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未來新能源車何時完全取代汽油車

        未來新能源車何時完全取代汽油車

        作者: 時間:2016-12-19 來源:網絡 收藏
        在開幕的上海車展上,長安展出一臺0-100公里/小時加速4.12秒的電動概念車,寶馬X5也會在此次車展上帶來插電混動版。毫無疑問,新能源又將是這次車展最奪人眼球的主題之一。說實話,這兩年的新能源熱的確是有點超乎想象。這里面有政策的影響,有產業的變化,也有人們對于“穹頂”的擔憂。一時間,似乎新能源將分分鐘秒殺傳統能源汽車的架勢。新能源時代真的來臨了嗎?如果是,那么現階段最具價值的新能源技術又該是哪一種呢?

        “狹義”新能源車的簡單歸類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12/331158.htm

        在分析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厘清一個概念,即到底什么樣的車算是新能源。廣義的說,只要不是傳統石化能源的車,都可以算是新能源,包括生物燃油、傳統混動等等。不過,為了能更好地契合本文的初衷,車云菌在這里暫且認為定一個“狹義”的新能源,即只有在一定范圍內能夠真正做到零油耗或零排放的車,才能算作新能源車。按照這個標準,這類技術大致包括以下兩大類四小類:

        1、純電:

        指徹底不需要傳統能源的技術,可分為純電動(代表車型:特斯拉、聆風等)和燃料電池(代表車型:Mirai)兩類。

        2、插電:

        指只在一定工況下可以擺脫傳統能源的技術,可分為增程式混動車(代表車型:沃藍達等)和插電式混動車(代表車型:X5混動、秦等)。

        那么,它們各自的優劣如何,哪一類有最有可能成為現階段傳統能源汽車的終結者呢?

        純電:“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從擺脫燃油消耗和徹底零排放的角度來說,“純電”無疑是最徹底的。純電動自不必說,燃料電池其實也一樣。氫在燃料電池組內的反應過程,排放物只有水。然而面對這“豐滿的理想”,現實卻非常“骨感”。

        純電動本身沒什么技術含量,電機技術已非常高效和成熟,但它有個致命的瓶頸,就是電池技術。我們知道,要想提升續航里程,就必須增加電池容量。在能量密度一定的情況下,增加容量就必然增加重量。增加重量的同時,又會影響續航里程。當然,還有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就是成本。特斯拉用巧妙的高定位方式避開了這個矛盾,也因此獲得了成功,但這畢竟不是主流,更解決不了“取代燃油車”的問題。

        最近三元鋰取代磷酸鋰鐵炒得很熱。從穩定性、安全性、壽命、成本、耐深度重放等各方面看,磷酸鋰鐵都優于三元鋰,但就它為何會被取代?根源就在能量密度 ——三元鋰更有優勢。然而即便能量密度“高”的三元鋰,每公斤的儲能也不過160WH。汽油是多少?超過一萬KW/KG。雖然不能簡單類比(如發動機重量、能量轉化效率等),但電池在能量密度方面還有很長路要走,這是不爭的事實。

        這些年,雖然圈子里也傳出各種各樣的革命性技術,諸如超級電容、空氣電池等等,但了解電池技術發展的人都很清楚,這些還處于實驗室概念階段的技術,到真正量產還需要漫長的時間,到“敢”用在動力電池上,又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例如三元鋰,在3C產品領域早已普及,但如果不是特斯拉,估計至今仍難以成為動力電池)。這個時間有多長?最長不敢說,但最短20年肯定是要的。

        燃料電池看起來沒有純電動的這些問題。例如一次儲氫可以續航500公里,加氫的過程也很快,這些都跟燃油車差不多。然而它也有致命的缺點。氫氣的安全現在倒是其次了,關鍵是加氫站和氫氣來源/存儲/運輸的問題。前者涉及到便捷性,這顯而易見。后者涉及到成本——如果不能實現低成本產氫、運氫、儲氫,取代燃油車也只能是“說說而已”。這個過程需要多長時間?還是那句話:最長不好說,可能是永遠,但最短肯定也不會少于20年。

        插電:未來20年內最具現實價值的新能源技術

        插電從技術上說沒什么特別的,它的妙處就在于油電兩用,這與大多數都市用車族的用車方式是非常契合的。周一到周五朝九晚五地上下班,路上擁堵不堪,又費油排放又高,是燃油車最要命的時刻。與此同時,由于距離往往并不是很大,插電后的純電動續航里程基本上能夠滿足這種工況下的需求。如此,晚上充電、白天用電,在這種最惡劣的路況下實現了純電動和零排放。到了周末需要長途旅行的時候,這類車又可以實現燃油驅動。而此時,一方面工況好,油耗和排放都比較低。另一方面,排放也避開了市區,有利于緩解污染物的扎堆問題。當然,最關鍵的,是這類車的車主不必患上“里程焦慮癥”。

        可能有人對于車云菌將“插電”分為增程式混動和插電式混動有些意外:它們有何區別?嗯,如果咬文嚼字的話,二者的確沒區別(都能插電,都算混動),但從慣例來看技術還是不一樣的。增程式混動指的是沃藍達這種雙電機系統,一個電機驅動一個電機發電。此時發動機的主要角色是發電而非驅動。即便在燃油模式下,提供驅動力的仍然是電機而非發動機,駕駛特性更接近于電動車。插電式混動則多為單電機系統,電池無電的情況下車輛主要由發動機驅動,更接近于傳統能源車。為何會有這樣的技術差異,它們的優劣又如何呢?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尉犁县| 班玛县| 米脂县| 卓资县| 青海省| 岳池县| 民勤县| 乌兰县| 民丰县| 静海县| 同江市| 淳安县| 禹城市| 绥芬河市| 灵山县| 商水县| 上蔡县| 确山县| 江都市| 呼伦贝尔市| 阳信县| 靖宇县| 丰镇市| 油尖旺区| 枝江市| 闸北区| 札达县| 诸暨市| 阿坝县| 呼玛县| 泾川县| 黄骅市| 日照市| 兰州市| 乌鲁木齐市| 康平县| 大新县| 东源县| 招远市| 怀宁县| 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