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測試測量 > 設計應用 > 微小電容測量方法介紹

        微小電容測量方法介紹

        作者: 時間:2017-01-09 來源:網絡 收藏
        1 充/放電電容測量電路


        充/放電電容測量電路基本原理如圖1所示。



        由CMOS開關S1,將未知電容Cx充電至Ve,再由第二個CMOS開關S2放電至電荷檢測器。在一個信號充/放電周期內從Cx傳輸到檢波器的電荷量Q=Ve·Cx,在時鐘脈沖控制下,充/放電過程以頻率f=1/T重復進行,因而平均電流Im=Ve·Cx·f,該電流被轉換成電壓并被平滑,最后給出一個直流輸出電壓 Vo=Rf·Im=Rf·Ve·Cx·f(Rf為檢波器的反饋電阻) 。

        充/放電電容測量電路典型的例子為差動式直流充放電C/V轉換電路,如圖2所示。



        Cs1和Cs2分別為源極板和檢測極板與地間的等效雜散電容(通過分析可知,它們不影響電容Cx的測量)。S1-S4是CMOS開關,S1和S3同步,S2和S3同步,它們的通斷受頻率f的時鐘信號控制,每個工作周期由充/放電組成。分析可得電路輸出為

        Vo=2KRfVeCxf (1)

        式中,K為差分放大器D3的放大倍數。

        該電路的主要優點是能有效地抑制雜散電容,而且電路結構簡單,成本很低,經過軟件補償后電路穩定性較高,獲取數據速度快。缺點是電路采用的是直流放大,存在較大的漂移;另外,充/放電是由CMOS開關控制,所以存在電荷注入問題。目前該電路已成功應用于6、8、12電極的ECT系統中。其典型分辯率可達3*10-15F。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1/337344.htm

        2 AC電橋電容測量電路

        AC電橋電容測量電路如圖3所示,其原理是將被測電容在一個橋臂,可調的參考阻抗放在相鄰的一個橋臂,二橋臂分別接到頻率相同/幅值相同的信號源上,調節參考阻抗使橋路平衡,則被測橋臂中的阻抗與參與阻抗共軛相等。這種電路的主要優點是:精度高,適合作精密電容測量,可以做到高信噪比。



        圖3電路的缺點是無自動平衡措施,為此可采用圖4所示的自動平衡AC電橋電容測量電路。



        該系統輸出Vd為一直流信號,ΔC為傳感器的電容變化量。



        式中,2/π為相敏因子。

        結合平衡條件,在理論上輸出Vd可寫成



        獲得該電橋的自動平衡過程的步驟為:保證電橋未加載時ΔC=0,測量電橋非平衡值并利用公式(3)計算出電橋輸出為零時所需的反饋信號Ve的值。重新測量橋路的輸出,若輸出為零,則橋路平衡;若輸出不為零,重復上述測量步驟,直至橋路輸出為零,即橋路平衡為止。該電橋電容測量電路原理上沒有考慮消除雜散電容影響的問題,為此采取屏蔽電纜等復雜措施,而且其效果也不一定理想。通過實驗測得其線性誤差能達到±1*10-13F。


        3 交流鎖相放大電容測量電路

        交流型的C/V轉換電路基本原理如圖5所示。



        正弦信號Ui(t)對被測電容進行激勵,激勵電流流經由反饋電阻Rf、反饋電容Cf,和運放組成的檢測器D轉換成交流電壓 Uo(t):



        若jωRfCf>>1,則(4)式為



        式(5)表明,輸出電壓值正比于被測電容值。為了能直接反映被測電容的變化量,目前常用的是帶負反饋回路的C/V轉換電路。這種電路的特點是抗雜散性、分辨率可高達0.4*10-15F。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微小電容測量方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城县| 精河县| 日喀则市| 青岛市| 五寨县| 祥云县| 芦溪县| 和田县| 米泉市| 内丘县| 舒兰市| 和林格尔县| 文登市| 镇赉县| 玉山县| 舟山市| 通化市| 克拉玛依市| 长海县| 阿克陶县| 六盘水市| 鹤壁市| 铜鼓县| 大石桥市| 涞源县| 类乌齐县| 尉氏县| 灵石县| 卢氏县| 闸北区| 毕节市| 教育| 台山市| 微博| 克东县| 大埔县| 南雄市| 平凉市| 肃宁县| 嘉定区| 鸡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