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F-TDMA衛星通信網絡仿真測試研究
( 3) 更新、整理、歸類
如果控制站處于雨區,參考突發的上行傳輸衰減將會增加,各遠端站將報告接收質量變差。由于當地情況不同,有些站的信號質量會低于最小信噪比(Minimum Es/ No) 的閾值,當接收信號質量差的站數超過控制站下行鏈路控制參數值( Down LinkPower Control) 時,控制站在功率控制機制的控制下增加發射功率電平。當下行鏈路控制值較小時,控制站的反應會早些,功率電平會馬上增加。
遠端站匯報實際接收的信噪比。“ 最大、適中與最小信噪比”作為控制站的參數,控制站比較報上來的值和控制參數,將值歸類。“最大、適中與最小信噪比”作為該站的參數,由遠端站自己歸類,向控制站報告結果。
3 系統測試
3. 1 同步系統測試結果
通過建立的測試模型,對網絡同步系統各參數進行測試得到如下結果: 幀長度的選取首先要考慮衛星鏈路的傳輸時延和話音業務對傳輸時延的要求。話音業務傳輸時延一般要求在400 ms 以內,衛星鏈路的傳輸時延大約為270 ms,同時考慮到傳輸設備的處理時延,幀長一般不超過110 ms,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的影響不小于80 ms 為宜。
為了解決網絡規模與主載波幀效率間的矛盾,系統引入了超幀結構。但超幀結構的引入使各站占用申請時隙的機會從一幀一次變成了一超幀一次,根據對話音業務呼叫建立時間限制的仿真,最大超幀長度定為16 幀。
圖2 同步保持誤差數據統計衛星漂移的典型速率為2. 8 m/ s,系統要求的時鐘穩定度為1 ( 10- 8/ 日,典型的同步保持調整間隔時間為一個超幀,以最長超幀16 幀,最長幀長110ms進行分析,仿真同步保持誤差小于10 s,保證網絡的同步運行。同步誤差仿真數據如圖2所示。可以看出仿真測試結果滿足系統要求。

圖2 同步保持誤差數據統計
3. 2 業務接入系統測試結果
系統提供話音、數據和視頻3 種業務接入,采用MF TDMA 虛路由技術體制,可以組成全網狀網。
各站間平均業務互通量為1 Mbps,采取相應的流量控制、排隊和調度機制,通過對網絡話音業務大話務量的測試仿真,系統的平均呼叫成功率統計如圖3 所示,呼叫接續時延統計如圖4 所示。

圖3 系統的平均呼叫成功率

圖4 系統的平均接續時延
在上述業務背景下,系統的呼叫成功率在87%左右,而平均接續時延維持在1. 1 s 左右,這個結果滿足網絡用戶服務質量要求。
4 結束語
使用Rational Rose 工具設計的模型,測試人員可以根據MF TDMA 衛星網絡的特點設計出很多測試用例,獲得大量數據,很方便地捕獲設計缺陷,從而能以較小的代價盡可能多地找出網絡設計中存在的各種缺陷,有效指導系統設計,使網絡得到最佳的配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