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機器人發展如何?聽聽大佬們怎么說
發現“錯了”自然會慢下來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12/341785.htm本報記者梳理公開資料發現,全國范圍內在建的機器人產業園(包括機器人產業基地、機器人產業集聚區等不同稱謂)共有25座;提出產業園建設規劃、處于籌建中的則有7座。
在機器人產業園建設的過程中,關于機器人產業的同質化、水平建設低等問題也日益出現。也有人稱企業人產業開始逐漸步入“風電、光伏”的老路,而在2014年,曲道奎也曾提到機器人行業是“企業熱、政府熱、全民熱”。
不過,隨著產業的變革,業內人士對機器人產業園的態度也逐漸改觀。何敏佳向記者表示,低水平也有低水平的應用空間,開發出來的技術和產品也會對應不同的行業去消化,重點是通過自然調節,在整個產業的生態發展中找到平衡點,如果發現“錯了”自然會慢下來,進行靈活調整。
而在今年11月末,蕪湖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張東也曾回憶:“記得2014年剛擔任機器人產業推進組組長時,我感到機器人產業面臨零部件成本很高、跟國際一線品牌的水平差距很大、在系統集成方面積累的工藝數據少、在應用方案上不夠成熟等多方面的困難。”
不過,變化正在發生,根據張東的描述,目前蕪湖機器人產業園核心零部件,RV減速機、伺服電機、驅動控制傳感器等都在國家的支持下實現了國產化,并達成了“核心零部件+機器人本體+系統集成”三方面的互動。
關鍵的時候學會“剎車”
在曲道奎看來,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共同努力和資源集聚,需要全國各地政府區域投入、引入資源,引領不同的社會要素加速產業的發展。
何敏佳告訴本報記者,目前中國有足夠大的消費市場,通過建立產業園的方式改變生產方式、改進工藝結構、通過創新滿足升級需求,是對行業的一種提升。
劉雪楠稱,由于各個區域的配套資源千差萬別,因而每個地方的動力和結果也有明顯的差異,產業園的建設不可或缺。
曲道奎亦坦言,不論是新興產業還是傳統產業等,都存在“跟風文化”,機器人產業園全國“遍地開花”的現象也的確存在,但是隨著產業日趨成熟,企業“拍腦袋”的決策寥寥無幾。“現在不怕競爭就怕惡性競爭,不怕建設就怕低水平的建設。”曲道奎進一步強調道。
曲道奎還認為,政府對某些已經失去市場競爭力的機器人企業進行資金補貼和支撐很容易攪亂市場秩序,使得企業惡性競爭。產業園的大方向沒有錯,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要學會理性判斷,關鍵的時候學會“剎車”。曲道奎也提醒,地方政府應該根據自身區位優勢和特點來制定自身的機器人發展戰略。
在劉雪楠看來,從未來的角度著眼,機器人產業園一點都不多,關鍵是在這個過程中,要進行有效運營,同時對魚龍混雜的產品做出有效甄別。
高端訪談
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理事長曲道奎:“機器”和“人”出現分水嶺 大量研究成果仍在研究所“睡覺”
“我不大愿意說超車這個詞,因為超車的地方往往都是實線,容易翻車。”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理事長、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曲道奎對本報記者表示,他更愿意用“機遇期”概括目前機器人產業所處的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在機器人產業迎來重大機遇的同時,從機器人“設備”到機器“人”的分水嶺已經形成。如果說原本的機器人只是更多服務在工業領域的“大家伙”,未來的機器人則面臨著怎樣和感知技術結合、怎樣更加智能、怎樣和人類默契相處等一系列問題。
在曲道奎看來,機器人產業已經步入新時期,最顯著的特征是機器人設備和機器人出現了分水嶺,現在機器人更強調“人”的特性,即感知、數據、云這些技術,而在這些技術上國內和海外的起點接近。
作為機器人行業的一位老兵,“分水嶺”、“變革”成為曲道奎最近談論機器人行業的高頻詞。跨越機器人設備的范疇,曲道奎認為今后的機器人將更加注重在非結構環境下的適應能力。
向來頗具危機感的曲道奎也提出擔憂:現在有大量的成果在大學和研究所里面“睡覺”,和企業、市場需求匹配得不夠精準,中國需要打造出一套科研創新和產品研發市場體系。
零部件水平不代表產業水平
“零部件的發展程度不代表機器人產業的發展程度,切莫把這兩個概念混淆。”這是曲道奎在和包括本報在內的記者交談的過程中反復強調的問題。曲道奎稱,零部件和機器人二者之間有一定的關聯,但卻是兩個維度的事情,要遵從機器人的系統特性。
曲道奎認為,零部件的發展固然十分重要,是機器人產業發展鏈條中關鍵的一環,但是,不能把機器人存在的不足歸結為零部件的發展滯后,機器人要按照自身的發展規律不斷更新升級。
事實上,目前中國機器人在零部件方面處于不斷邁步的過程中,需要一定的批量生產和周期去推動零部件的進一步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曲道奎也特別提出了一個概念,目前全國機器人產業園眾多,機器人企業也層出不窮達到了幾千家,但是需要甄別的是,大部分企業是產業鏈某一環節的企業,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機器人企業,不能把和機器人沾邊的企業都帶上“機器人”的“帽子”,這容易給整個行業及從業者帶來誤導。
“隨著機器人技術的迅猛發展,迭代周期越來越短,機器人進入品質和技術競爭時代,中國機器人絕對不能成為世界上大家垢病的垃圾產品。”面對眾多來參會的的企業人領域的企業家和愛好者,曲道奎發出了這樣的提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