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測試測量 > 設計應用 > 開闊場地的輻射發射測量

        開闊場地的輻射發射測量

        作者: 時間:2017-01-09 來源:網絡 收藏



        圖3.刪除重復信號后剩下的信號

        2.6 從顯示的頻譜中去除環境信號

        進行EMI測量的根本目的是辨識出被測設備的輻射信號,去除其他無關信號,因為一旦所有被測信號能被辨識出來,再執行準峰值或平均值測量,即可確保所有被測設備輻射信號能通過規范規定的限制。如果信號分析儀沒有上述的信號列表功能,也可以使用先進分析(Advanced Analysis)功能來去除顯示的環境信號。

        下述方法取決于現代信號分析儀的功能,必須具有足夠的數據點以保證寬帶掃描的頻譜分辨率。數據點越多,信號未被采集的可能性越小,顯示的幅度比期望值更低。

        消除顯示的環境信號的原理相當簡單。一條跡線中包含了環境信號和被測設備信號,另一條跡線中僅包含了環境信號,兩條跡線做減法,即可得到僅有被測設備信號的信號跡線。

        盡管原理很簡單,但真正實現過程還是比較復雜的。最終目的是獲得一組可疑的被測信號,再進行準峰值檢波或者平均值檢波的重新測量。

        成功的關鍵是分而治之。圖4中的跡線顯示出很多的被測信號和環境信號之間間隔非常近。頻譜儀的頻率精度決定了在屏幕上能顯示間隔多近的一組信號。如果頻率精度很低,那能分辨出的信號需要間隔比較大。而如果頻率精度相當好,則可以分辨出間隔非常近的信號。另外,掃描寬度越大,信號看起來越接近。

        下面簡要總結了從頻譜顯示中消除環境信號的過程:

        1.在轉臺上搭建好被測設備并按照規范設置好天線。

        2.連接信號分析儀和天線,加載校正因子,選擇規范要求的限制線,保證噪底和限制線之間的靈敏度足夠,通常至少有6 dB。否則,需要增加一個低噪聲放大器提高靈敏度。

        3.打開被測設備電源并觀察頻譜顯示。調整截止頻率來減小掃寬,直到頻譜顯示大約25或30個信號。注意,此時的頻譜包括了環境信號和被測設備信號。增加跡線平均數以減小噪聲。保存該頻譜為跡線1。

        4.關閉被測設備電源并保存該頻譜為跡線2。

        5.使用跡線加減功能,本例中即計算功率差,用跡線1減去跡線2得到跡線3。跡線3上的信號包括了被測設備信號以及出現在保存跡線1和跡線2期間的任何信號。

        6.將跡線3上的信號的幅度和對應頻率一一記錄下來,用于進一步分析。

        7.轉臺旋轉90度,再次重復步驟3至6。把所有測量結果保存在一個大表中。

        8.檢查保存的測量結果,如果信號幅度高于限制線,放大該信號,并進行一次“measure at marker”測量。保證其準峰值測量結果低于限制線。

        2.6.1消除環境信號的具體步驟

        消除環境信號的過程采用一臺現代中檔信號分析儀,在經濟型中檔信號分析儀上也可以實現。

        下面顯示的是,10米法雙錐形天線滿足規范EN55022的測量限制線。連續減小截止頻率到只顯示大約20個信號,其中包括被測設備信號。

        2.6.1.1同時顯示環境信號和被測信號的頻譜

        圖4(跡線1)顯示的頻譜既有環境信號又有被測設備發出的信號。采用跡線平均以使得顯示跡線平滑化。本例中采用了100次跡線平均來降低噪底,并穩定環境信號。這是已經消除了環境信號,僅留下被測設備信號的跡線。

        注意周圍環境隨著信號衰落不斷變化。信號幅度可能隨時間改變。當該跡線被存儲后,如果環境信號幅度減小或者完全消失,那么這一環境信號可能顯示為一個被測設備信號。



        圖4 被測設備信號加上環境信號

        圖5(跡線2,藍色)顯示的是當被測設備電源關閉時的環境信號。也是100次跡線平均以減小噪聲和斷續性信號。用跡線1減去跡線2。如果一個環境信號出現在跡線2上但沒有出現在跡線1上,結果會出現一個負值的尖峰。這個負值尖峰是由于減法導致的。

        圖5 環境信號

        從跡線1中減去跡線2,采用的是信號分析儀具有的計算功率差的功能。功率差功能使用運算符Operands。定義跡線1為Operand 1,跡線2為Operand 2。跡線1減去跡線2,得到跡線3,是兩者的差。這時,跡線1處于靜止(View)模式,跡線2也處于靜止模式,而跡線3處于激活(clear write)模式。



        圖6 被測設備信號和環境信號跡線減去環境信號跡線

        大多數環境信號可以被消除,剩余的環境信號幅度值非常低,這些殘余信號產生于頻率的改變,即它們對應在跡線1上的頻點和在跡線2上的頻點發生了變化。

        一條跡線分成5000點的話,每個點代表54 kHz的頻帶寬度。點數對于消除環境信號非常重要。如果選擇的點數過少,被測設備信號與環境信號間隔過近時,可能被當作環境信號刪除。另一方面,如果選擇的點數過多,一旦環境信號的頻率微小改變,可能對應兩條跡線上的點就不同了,這樣兩條跡線相減時該環境信號點就不能被消除。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調頻站(FM Stations)。如果仔細觀察跡線3,會發現有些信號顯示出幅度值變低很多。這些信號點就是在跡線1和跡線2上對應的頻率有變化。而在跡線1上采集到的被測設備信號的幅值幾乎沒有變化或者僅有很小的變化。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源市| 华宁县| 手机| 黎城县| 阿克苏市| 三都| 邛崃市| 名山县| 广平县| 凤冈县| 洱源县| 五指山市| 苏尼特右旗| 滕州市| 临朐县| 泉州市| 抚远县| 邢台县| 六盘水市| 班戈县| 福清市| 南昌市| 嘉义县| 渝北区| 吉林省| 黔西| 江都市| 博湖县| 神农架林区| 玉环县| 平乐县| 喀喇| 三门峡市| 三穗县| 莫力| 陇南市| 迁西县| 永康市| 闽侯县| 金华市| 安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