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脈沖信號分析--射頻信號測量連載(四)

當用寬帶示波器已經把射頻脈沖捕獲下來以后,就可以借助于示波器里內置的數學函數編輯一個數學的檢波器。如下圖所示,黑色曲線是從原始信號里用數學檢波器檢出的包絡信號。包絡波形得到后,借助于示波器本身的參數測量功能,就可以進行一些基本的脈沖參數測試。

更進一步地,我們還可以借助于示波器的FFT功能得到信號的頻譜分布,借助示波器的抖動(Jitter)分析軟件得到脈沖內部信號頻率或相位隨時間的變化波形,并把這些結果顯示在一起。下圖顯示的是一個Chirp雷達脈沖的時域波形、頻率/相位變化波形以及頻譜的結果,通過這些波形的綜合顯示和分析,可以直觀地看到雷達信號的變化特性,并進行簡單的參數測量。

在雷達等脈沖信號的測試中,是否能夠捕獲到足夠多的連續脈沖以進行統計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要連續捕獲上千甚至上萬個雷達脈沖,可能需要非常長時間的數據記錄能力。比如某搜索雷達的脈沖的重復周期是5ms,如果要捕獲1000個連續的脈沖需要記錄5s時間的數據。如果使用的示波器的采樣率是80G/s,記錄5s時間需要的內存深度=80G/s*50s=400G樣點,這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現代的高帶寬示波器里都支持分段存儲模式。所謂分段存儲模式(Segmented Memory Mode),是指把示波器里連續的內存空間分成很多段,每次觸發到來時只進行一段很短時間的采集,直到記錄到足夠的段數。很多雷達脈沖的寬度很窄,在做雷達的發射機性能測試時,如果感興趣的只是有脈沖發射時很短一段時間內的信號,使用分段存儲就可以更有效利用示波器的內存。
在下圖中的例子里,被測脈沖的寬度是1us,重復周期是5ms。我們在示波器里使用分段存儲模式,設置采樣率為80G/s,每段分配200k點的內存,并設置做10000段的連續記錄。這樣每段可以記錄的時間長度=200k/80G=2.5us,總共使用的示波器的內存深度=200k點*10000段=2G點,實現的記錄時間=5ms*10000=50s。也就是說,通過分段存儲模式實現了連續50s內共10000個雷達脈沖的連續記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