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線專題:第八講 現場總線的現狀及其發展
2.種類雖多,但卻會此消彼長
Swift Net由于Boeing 公司的不積極,有可能在標準中被刪去,而SDS也會“淡出江湖”;而WorldFIP,過去受到法國大企業Alstom 及 Schneider等的支持,但目前Schneider已有了自己的MODBUS-TCP和Modbus-RTPS, 對World FIP 的支持力度將會下降;SERCOS ( Serial Real Time Communication System)也是一樣,Rockwell 由于也已有了自己的Control Net / IP, 也會減少對他的支持力度;Ethernet PowerLink 由于IAONA組織的解散而前途堪憂;而P-Net 的前途看來也有問題。日本三菱的CC-Link則有可能會加入進來成為國際標準。
3.網絡附件存在著商機
由于今后多種現場總線同時并存的問題仍然存在,因此溝通他們的一些接口、網橋等附件,存在著商機。
4.實時工業以及網還要發展
這種基于實時工業以太網的現場總線現在已經粗具雛形,如PROFINET, EPA等,當然目前還不完善,尚待補充,例如在供電與在防爆場合下應用的措施與產品。最近PROFINET 又有新推出的IO LINK, 有了他就可以與其他種現場總線的現場設備相銜接,從而有利于PROFINET的集成。
5.現場總線的安全通信問題將要熱起來
當前安全問題日益得到人們的重視,一是惡性事故時有發生,例如1984年在印度Bhopal的一家美國化工廠的事故最為嚴重。除了當場死亡不少人以外,就是目前活著的人還有著后遺癥;二是由于用戶的要求。因為為了使事故不致發生,一般都備有緊急措施,例如化工廠的ESD緊急停機(Emergency Shut Down)裝置。一但事故將要發生,立即停機以保障安全,這就要求這種裝置要非常可靠。事故雖然是避免了,但從停產到恢復正常生產需要時間,有的還要損失生產過程中的原材料或半成品,損失也不在小數,如一個大型乙烯裝置,停產一天就有可能損失上億元。而且有的事故通過核查并非要停產不可,因此目前解決的辦法是采用工作可靠的PLC專門來負責管這ESD,而且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停車,采用所謂3重化或更多的PLC靠投票表決的方法來處理,例如2對1,有2票要停車,那么就馬上停,否則采取措施后仍然可以生產而不停機。這種專門的PLC裝置已有多個企業可以提供,例如Invensys 公司旗下的Triconex , 或 HIMA等。這樣一來,化工廠的控制系統采用的是DCS,而管理ESD的則是PLC,也就是說用戶要買2個系統,這樣化錢要多,也增加了管理與維護方面的工作量。因此,用戶提出了只有一套系統的解決方案。
由于技術的進步,目前一些大公司生產的DCS聲稱已經可以滿足這些用戶的要求,但說話容易,要怎么才能使用戶相信呢?這就需要有一個標準,而且將之量化而便于認證和操作,于是IEC就制定了2個有關功能 安全的標準,一個是IEC61508,他是供制造廠商用的“有關電氣、電子及可編程系統功能安全”的標準;還有一個是IEC61511是“供設計人員(設計院)、系統集成商與用戶用的安全儀表系統(SIS)”的標準。SIS英文名稱為 Safety Instrumented System, 但中文應該怎樣譯?又引起了爭論,有人譯為安全儀表系統,但又有人認為不妥,應譯為儀表型安全系統,看來最后要由國內標準化部門來審定了。
在量化方面,標準規定:將安全等級分為4級即SILI~4, 其中SIL4的等級為最高,所謂SIL,其全名為安全完整性等級(Safety Intergrigy Level),他由每小時發生的危險失效概率來區分(SIL2為≥10 -7至<10-6;SIL3為≥10-8至<10-7)。
生產過程所需要的安全等級由專門的工藝公司來評估確定。按照目前的社會生產狀況,一般對安全要求比較高的工藝生產過程的ESD(如化工、石油、石化)所需要的安全完整性等級為SIL3。一旦安全等級確定以后,用于這方面生產過程的儀表與控制系統就必須滿足這一要求。
為了要證明DCS廠商所生產的產品已符合SIL3的標準,廠商與用戶說了都不算,一定要由中立的第三方——認證機構,經過測試才能判定。而目前在這方面做的比較多的,則首推德國的TüV。好在TüV在中國設有辦事機構,需要時,可以咨詢。
由于目前SIS炒得很熱,因此,必需說明的是:不是所有行業的生產過程;或者就算是化工過程,是除了與ESD有關的以外,都沒有必要選用SIL3那么高級別的安全設備。
又因為現場總線必須保證將具有SIL3的現場設備的信息送往具有SIL3的DCS以及操作鉆(人機接口HMI),因此也必需進行SIL3的認證,像PROFI safe已通過TüV的認證;而EPA safe目前尚處于在認證的過程之中。
在傳輸安全信息方面,各種現場總線所采取的方法也各有千秋,有的開辟有專用通道;有的則用軟件的辦法,使安全信息享有優先權而優先傳輸。
6.無線通信正在嶄露頭角
工業無線通信正像工業以太網一樣已經在工業中獲得普遍應用,但在現場儀表級應用的實時工業以太網仍在完善之中;無線通信也是一樣,目前在遠距通信,使用功率較大的電臺,經過調制,通過公用無線電信網(CDPD,CDMA,GSM,GPRS)已經普遍應用,但在現場儀表級,用電池供電,功率很小的場合,近距離傳輸,則尚在開發之中。
目前的狀況是:
(1)美國Honeywell公司已在2003年推出采用ZigBee無線網絡技術的XYR5000系列變送器,但目前只能在美國使用(載波頻率問題)。
(2)在2006年多國儀器儀表展中看到美國Tyco公司已有藍牙無線傳輸的電動執行器。
(3)歐洲無線工控應用項目(RUNES)
2004年10月至2005年4月歐洲集中25個組織制定了一個名為RUNES、在未來10年內無線技術在工業控制和自動化方面發展應用的開發路線圖。其目標是:通過采用無線技術,到2008年將安裝成本降低50%,運行成本降低30%,到2014年將安裝成本降低80%,運行成本降低50%。
(4)無線HART協議正在積極開發之中。
HART基金會現已成立無線工作組正在制定技術規范,目標是:無線HART協議應該具有目前有線HART協議能夠解決的所有應用。但他們不打算采用Zig Bee。
(5)ISA正在制訂SP100的標準
美國儀表學會(ISA)的SP100標準委員會也正在制訂在自動化和控制環境下實現無線系統的標準SP100。標準按應用分為6類:
第0類(安全類),為關鍵的緊急措施,包括安全聯鎖,緊急停車及自動消防控制等。
第1類(控制類),關鍵的閉環調節
第2類(控制類),經常的非關鍵閉環監督控制,多變量控制及優化控制等。
第3類(控制類)開環控制
第4類(監視監控類),標記產生短期操作結果的數據和信息。
第5類(監視監控類),記錄和下載/上載不產生直接的操作結果,如歷史數據的采集等。
(6)IEC也開始制定無線標準
據悉,IEC/TC65也已成立了專門的工作組。開始著手制訂用于過程檢測與控制的無線標準。
(7)據悉西門子公司也已決定將其無線通信部門并入傳感器部,加速開發現場儀表間的無線通信,據稱70%的現場儀表都將采用無線通信技術。
(8)ABB公司也進行了無線通信的評估試驗。
(9)Invensys也已宣布其無線通信在工業應用中的策略。
綜上所述,看來在現場儀表級,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比預計的要快。
已成為國際標準的各種現場總線,尚未全面推廣;基于實時工業以太網的現場總線已經出現,正在補充,完善之中;而基于無線通信的現場總線又已嶄露頭角,使得現場總線的應用狀況,更加復雜而撲朔迷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