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測定CBN砂輪質量
磨削加工工藝在刀具和部件加工中一直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與其他類型的切削技術相比,磨削工藝的長處在于其對硬質材料的良好的可加工性、較高的形位公差精度(IT5~6)和磨削表面的較小的波紋和粗糙度(Rz=1~3μm)。
由于電鍍砂輪的基本外形可塑性極強,便于切削,因此這種工藝特別適合于要求較高的加工場合。砂輪電鍍層的特征在于,一方面需要通過高品質磨削顆粒物達到磨損極限范圍要求,另一方面又需留出可以排放切屑的空間。
整體觀察磨削流程
由于加工工藝越來越復雜,因此必須對磨削流程進行整體觀察。這就意味著,要依據各種不同的應用場合,對所使用的砂輪的配置提出具體的要求。這時往往會涉及表面形狀(即刀盤的作用區域)問題。為了能夠對相關表面做具體特征化描述和評價,必須采用現代化的測量技術和方法。這樣即可在任意時間點上對帶有顆粒物的刀具工藝流程的結果和質量水平做出客觀的評定。這也是確保穩定的加工質量的一個前提條件。
材料承重比例是重要的檢測特征
砂輪質量評判的另一重要的檢測特征便是材料承重比例和材料比例曲線(Abbott曲線),如圖2所示。材料承重比例在一定數值上反映出砂輪表面在3D剖面上低于這個數值時的百分比。這個參數對于砂輪使用狀況與具體加工任務之間關系的評判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研究項目框架內,通過FGW Remscheid e.V.與GFE Schmalkalden e.V.這兩家公司的合作和一個協作委員會的參與,研發出了一種無接觸的測量技術方案,用于測定材料承重比例。為了使該測量技術方案發揮效力,我們在電鍍砂輪所獲得的測量結果和加工結果之間進行相關性研究。
第二步便是對砂輪加工結果進行相關性研究。為此目的,采用可復制的參數組來生成符合實際的磨損狀態,并進行一系列的磨削試驗。然后通過對刀具和工件特性進行的電子光柵和顯微照相測,在新型光電子結構的基礎上,采用新研發的圖像處理技術的成果實現補償。通過這種重復性的過程,可以驗證所測得的材料承重比例和真實的砂輪加工結果之間的關聯性,也可借助于儀器實現圖像收集方法的功能和可使用性。
最終在該研究項目內開發出了一種測定電鍍砂輪材料承重比例的無接觸的技術工藝。這項工作的儀器基礎是實現了一種立體顯微和共焦顯微技術相結合的試驗場所。
這種方法的經濟優勢對于企業來說,是在于對表面狀態做出快速的特征化描述。通過試驗臺,可以實現對刀具的材料比例曲線進行快捷、簡單、可重復性和可記錄性的測定。所獲得的認識有助于用戶繼續開發自己的產品。(end)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