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頻正弦信號間相位差測量的設計
本設計目的在于測量出任意兩相同頻率正弦信號之間的相位差,并將測量結果以數字形式顯示出來。具體實現方法為:先通過比較電路將兩路同頻信號分別轉換為相應的脈沖信號,然后將其中的一路信號通過反相器取反后與另一路信號相與,得到一等脈寬的脈沖波形,此脈沖波形的脈寬t,即表示兩信號的相位差。將原信號對應的任意一路脈沖信號(周期為T)倍頻后,作為單片機計數器的計數脈沖,并對相位差脈沖記數,得記數值為W。設倍頻電路的倍頻系數為A,則記數脈沖周期為T/A,可得到兩信號相位差角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N=360/A,N為常數,是相位測量系統的最小精確度。
經過單片機系統編程即可實現此簡單運算式,并將運算結果Q送LED顯示。原理框圖如圖1所示。
2 系統硬件電路原理分析與設計
整個系統硬件電路由比較整形電路、倍頻電路、單片機AT89C51及顯示電路組成。
2.1 比較整形電路
電路采用電壓比較器LM339。LM339內有4個電壓比較器,取其中的兩個比較器即可。兩路信號分別接兩個比較器同相輸入端,將反相輸入端接地,即構成過零比較電路。兩比較器輸出即轉換為脈沖信號。將其中一路脈沖通過反相器CC4069取反后與另一路信號通過與門CC4081相與,可得一等脈寬的脈沖信號,此脈寬即記載著兩輸入信號之間的相位差,我們稱之為相位差脈寬。轉換過程見圖2。
由相位差計算公式可知,倍頻系數A越大,測量精度就越高,測量越準確。本電路采用A=720的倍頻電路,因此相位測量精度為N=360/720=0.5°,可以滿足實際需要。倍頻電路由鎖相環集成電路CC4046和雙BCD(Binary-Coded DecimalNotation)同步加法計數器CC4518組成。電路框圖如圖3所示。
兩片CC4518雙BCD同步加法計數器分別實現10分頻和72分頻。分頻器的輸出信號與鎖相環的輸入信號fi相一致時,鎖相環芯片鎖存輸出的信號頻率為fo=Afi,從而實現倍頻。假如輸入信號頻率fi=50Hz,則輸出頻率fo=36kHz。
2.3 單片機處理及顯示電路
本系統數據處理和顯示控制采用AT89C51單片機。原理簡圖如圖4所示。
單片機需要處理2路輸入脈沖,分別為相位差脈沖和經過倍頻電路得到的計數脈沖。要求在相位差脈沖為高電平時對記數脈沖進行計數,并對計數值進行軟件處理并予以顯示。因此,可將相位差脈沖作為計數器工作的門控脈沖,從AT89C51的P3.2/INT0管腳輸入,而將計數脈沖從P3.4/T0管腳輸入,這樣,門控制位GATE0使定時器T0的啟動計數受INT0的控制。當GATE0和TR0均為1時,只有引腳P3.2/INT0輸入為高電平,T0才允許計數。利用GATE0的這個功能,可以方便地檢測出相位差脈寬的外部記數脈沖值W。
根據計算公式Q=W×N=0.5W即可求出相位差值。將數據Q送顯示電路顯示,由于相位差值Q的范圍為0~180°,考慮到可能有一位小數位(W為奇數時),因此采用4位8段LED數碼管顯示。設計中將AT89C51的P0口作為8段顯示的段選位,P0.0~P0.7分別對應數碼管的a b c d e f g h段。將P2口作為位選位,P2.0~P2.3分別對應從高到低的4位數碼管位選端,采用動態掃描顯示技術。由于該種顯示電路較為簡單,在此不再贅述。
當單片機定時器/計數器用作計數器,來自相應的外部輸入引腳T0或T1的計數脈沖信號產生由1至0的跳變時,計數器的值增1。由于確定一次下跳變要花2個機器周期,即24個振蕩器周期,因此,外部輸入的計數脈沖最高頻率為振蕩器頻率的1/24。此系統采用6MHz的晶體振蕩器,可以計算出被測信號可達到的最大頻率為:6000000/24/720=347 Hz。因此,此系統可測量的輸入信號頻率范圍為:0~347Hz。
3 軟件設計
本系統軟件主要是對相位差脈沖進行計數,并對數值進行換算處理,同時在顯示器上顯示出相位差的度數值。系統軟件流程框圖如圖5所示。
4 結束語
此系統可以測量一定頻率范圍內兩同頻正弦信號之間的相位差,并能達到一穩定的測量精度(0.5°)。在實際應用中,可以通過增加倍頻電路的倍頻系數來提高測量精度,單片機系統可采用更高的晶振頻率來增加頻率測量范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