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測試測量 > 設計應用 > 遙感探測技術應用

        遙感探測技術應用

        作者: 時間:2017-01-09 來源:網絡 收藏
        一、引言

        遙感定義。從廣義來講,就是指遙遠的感知,非接觸遠距離的探測技術。從狹義來講,指借助于專門的探測儀器(傳感器),把遙遠的物體所輻射(或反射) 的電磁波信號接收記錄下來,再經過加工處理,變成人眼可以直接識別的圖像,從而揭示出所探測物體的性質及其變化規律。遙感技術指從高空到地面各種對地球觀 測的綜合性技術系統總稱。它由遙感平臺、探測傳感器以及信息接受、處理與分析應用系統等組成,周期性地提供監測對象數據和動態情報。
        主要的遙感軟 件ENVI——美國ResearchSystemINC公司開發,中國測控網1995年引入,適普代理,目前最高版本ENVI3.7。ERDASImagine—— 美國ERDASLLC公司開發。2003年6月在全球40多個遙感軟件評比中,11個應用功能中的9個獲得第一。藍賽特阿波羅等都代理,目前最高版本 ERDASImagine8.6。PCIGeomatica——加拿大PCI公司開發。加拿大阿波羅等都代理,目前最高版本 PCIGeomatica8.2。
        IRSA—國家遙感應用技術研究中心CASMImageInfo—中國測科院&四維公司。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1/337407.htm

        二、遙感技術在土地利用現狀更新調查中應用

        1982年至1993年6月,全國采用大比例尺圖件(包括航片和地形圖),完成了土地利用現狀調查。這項工作歷時10余年,耗資數十億元,投入專業 人員達50多萬人次,堪稱中華民族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偉業。我國對土地遙感工作極其重視。《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三十條規定:國家建立全國土地管理 信息系統,對土地利用現狀進行動態監測。朱總理明確指出:要采取最先進的技術手段,24小時監測土地動態變化情況,及時通報情況,確保我國耕地保護目標的 實現。

        三、遙感技術在土地利用現狀更新調查中應用步驟

        1、資料準備。遙感信息源。調查了解近兩年本地區的航空攝影情況,當有飛行精度和航片質量符合要求的航空資料時,直接收集利用,當沒有時,采用航天遙感資料。
        利 用航天資料開展1:1萬的土地利用更新調查工作,宜選擇空間分辨率為2.5m的衛星遙感數據。目前,國內外最合適的是法國的SPOT-5衛星數據。首先, 了解近一年本地區的SPOT-5衛星數據覆蓋情況。如果存在合格的存檔數據,直接購買使用;如果沒有合格的存檔數據,則采用編程方式獲取最新時相的衛星數 據。
        行政區域界和權屬界資料。行政區域界。收集民政部門行政區域的勘界資料(圖件和文字說明),對土地詳查確定的行政區域界(含工作界)進行調整;土地權屬界。主要包括政府對農村集體土地權屬界的最新劃定和調整資料、政府處理土地權屬爭議界資料及其他有關資料。
        土地詳查和土地變更調查資料。分幅土地利用基礎圖件;土地權屬界線圖;土地權屬界線協議書;土地權屬界線爭議原由書;面積量算手簿、土地統計臺帳、統計簿、匯總表;土地利用數據庫。
        參考資料。1:1萬地形圖或1:5萬數字高程數據(DEM);土地征用、劃撥、出讓、轉讓等相關資料;土地開發、復墾、整理、生態退耕、結構調整等資料;建設用地審批文件等資料;地籍調查資料;相關法律、法規、政策規章。

        2、總體技術路線。人機交互式遙感解譯境界、權屬界的轉繪套合,將民政部門最新的行政勘界圖件和土地詳查后發生了變化的土地所有權界、土地使用權界 等圖件掃描、配準并矢量化后,與土地利用現狀圖疊加套合進行比較,逐一查明其變化地段。用紅色表示原行政界線和權屬界線,用黑色表示調整變化地段的行政界 線和權屬界線,并將之疊加套合在遙感正射影像圖上,待外業調查后核實。

        3、變化、新增的線狀地物的遙感解譯、主要指寬度大于1m(>4個pixel)的河流、鐵路、公路、林帶、固定農村道路、溝渠、田坎及管道用地等、

        3.1解譯標志

        公路:
        小路及簡公路——淺灰綠、灰白色隱約線狀影紋。
        高速公路及高等級公路——灰白色、淺灰色均勻帶狀影紋。
        鐵路——暗黑與淺灰白色相間的規則雙線影紋。

        河流:
        單線河——顏色較深的深綠、深藍、暗紅色彎彎曲曲隱約可現的現狀影紋。
        雙線河——深藍、藍黑、暗紅色較為平滑的寬帶狀影紋。

        3.2解譯原則。將1∶1萬標準分幅遙感正射影像圖與1∶1萬標準分幅土地利用數據庫矢量圖套合。通過人機交互的方式,將影像放大2—3倍,逐格網 比較兩者線形地物的吻合情況,誤差不得超過圖上0.2mm(<1個像元)。原有現狀圖上的線形地物與影像誤差<0.2mm者原則上不作變更解譯;若 線狀地物與影像上的線形影紋誤差超過0.2mm(≥1個像元),則應將該線形地物按影像重新解譯勾繪在解譯圖上。對肯定變化的線形地物用紅色線條表示,對 可疑變化的線形地物用黃色線條表示,未變化的線形地物按原色表示。

        3.3、變化地類圖斑的遙感解譯

        變化地類圖斑的解譯標志。城市——青灰與淡綠、綠色相間較規整的大片格網狀、方塊狀影紋圖案。
        建制鎮——影像特征同上,規模略小,規整程度略差。
        農村居民地——不規則狀灰色灰白色暈狀斑塊。
        獨立工礦地——亮白色不規則狀較平滑的斑塊。
        灌溉水田——淺綠、淡綠、淺灰綠、灰白色含平行彎曲的淺色條帶或不規則格網影紋的圖案,通常成帶成片分布。
        水澆地——總體顏色較淺的淺灰、灰白色圖斑,其內有彎曲平行的淺色條帶。
        旱地——影紋同上,但坡度較陡、范圍通常相對較小。
        菜地——淺綠、灰綠色含不規則淺灰色條帶和綠色碎斑的影紋圖案。
        果園——為不規則狀帶細碎格狀點的淡綠色、翠綠色影紋特征。
        林地——較平滑的大片綠色、翠綠色、暗綠色影紋特征。
        坑塘水面——暗藍、深藍、深灰色的圓形、橢圓形、及不規則狀、邊界較模糊的平滑圖斑。

        3.4、變化地類圖斑的解譯原則。城市、建制鎮、農村居民地、獨立工礦用地等外圍的閉合界線所圈定的范圍為獨立地類圖斑,其圖斑內部的土地權屬和土 地分類不調查;凡被境界、土地權屬界、線狀地物、地類界等分割而成的封閉地塊,均為一個圖斑,上述線類均作為圖斑界線;當地類界線與境界線或土地權屬界線 或線狀地物重合時,地類界可不表示,以境界線或、土地權屬界線或線狀地物代替;當線狀地物密集,造成圖斑破碎時,同一地類圖斑可視情況適當綜合。

        四、更新調查主要成果

        前期內業處理成果。基礎圖件掃描(糾正)后的格數據文件。遙感圖像數據文件,包括:航空遙感照片掃描柵格數據(*.tiff格式);1:1萬標準 分幅航空遙感正射影像圖數據(*.msi格式);原始衛星遙感數據(*.tiff格式);1:1萬標準分幅衛星遙感正射影像圖數據(*.tiff和msi 格式)。遙感解譯數據文件,包括:土地利用更新遙感解譯數據(MapGIS格式);行政界線和權屬界線矢量數據(MapGIS格式)圖件成果,1:1萬標 準分幅土地利用遙感初步更新圖,即外業調查工作底圖。表格成果。土地利用更新外業調查記錄手簿(表);外業調查成果;后期內業處理成果:更新后的土地利用 數據庫;圖幅理論面積與控制面積結合圖表;更新后的1:1萬標準分幅土地利用現狀圖;縣、鄉(鎮)兩級行政單位土地利用現狀圖;1:2.5~1:5萬遙感 影像縣圖。



        關鍵詞: 遙感探測探測技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胶州市| 定边县| 汝南县| 凌海市| 临沧市| 通河县| 沾益县| 崇明县| 广元市| 肇州县| 兖州市| 永昌县| 大埔区| 奉贤区| 寿光市| 胶州市| 海安县| 集安市| 金平| 墨江| 秦皇岛市| 平顺县| 喀喇| 新民市| 盖州市| 理塘县| 衡东县| 东乌| 陆川县| 洞头县| 芦山县| 眉山市| 宁河县| 遵义县| 永吉县| 长沙县| 墨脱县| 任丘市| 奉贤区| 固镇县| 大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