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宇智能化的概念
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為了適應激烈的國際競爭的需要,集各種現代高科技新技術于一體的智能建筑應運而生。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12/330063.htm樓宇智能化的概念
智能樓宇的起源和發展
近年來,電子技術(尤其是計算機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使社會高度信息化,在建筑物內部,應用信息技術、古老的建筑技術和現代的高科技相結合,于是產生"樓宇智能化"。樓宇智能化是采用計算機技術對建筑物內的設備進行自動控制,對信息資源進行管理,為用戶提供信息服務,它是建筑技術適應現代社會信息化要求的結晶。
智能建筑自1984年1月出現以來(美國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的都市大廈),在歐、美、日及世界各地得到迅速發展,其中以美國、日本興建最多。目前,美國有智能大廈幾萬幢。
日本自1984年以來,在許多大城市建設了“智能化街區”、“智能化群樓”,新建的建筑中有80%以上為智能化建筑。新加坡政府為推廣智能建筑,撥巨資進行專項研究,計劃將新加坡建成“智能城市花園”。印度也于1995年起在加爾各答的鹽湖開始建設“智能城”。其他國家如法國、瑞典、英國、泰國等國家也不斷興建智能建筑。
中國香港智能建筑發展也較早,相繼出現了匯豐銀行大廈、立法會大廈、中銀大廈等一批智能化程度較高的智能建筑。中國大陸第一幢智能大廈是1989年建成的北京發展大廈。1986年智能建筑被列為國家“七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開始進行可行性研究階段,該項目1991年通過鑒定。1992年中國進入了智能大廈的高速發展階段,其發展速度和規模在世界上絕無僅有。目前,全國已有上千幢智能大廈。
智能建筑在中國已成為建筑市場的大趨勢,也是建筑業中新的“經濟增長點”。各類建筑(樓、館、場等)的智能化工程投資,約占工程總投資的5%-8%,有的已高達10%;居住小區的智能化系統建設投資平均在每平方米60元左右(占土建投資的5 %-8%),如按中國每年竣工面積計算總投資為幾十億元。智能建筑這個新的“經濟增長點”促成智能建筑相關企業迅速增長。粗略估計,目前全國從事智能建筑的企業超過3000家,產品供應商近3000家。中國有152家設計院和127家系統集成商具有智能建筑專項設計資質。
智能建筑隨著經濟的持續穩健增長,其數量和水平正逐年提高,深圳居民對智能建筑的認可度也越來越高。目前深圳的安防覆蓋率居全國之首。深圳還是國家發改委選定的全國社區信息化建設試點城市,深圳信息化社區的技術裝備程度走在全國前列。深圳智能建筑及相關行業的企業有數千家,一些國際上最新的技術、產品都能在深圳同步上市。比如,深圳地區是全國安防產業的重要發源地和產品集散地,吸引許多國外知名品牌中國總代理都在此落戶,并集中了全國70%左右的安防一級代理商,各類安防企業的年營業額超過30億元。
目前,發達國家的智能建筑已從早期的追求功能完備齊全,向高技術化、實用化和節能化方向發展。在深圳,智能建筑也已進入高技術化、實用化發展階段,從事樓宇智能化產品開發與制造、樓宇智能化系統集成工程設計與施工、智能化社區管理的企業逐漸走向專門化和專業化。
智能樓宇在中國的發展與現狀
日前,系統集成行業發展趨勢報告在北京出爐。報告顯示,2005年,智能建筑系統集成市場規模是200億元,2006年達到238.5億元,2009年這個數字翻倍增長,達到500億元,預計2010年將突破600億元大關。未來十年,系統集成行業將進入快速發展時期。這樣的消息讓不少“淘金者”興奮不已,也讓人們開始思考如何從中淘到最大的一桶金。
我國智能化建筑初具規模
在我國房地產業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樓宇智能化市場隨之迅速成長。樓宇智能化的概念已經越來越深入人心。上海金茂大廈、環球金融中心等應用樓宇智能化的建筑不斷出現,目前樓宇智能化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高檔住宅中應用普遍,成為高檔物業的新潮流。閉路電視監控、門禁管理、停車場管理、防盜防災報警系統等也已經較為常見。
未來樓宇智能化市場前景廣闊
我國智能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智能建筑中很多系統仍沒有設計規范、施工規范和工程驗收標準。現行的有些規范也不能適應智能建筑的技術要求,使很多只能建筑的工程項目設計和施工在五規范、無標準的情況下不規范的進行著,從而造成了設計方案不合理、施工質量不合格、工程驗收不達標、只能建筑不只能的嚴重后果。
樓宇智能的未來發展趨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