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線低電阻掃描舉例
reset() | 恢復系統開關/萬用表默認狀態 |
mybuffer=dmm.makebuffer(20) | 建立名為mybuffer的10點緩沖區 |
dmm.func="fourwireohms" | 改變功能為4線歐姆 |
dmm.nplc=10 | 配置NPLC 10電阻值 |
dmm.range=1 | 配置測量量程1Ω |
dmm.offsetcompensation=dmm.ON | 啟用失調補償功能 |
dmm.drycircuit=dmm.ON | 啟用干電路功能 |
dmm.configure.set("myfres") | 建立DMM配置,其屬性基于4線電阻功能并關聯名字“myfres” |
dmm.setconfig("1001:1010","myfres") | 將“myfres”與參數通道列表指定的項目關聯 |
scan.create("1001:1010") | 使用“myfres”和通道1~10建立新的掃描列表 |
scan.scancount=2 | 掃描計數設為2 |
scan.execute(mybuffer) | 指定掃描過程中使用mybuffer |
printbuffer(1,20,mybuffer) | 打印緩沖的讀數 |
值得注意的是,SCPI和ICL指令結構相似而且類似于英文。一個用分號(SCPI),另一個用句號(ICL);一個不區分大小寫(SCPI)另一個區分大小寫(ICL)。但從根本上說,兩者都表明了用戶想執行什么。所以,一種語言相對于另一種語言的優越性在哪?
使用腳本兼容性能找到這種優越性。我們通過一個腳本例子查看腳本如何執行與掃描相同的功能。這個例子用代碼執行循環,而不是配置儀器進行掃描。
例:4線低電阻的腳本:

上面的例子演示了TSP腳本函數功能。測量儀器不是用內部掃描特性而是用TSL實現掃描通道,進而為for…next簡單循環傳遞參數。4wireR函數傳遞參數(loops)的同時chan=1000+k為通道變量加“1”和執行指令dmm.close,直至完成for…next循環。
然后,此腳本函數加載至測量儀器并通過發送“4wireR(5)”在程序中調用。開始運行此函數并將數值5分配給變量“loops”。開發一個函數腳本代替使用掃描特性,能在每次運行函數時動態配置循環次數和通道數量。雖然從編程角度看腳本提供了優越性,但使用內建掃描模式是提高額外的幾毫秒速度的首選方法。此例使用dmm.close管理背板繼電器并配置DM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