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闊場地的輻射發射測量
圖3.
2.6 從顯示的頻譜中去除環境信號
進行EMI測量的根本目的是辨識出被測設備的輻射信號,去除其他無關信號,因為一旦所有被測信號能被辨識出來,再執行準峰值或平均值測量,即可確保所有被測設備輻射信號能通過規范規定的限制。如果信號分析儀沒有上述的信號列表功能,也可以使用先進分析(Advanced Analysis)功能來去除顯示的環境信號。
下述方法取決于現代信號分析儀的功能,必須具有足夠的數據點以保證寬帶掃描的頻譜分辨率。數據點越多,信號未被采集的可能性越小,顯示的幅度比期望值更低。
消除顯示的環境信號的原理相當簡單。一條跡線中包含了環境信號和被測設備信號,另一條跡線中僅包含了環境信號,兩條跡線做減法,即可得到僅有被測設備信號的信號跡線。
盡管原理很簡單,但真正實現過程還是比較復雜的。最終目的是獲得一組可疑的被測信號,再進行準峰值檢波或者平均值檢波的重新測量。
成功的關鍵是分而治之。圖4中的跡線顯示出很多的被測信號和環境信號之間間隔非常近。頻譜儀的頻率精度決定了在屏幕上能顯示間隔多近的一組信號。如果頻率精度很低,那能分辨出的信號需要間隔比較大。而如果頻率精度相當好,則可以分辨出間隔非常近的信號。另外,掃描寬度越大,信號看起來越接近。
下面簡要總結了從頻譜顯示中消除環境信號的過程:
1.
2.
3.
4.
5.
6.
7.
8.
2.6.1消除環境信號的具體步驟
消除環境信號的過程采用一臺現代中檔信號分析儀,在經濟型中檔信號分析儀上也可以實現。
下面顯示的是,10米法雙錐形天線滿足規范EN55022的測量限制線。連續減小截止頻率到只顯示大約20個信號,其中包括被測設備信號。
2.6.1.1同時顯示環境信號和被測信號的頻譜
圖4(跡線1)顯示的頻譜既有環境信號又有被測設備發出的信號。采用跡線平均以使得顯示跡線平滑化。本例中采用了100次跡線平均來降低噪底,并穩定環境信號。這是已經消除了環境信號,僅留下被測設備信號的跡線。
注意周圍環境隨著信號衰落不斷變化。信號幅度可能隨時間改變。當該跡線被存儲后,如果環境信號幅度減小或者完全消失,那么這一環境信號可能顯示為一個被測設備信號。
圖4 被測設備信號加上環境信號
圖5(跡線2,藍色)顯示的是當被測設備電源關閉時的環境信號。也是100次跡線平均以減小噪聲和斷續性信號。用跡線1減去跡線2。如果一個環境信號出現在跡線2上但沒有出現在跡線1上,結果會出現一個負值的尖峰。這個負值尖峰是由于減法導致的。
圖5 環境信號
從跡線1中減去跡線2,采用的是信號分析儀具有的計算功率差的功能。功率差功能使用運算符Operands。定義跡線1為Operand 1,跡線2為Operand 2。跡線1減去跡線2,得到跡線3,是兩者的差。這時,跡線1處于靜止(View)模式,跡線2也處于靜止模式,而跡線3處于激活(clear write)模式。
圖6 被測設備信號和環境信號跡線減去環境信號跡線
大多數環境信號可以被消除,剩余的環境信號幅度值非常低,這些殘余信號產生于頻率的改變,即它們對應在跡線1上的頻點和在跡線2上的頻點發生了變化。
一條跡線分成5000點的話,每個點代表54 kHz的頻帶寬度。點數對于消除環境信號非常重要。如果選擇的點數過少,被測設備信號與環境信號間隔過近時,可能被當作環境信號刪除。另一方面,如果選擇的點數過多,一旦環境信號的頻率微小改變,可能對應兩條跡線上的點就不同了,這樣兩條跡線相減時該環境信號點就不能被消除。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調頻站(FM Stations)。如果仔細觀察跡線3,會發現有些信號顯示出幅度值變低很多。這些信號點就是在跡線1和跡線2上對應的頻率有變化。而在跡線1上采集到的被測設備信號的幅值幾乎沒有變化或者僅有很小的變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