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設計應用 > 光伏逆變器成本之戰內幕初探

        光伏逆變器成本之戰內幕初探

        作者: 時間:2016-12-08 來源:網絡 收藏

          光伏產業的冬天,光伏產業鏈上的各個廠家都在絞盡腦汁拼命削減成本,以應會客戶越來越狠的降價要求,作為產業鏈上最具技術含量的天之嬌子—光伏并網逆變器,也未能幸免,500KW并網逆變器的價格,已從2009年的2.0元每瓦降到如今的0.5元每瓦,逆變器生產廠家在降低利潤的同時,也對價格比較貴的元器件進行的替代甚至取消,以保證整機的價格下降。然而,由于在光伏電站的特殊地位,有些逆變器生產廠家的降成本措施,已經嚴重危害了整個行業。因為在光伏電站中,逆變器的成本不到10%,損耗卻占80%以上,光伏電站發電效率90%由逆變器來控制,考核逆變器的方法,不能光靠價格,更重要的是看逆變器的實際發電能力。現在國內生產逆變器的廠家多達300家,最終能留下來有影響力的廠家也就10來家,到底哪些企業會最終生存下來,哪些企業會率先出局,筆者認為:只有堅持回到產品質量路線,有社會責任感,有道德底線,有持續改進能力的公司才是最終的勝利者。筆者從事光伏逆變器設計5年多,從一個系統工程師的角度,向大家揭密一些不良廠家降成本的內幕。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12/327872.htm

          MPPT效率之謎,在光伏逆變器的技術規格書里,大多數廠家都有MPPT效率這個指標,有些標為99%,有些甚至標為99.9%,MPPT效率目前還沒有可靠的儀器去測量,做認證也不需要測量,其實,MPPT效率是決定光伏逆變器發電量最關鍵的因素,其重要性遠超過光伏逆變器本身的效率,現在國內外光伏逆變器在相同的條件下對比發電量,相差可能高達20%,這個差異的主要原因就是MPPT效率。有不懂MPPT的同學可以先百度MPPT的基本原理和實現方法。筆者主要向大家揭密MPPT效率的計算方法和來源,MPPT的效率等于硬件效率乘以軟件效率,硬件效率主要由電流傳感器的精度,采樣電路的精度來決定的,軟件效率主要由采樣頻率來決定的,MPPT實現的方法有很多種,但不管用哪種方法,首先要測量組件功率的變化,再對變化做出反應。這其中最最關鍵的元器件就是電流傳感器,它的精度和線性誤差將直接決定硬件效率,而軟件的采樣頻率也是由硬件的精度來決定的。目前電流傳感器有開環和閉環兩種,開環的電流傳感器測量精度99%,線性精度99%,總測量誤差2%,閉環的電流傳感器測量精度99.6%,線性精度99.9%,總測量誤差0.5%,這里面是什么意思,我向大家解釋下,如果采用開環電流傳感器,組件功率發生2%的變化,逆變器根本就測不出來,由于開環電流傳感器誤差大,所以采樣頻率也要降低,否則會發生振蕩,所以軟件的效率也只能達到99%,也就是說,使用開環電流傳感器的逆變器,它MPPT極限效率只有97%,而采用使用閉環電流傳感器的逆變器,它MPPT極限效率可達到99.5%。在市面上,開環電流傳感器比閉環電流傳感器大約便宜30%,現在社會有些不良廠家,為了降低成本,采用價格低的開環電流傳感器,但對外宣稱MPPT效率還能超過99%,嚴重誤導廣大EPC和業主,損害人們的利益,這種不恥行為必將遭到人們的唾棄,成為光伏市場率先出局的廠家。


          逆變器本身效率主要由功率開關器件如IGBT和磁性器件如變壓器和電抗器來決定的,功率器件的選擇性較少,使用各種方案對系統效率的影響也較少。磁性器件是定制性器件,材料選擇性很廣,選用產品不一樣,價格會相差很大。磁性元器件的損耗包括銅損和鐵損,銅損是線圈損耗,隨著電流呈線性變化,線圈現在主要材料有銅和鋁,銅的損耗相對較少,但價格太貴,現在大型逆變器上基本上不用銅做磁性材料了,鋁的價格便宜,損耗相對較大,但可以加大面積減少損耗。鐵損主要是磁心損耗,是空載損耗,恒定的損耗,目前工頻機廣泛使用的材料是硅鋼片,硅鋼片又分取向和無取向兩種,取向硅鋼片要求高,價格是無取向硅鋼片的兩倍,但損耗僅為取向硅鋼片的三分之一,而且取向硅鋼片對電流諧波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現在社會有些不良廠家,為了降低成本,磁性元器件采用無取向的硅鋼片,這種做法直接的后果就是整機效率降低,電流諧波加大,在陰雨天等低照度天氣下,根本就發不出來的電,在低功率運行時,電能質量很差。

          光伏電站設計壽命是25年,其中組件和其它器件的壽命應該可以達到,逆變器作為光伏電站的核心器件,設計壽命也應該到達25年。從逆變器系統上看到,壽命瓶頸是PCBA板和逆變器的心臟部位—逆變模塊。PCBA由于技術限制,壽命很難達到25年,但由于PCBA價格不高,重量輕,一般放在容易更換的位置,所以相對好處理。逆變模塊由IGBT,散熱器,母排,直流支撐電容組成。IGBT現在隨著技術的發現,如果系統設計得好,壽命可以到25年,直流支撐電容現在普通采用金屬薄膜電解電容,壽命可以到25年,所以最關鍵的因素只有散熱器和母排,這兩個器件如果采用的器件不一樣,成本也相差非常大,但壽命也相差很大。散熱器壽命的控制點是鰭片和基板的連接工藝,母排壽命的控制點是正負極之間的局部放電電流,這兩個關鍵點能處理好,壽命也就不成問題。

          光伏逆變器最關鍵母排是指從IGBT到直流支撐電容這一段的母排,這就好比人體心臟周邊的大動脈和大靜脈,因為這一段電流大,頻率高,溫度高,其電氣性能核心技術是減少雜散電感,因為雜散電感會產生尖峰電壓,尖峰電壓越高,對IGBT的損傷就越大,系統的損耗也越大。母排機械性能核心技術是減少局部放電,提高母排的壽命。減少雜散電感常用的方法有三個:1是電流正極和負極之間的距離盡可能短,2是電流正極和負極方向盡可能上下疊加,3是電容到IGBT之間的距離盡可能短。局部放電是由正負極之間的氣隙造成的,所以在盡量減少氣隙,方法有兩個:1母排和絕緣片之間的粘合越緊密越好,不留下任何氣隙,所以要選用好的粘結材料,2母排和絕緣片之間要非常干凈,不能有任何灰塵和臟污。


          現在正規生產廠家一般采用疊層母排,成本比較大,但性能優良,壽命長。疊層母排是把正負極銅排、絕緣片、粘膠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它的雜散電感少,壽命長。而社會上一些不良廠家,為了節省成本,直接用正極銅排,負極銅排和絕緣片疊加在一起,減去粘膠的工藝,這樣做成本減少了大約50%,后果短時間3、5年也看不出來,但5年過后,逆變器的性能會大大降低,原因有2個:1母排的雜散電感會越來越大,系統的EMC干擾也越來越高,IGBT會經常受到損傷,2母排的局部放電會越來越大,因為母排和絕緣片之間沒有粘結在一起,肯定會存在氣隙,而且氣隙會越來越大,最后造成絕緣性降低,而絕緣層的損壞,對逆變器而言,將是災難性的。

          散熱器是由基板和鰭片組成,IGBT裝在基板上,IGBT在運行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熱量,通過基板傳到鰭片上,再通過流動的空氣帶走。散熱器的核心技術有兩個:1基板盡可能平整,和IGBT接觸可靠性高;2基板和鰭片之間的熱阻盡可能少。基板的平整度現在大都可以達到,通過好一點的加工中心,表面精飛一刀就可以了。難度就大的成本最高的是基板和鰭片之間的連接,目前連接工藝有4種:機械壓合,環氧樹脂粘接,錫焊,銅焊。其中機械壓合設備投資小,速度快,加工成本低;環氧樹脂粘接,錫焊這兩種工藝設備投資小,但加工工藝較復雜,速度慢;銅焊設備投資大,加工工藝復雜,速度慢。所以采用銅焊工藝的散熱器價格要比采用機械壓合工藝的散熱器貴30%左右。從散熱技術上來看,采用機械壓合工藝的散熱器,基板和鰭片之間連接面積小,所以熱阻大,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基板和鰭片連接部位會發生形變,熱阻會越來越大,采用這樣散熱器穩定工作壽命為5年左右,5年之后熱量會越來越集中在基板上散不出去,10年后基本上就報廢了。而采用銅焊接工藝的散熱器,由于銅的散熱效果比鋁好,所以基板和鰭片之間的熱阻就非常少,接近本體,壽命也可達20年之久。

          現在光伏行業競爭已進入白熱化,企業為了生存而采取各種手段。為了降低成本而不擇手段,造成這一后果最根本的原來就是國家金太陽的補貼政策,采用“事前補貼”的政策,使業主不會去重視產品的性能,只關心產品的價格。光伏逆變器作為光伏系統核心器件,其成本比例已不到系統總成本的10%,如果光伏逆變器發電量提高1個百分點,相當于逆變器的價值提高10個百分點。有數據統計,現在國外優秀逆變器比國內普通逆變器發電量相差達20%,但國內的市場優秀的逆變器公司反而難以生存,“劣幣驅逐良幣”,但技術差距越來越大。值得欣慰的是國家政策的制訂者已經注意這個現象了,光伏補貼政策可能很快由“事前補貼”轉為“度電補貼”。那些靠低成本占領市場而產品性能低的公司終究會退出的。



        關鍵詞: 光伏逆變器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称多县| 巴塘县| 横峰县| 拉萨市| 托里县| 宁远县| 长汀县| 黔西| 西丰县| 屏边| 静安区| 南丰县| 阿克陶县| 乐平市| 沁阳市| 广南县| 边坝县| 革吉县| 彰化市| 哈密市| 林周县| 富民县| 云阳县| 黄梅县| 松阳县| 磴口县| 乃东县| 赤壁市| 石柱| 肇庆市| 高碑店市| 读书| 沂南县| 晋城| 安阳县| 灵寿县| 漳州市| 武鸣县| 丘北县| 永仁县| 大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