試。
林元慶透露,進景區的閘機,百度也需要在硬件上一體化的維度來做優化。在解決景區下午過曬的陽光影響攝像頭工作的問題,百度也在考慮能否開發出來足夠好的攝像頭,把主要的曝光集中在人臉上。

“現在,人工智能技術很多要落地的話,很多的系統都需要考慮軟硬結合,把性能給真正地發揮出來。”林元慶表示。
林元慶進一步表示,百度原來覺得不需要做硬件,也盡量不做硬件。現在,百度挺強調軟件結合。“因為這也是應用驅動的,我們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林元慶說。
百度在硬件制作上已經開始行動了。其中的一個例子是,2月16日,百度宣布全資收購渡鴉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呂騁攜團隊正式加盟百度,并出任百度智能家居硬件總經理。
除了計算、數據、算法方面的優勢,百度人臉識別有其獨到的研發策略。
林元慶向澎湃新聞記者介紹說,人臉識別技術方面,形成閉環是非常重要的。算一個數據,研發第一步的技術,做第一代的產品,產品到給用戶,用戶產生數據,數據回來進一步提高技術,獲得更多的數據、更好的算法。“算法并非一成不變,很多時候算法和技術是一起發展的。這才是非常好的正循環。”林元慶告訴澎湃新聞。
建立人臉識別技術閉環的重要性不僅于此。
林元慶表示,一旦建立人臉識別技術的閉環,對收集數據等各方面都將有極大的助力。林元慶還介紹,搜索數據非常重要,搜索到數據之后,還要分類、打標簽,“能告訴你是這個人還是別的人。”
林元慶進一步表示,算法的強弱取決于兩點,一是要去設計比較好的計算方法。在深度學習里面,要設計位置、連線等,以此反映出深度學習的一些架構。二是要有足夠多的數據,以及能把這個算法“訓練”出來的好項目。
林元慶還表示,百度人臉識別的應用會聚焦在互聯網相關的方向上,“這是我們的競爭優勢所在。安防等領域可能也會涉及,但應該會非常少。”
林元慶透露,百度在人臉識別上的“野心”不止于閘機、交通、金融、手機四大落地方向,它還將與百度地圖、圖片識別、大數據、百度糯米等打包起來,更貼身地服務用戶,以實現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在2017年新春內部講話中提出的“連接服務”的目標。
此外,百度人臉識別計劃還將在百度內容分發上大有“作為”。“內容分發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我們是一定要贏的。”林元慶稱。
林元慶還提到,人臉識別技術不一定會應用到百度醫療中。但他透露百度正在搭建一個“非常強大”的醫療圖像分析團隊。
百度方面也坦言,人臉識別技術研究的困難,不同于普通的圖像識別。就人的臉部特征而言,每個人的臉部結構都是相似的,這對于利用人臉區分人類個體不利,還有一些特殊情況,比如雙胞胎甚至多胞胎。其次就是表情、光照條件、整容等外因影響。不同的表情、角度觀察,光照條件的影響,人臉遮蓋物,如口罩、墨鏡、頭發、胡須,甚至是整容、P圖等行為,都增加了人臉識別的難度。
在回答記者提出的“陸奇將怎樣影響百度的人工智能戰略”的問題時,林元慶表示,陸奇的執行力非常強,作為人工智能專家,陸奇非常想知道具體的技術,甚至在算法級別。林元慶透露,他已經和陸奇深度溝通過幾次,“每次和陸總開完會,他總是會要求我給他發幾篇論文。”
“現在,百度在執行力方面會非常強。這是我們特別需要的。”林元慶補充道。
在2月21日公布的MIT科技評論年度十大突破技術榜單中,百度也進入“強化學習(ReinforcementLearning)”、“自動駕駛貨車(Self-DrivingTrucks)”兩項技術的主要公司名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