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掃頻儀在LTE網絡規劃和優化中的運用
隨著國內4G牌照發放,全國各省份都在緊鑼密鼓地開展TD-LTE網絡建設。TD-LTE網絡的規劃到優化,越來越受運營商的重視,都已成為如今工作的關注重點。 由于TD-LTE網絡制式的自身特點,以及同頻組網的特殊性,使得TD-LTE網絡對于覆蓋和干擾的控制有著很高的要求。同時,在步入4G商用的時代,絕大多數用戶仍然使用著2G和3G網絡,對于TD-SCDMA和GSM的網絡的日常優化也是絲毫不能松懈的。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1/335999.htm傳統的測試終端,除了受限于自身的硬件靈敏度等因素,還受到其他諸多因素制約。包括LTE終端多以測試數據業務速率為主,其同頻小區的解析能力有限,而TD/GSM的手機或者數據終端,則又受限于網絡的鄰區或參數規劃,都不能客觀地反映真實的無線覆蓋情況。并且,一般的測試終端都無法對多種網絡制式同時進行測試分析,而是各種網絡制式擁有各自的測試終端,需要進行多次的測試才能獲得每一種網絡的測試數據,對于多網協調優化則更顯得無能為力了。
掃頻儀作為一款網絡優化測試常用儀表,其多頻段、多制式的靈活使用方式,豐富、完整的數據內容,為初期網絡建設和深度優化階段提供了實際有效的數據依據。本文將通過TD-LTE網絡建設的各階段對于掃頻儀的功能應用來做介紹,希望對網絡規劃、優化的工作人員有所幫助。
2、認識多模掃頻儀
多模掃頻接收機是一種多功能掃頻儀,能同時掃頻接收2G/3G/4G等多種網絡制式信號(本文以中國移動運營的GSM、TD-SCDMA、TD-LTE信號為主要對象),掃頻輸出結果內容豐富,包括空中接口的主要參數、頻譜分析及地理化參數等,廣泛的用于網絡勘察、規劃、建設、優化等使用場合。鑒于目前網絡的復雜環境和多樣的網規網優工作需求,現有的掃頻儀系列一般能夠提供三種測試模式:頻譜測試模式、CW測試模式、Top N測試模式。每種模式針對無線網絡規劃、優化工作中的不同需要,可以提供相應的測試數據和分析手段。
下面,按照TD-LTE網絡建設的順序,逐一介紹掃頻儀在各個階段的應用。
3、TD-LTE網絡建設過程中的掃頻儀應用
3.1前期規劃
清頻測試
建網初期,使用掃頻儀器對新設頻段進行的全頻段摸底測試,統稱清頻測試。在LTE網絡建設中,也有將一些低頻譜效率系統進行清頻轉作LTE。目前LTE信號帶寬可達到20M,散落在其帶寬內的干擾信號會淹沒在其信號內,對LTE數據業務的影響是巨大的,網絡建設完成后,想從寬帶的LTE信號中,分離這些干擾信號是很困難的。清頻測試可以在預設頻段使用前,對干擾基站信號的無線干擾源進行定位,找出干擾的方向、大小、頻段。所以清頻測試對LTE預設頻段內干擾程度進行的評估,可以凈化頻段,降低底噪,減輕后續網優工作的難度[1]。在前期規劃的清頻階段,可使用掃頻儀的頻譜測試模式進行清頻測試。
頻譜測試模式:通過頻段和RBW的設定展示信號電壓幅度隨頻率變化的規律。它能夠在掃描范圍內測量和顯示各個頻率上得信號特征,使測試人員能夠方便的“看到”電信號,主要用于新設頻段的底噪測試、干擾的評估、頻率使用情況的評估等,典型應用如TD-LTE網絡D/E/F頻段的清頻測試。如下圖所示:
目前,中移集團已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了針對TD-LTE使用頻段的清頻測試。在許多地市發現了TD-LTE頻段上存在的外部干擾,如F頻段的小靈通信號、900M二次諧波、1800M泄露干擾,2500-2690MHz頻段的廣電信號、定位系統干擾等。
以下是在某市開展的清頻測試中發現廣電信號干擾的真實案例。測試過程中在高架和部分路面有時會出現多個有規則的波形,波形帶寬約為8M,分布在2567-2575 MHz和2583-2591 MHz之間,分布很有規律,且在一段時間內持續。如下圖所示:
經和主設備廠商工程師驗證,該信號應為廣電信號,且前期已經基本驗證了信號來源,掃頻儀的測試數據再次驗證了廣電信號對TD-LTE D頻段影響的真實性。
傳播模型校正
經典的傳播模型具有良好的普遍適用性,但是對于具體傳播環境下路徑損耗的預測不夠準確,而我國的傳播環境具有自身的特點,與國外的環境有較大的差別。對經典傳播模型進行校正,可以充分利用經典傳播模型對損耗趨勢預測準確的優點,克服其在具體環境下不夠準確的不足。
常用的方法是通過車載測試,得到本地的路徑損耗測試數據,然后通過擬和的方法,用這些數據對原始傳播模型公式的各個系數項和地物因子進行校正,使得校正后公式的預測值和實測數據誤差最小。這樣,經過校正以后的傳播模型路徑損耗預測的準確性將大大提高,能較好地反映本地無線傳播環境的特點[2]。而測試的方式,通常是配合發射機,采用掃頻儀的CW測試模式。
CW測試模式:以很窄的帶寬測量移動網絡系統內可能規劃的,所有頻率的中心頻點功率值,主要應用于傳播模型校正測試和頻率規劃工作,可以通過評估各頻率中心頻點的能量值,核查測試區域內頻率使用情況[3]。應用模式如下圖所示:
3.2常規優化
進入網絡建設的初期優化階段,優化的首要對象就是覆蓋,同時還包括干擾和鄰區,這三大類問題貫穿于長期的網絡優化工作中。對于優化階段的數據測量,運用的是掃頻儀最主要的一種測試方式,Top N測試模式。
Top N測試模式:通過解析網絡制式內正常服務的小區的信息,分析網絡無線環境中的覆蓋、鄰區和干擾問題,并通過數據統計和條件設定,給出問題小區的信息和問題路段的位置,以及問題占比、軌跡圖、報表等內容,典型應用如ASPS的網絡結構指數分析,現網中鄰區關系分析和系統間的互操作問題,GSM的同鄰頻分析、TD-SCDMA的時隙干擾分析、TD-LTE的同模3分析等等。
覆蓋分析
建網初期優化,覆蓋類問題無疑是重中之重。同頻組網的TD-LTE對覆蓋要求非常嚴格,重疊覆蓋度一旦過高,將直接引起嚴重的同頻干擾和同模3干擾,嚴重影響RS-CINR,導致業務速率的急劇下降。如何在加大建站力度、擴大覆蓋范圍的同時,保證合理的網絡結構就成為了擺在網優工程師面前的一大挑戰。
在解決重疊覆蓋這個問題上,使用掃頻儀進行工程優化,是依靠掃頻儀優異的同頻解析能力(>15dB),對覆蓋道路進行盲掃,找出符合重疊覆蓋定義門限條件的同頻小區,分析和上報各小區的重疊覆蓋度,同時還能上報引起重疊覆蓋的冗余小區,為開展覆蓋控制優化提供大量數據,方便網優工程師查找問題小區。
以下圖為例,重疊覆蓋度場強差門限設定為6dB。在初次路測時,紅色區域內采樣點重疊覆蓋度為3,即符合與第一強小區場強差6dB范圍內的小區數為3(含第一強)。
通過分析不難看出,該區域采樣點內第二、第三強小區與第一強信號強度十分接近,在RSRP良好的情況下,由于重疊覆蓋度高而導致CINR受影響,參考信號質量并非十分良好。如下圖,通過軟件自動生成的重疊覆蓋度報告和冗余覆蓋度報告,找出對重疊覆蓋造成影響較大的小區,作為此次覆蓋優化的重點。
根據冗余覆蓋度報告找出問題小區,適當調整其方位角下傾角,有效控制這些問題小區的覆蓋距離。同時,根據重疊覆蓋度報告適當加強受影響的第一強小區的覆蓋強度。優化后覆蓋效果如下圖:
經優化后,加強了紅圈區域內第一強小區的覆蓋強度,同時控制了第二、第三強小區的覆蓋范圍,紅圈區域內重疊覆蓋度明顯下降。如當前采樣點重疊覆蓋度為1,表明該區與第一強小區場強差6dB范圍內的小區數由3下降為1(含第一強),這說明此時已無小區與第一強小區場強差在6dB內,CINR也從7.65dB上升到15.48dB 。
除了解決重疊覆蓋度以外,依靠掃頻儀獨立于網絡的特點,高精度(RSRP檢測精度-128dBm)的測量方式,可以檢測出現網中存在的弱覆蓋、越區覆蓋、覆蓋方向不符等覆蓋問題,直接定位問題小區,生成各類問題核查圖層,并將其相關的無線參數進行上報,方便網優工程師進行調整[4]。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