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MA/LTE數據互操作的空中接口技術分析
無論終端模式是哪一種,非優化切換具體的預注冊過程都如下圖所示:
圖4 CDMA/ LTE非優化切換預注冊過程
首先是eAT/UE完成與eHRPD之間的網絡捕獲和同步過程,然后再進行UATI分配,以及CR/TCA/TCC等其他分配過程,最后是session協商過程,基本上與普通的eAT注冊過程一樣。對于已在eHRPD注冊的終端無需b和d兩個步驟。
切換執行過程
非優化切換執行過程,主要由終端自身來完成相關的工作,主要過程有:
◆ 處于E-UTRAN網絡的eAT/UE觸發一個eHRPD相鄰小區的測量過程;
◆ eAT/UE根據測量結果做出切換決策,選定目標小區,該步驟eAT/UE不需要上報給網絡;
◆ eAT/UE釋放與E-UTRAN的連接,離開E-UTRAN;
◆ eAT/UE通過發起接入流程,接入到eHRPD網絡中所對應的目標小區上。
具體切換過程如下圖所示:
圖5 CDMA/ LTE非優化切換過程
切換方案對比
優化切換通過在E-UTRAN網絡中實現eHRPD預注冊過程,提前做好eAT/UE接入eHRPD網絡的準備,因此優化切換相對非優化切換來說,切換的時延能夠大大降低,從而能夠滿足實時業務的需求。但是,優化切換需要在EPC/LTE網絡中建立到eHRPD網絡的隧道,因此需要支持互操作S101和S103等接口,同時優化切換對于eHRPD網絡空中接口修改較多。
非優化切換相對優化切換來說部署簡單,不需要支持互操作接口S101和S103,eHRPD網絡空中接口修改也很少。但是,由于eAT/UE需要在目標網絡中重新進行網絡接入和參數協商,所以非優化切換的切換時延較長,不太適合對實時性要求高的業務。
CDMA/LTE數據互操作的網絡部署過程中,運營商同時需要考慮業務需求和網絡設備成本。如果初期沒有實時業務的需求時,可以先采用非優化切換方案。當有實時業務、特別是VoIP語音類業務的需求時,再升級網絡設備以支持優化切換方案。
考慮到非優化切換對網絡改動較少,同時對于終端芯片的功能也不做特別多要求,因此目前業界也在討論非優化切換的增強方案,從網絡實現復雜性與切換性能兩個方面來綜合考慮,以獲取最佳CDMA/LTE數據互操作方案。
結語
本文針對CDMA與LTE數據互操作的優化切換和非優化切換兩種方案進行了討論和分析,詳細分析了兩種切換方案的技術特點和實現機制,并針對兩種切換方案的特性提出了網絡實施策略與建議。
謝偉良:北京大學博士,高級工程師。現就職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為3G和B3G移動通信技術,同時參與國內外移動網絡技術標準的跟蹤,以及移動網絡技術測試等方面的工作,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十幾篇。
◆ E-UTRAN協議根據測量結果決定是否進行切換。
切換執行過程
對于CDMA/LTE切換主要涉及到兩種狀態的切換,一種是激活態的切換(Active Handoff),一種是空閑態的切換(Idle Handoff)。
激活態切換
當eAT/UE在LTE網絡中處于業務連接狀態下,并且E-UTRAN決定讓eAT/UE切換到eHRPD網絡時,eAT/UE經過切換準備過程之后,將進行激活態切換,具體切換操作主要包括:
a) eAT/UE通過隧道發送連接請求(Connection Request)給eHRPD網絡,并附帶路由更新消息(RUM);
b) eHRPD通過隧道發送業務信道分配消息(TCA)給eAT/UE,并提供初始功率基準(HRPDOpenLoopParams消息)和反向信道靜默時間參數(HRPDSilencePeriodParams消息)給eAT/UE;
c) eAT/UE使用eHRPD提供的功率基準計算初始的反向信道功率;
d) eAT/UE按照計算的反向信道功率進行切換操作;
e) eAT/UE成功切換到eHRPD網絡之后,繼續在eHRPD網絡中保持激活態。
f) 空閑態切換
當eAT/UE在LTE網絡中處于空閑態下,并且E-UTRAN決定讓eAT/UE切換到eHRPD網絡時,eAT/UE經過切換準備過程之后,將進行空閑態切換。空閑態切換較為簡單,eAT/UE主要在切換準備的基礎上進行網絡重選,eAT/UE將由LTE網絡中的Idle態轉為eHRPD網絡的Dormant態。但是,空閑態切換在切換完成后,eAT/UE需要通過eHRPD空口發送指示通知eHRPD網絡發生了Idle Handoff。
SAP協議
為了支持CDMA/LTE數據優化切換的互操作功能,在eHRPD網絡空口協議中新增了一個很重要的協議SAP協議。終端在LTE網絡下若使用優化的數據切換功能,將啟用Inter-RAT SAP協議。
如圖1所示,當eAT/UE工作于LTE模式下時,eAT/UE以及eHRPD中的Inter-RAT SAP協議共同提供了承載于LTE網絡之上的雙向虛擬連接。虛擬連接對于上層連接是透明的。當虛擬連接建立之后,處于Open狀態的Inter-RAT SAP協議將eHRPD的信令和RLP包封裝起來,添加自己的頭部,用作路由標識,進而通過LTE隧道來傳遞。利用該虛擬連接,上層協議不需要通過eHRPD網絡的空口連接就可以實現通信。當eAT/UE切換到eHRPD工作模式時,Inter-RAT SAP協議處于Close狀態,不會向數據包添加任何頭部,所有傳輸的數據包都被直接轉發到安全層。
非優化切換
非優化切換流程
非優化切換并未采用隧道來提前進行切換參數和空口會話的協商,而是eAT/UE直接離開源網絡空口,移動到目的網絡建立空口連接和IP會話連接,因此非優化切換適用于對時延不敏感的業務。非優化切換的具體流程分為預注冊和切換執行兩個過程。
預注冊過程
非優化切換中的預注冊過程不支持隧道模式下進行預注冊,eAT/UE切換到eHRPD網絡,若無HRPD Session時,需要發起注冊。但是,也有可能eAT/UE已經提前在eHRPD網絡中進行了注冊,這取決于終端的模式。
單發單收終端:無論在Active State或Idle State,要完成eHRPD預注冊都需要終端專門切換到eHRPD網絡中去完成預注冊過程。
單發雙收終端:在LTE模式不需要發射機時或者LTE模式處于Idle態時,終端可以到eHRPD進行注冊,并進行注冊信息維護。
雙發雙收終端:可以同時在E-UTRAN和eHRPD網絡進行注冊以及后續的注冊信息維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