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設計應用 > 開關電源設計及過程概述

        開關電源設計及過程概述

        作者: 時間:2016-12-07 來源:網絡 收藏

        00V)或BYT42M(1A/1000V),兩者主要差異: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12/327325.htm

          1. 耐壓不同(在此處使用差異無所謂)

          2. VF不同(FR105=1.2V,BYT42M=1.4V)

          3.3.10 R10(輔助電源電阻):

          主要用於調整PWM IC的VCC電壓,以目前使用的3843而言,設計時VCC必須大於8.4V(Min. Load時),但為考慮輸出短路的情況,VCC電壓不可設計的太高,以免當輸出短路時不保護(或輸入瓦數過大)。

          3.3.11 C7(濾波電容):

          輔助電源的濾波電容,提供PWM IC較穩定的直流電壓,一般使用100uf/25V電容。

          3.3.12 Z1(Zener 二極體):

          當回授失效時的保護電路,回授失效時輸出電壓沖高,輔助電源電壓相對提高,此時若沒有保護電路,可能會造成零件損壞,若在3843 VCC與3843 Pin3腳之間加一個Zener Diode,當回授失效時Zener Diode會崩潰,使得Pin3腳提前到達1V,以此可限制輸出電壓,達到保護零件的目的。Z1值的大小取決於輔助電源的高低,Z1的決定亦須考慮是否超過Q1的VGS耐壓值,原則上使用公司的現有料(一般使用1/2W即可)。  3.3.13 R2(啟動電阻):

          提供3843第一次啟動的路徑,第一次啟動時透過R2對C7充電,以提供3843 VCC所需的電壓,R2阻值較大時,turn on的時間較長,但短路時Pin瓦數較小,R2阻值較小時,turn on的時間較短,短路時Pin瓦數較大,一般使用220KΩ/2W M.O

          3.3.14 R4 (Line Compensation):

          高、低壓補償用,使3843 Pin3腳在90V/47Hz及264V/63Hz接近一致(一般使用750KΩ~1.5MΩ 1/4W之間)。

          3.3.15 R3,C6,D1 (Snubber):

          此三個零件組成Snubber,調整Snubber的目的:1.當Q1 off瞬間會有Spike產生,調整Snubber可以確保Spike不會超過Q1的耐壓值,2.調整Snubber可改善EMI.一般而言,D1使用1N4007(1A/1000V)EMI特性會較好。R3使用2W M.O.電阻,C6的耐壓值以兩端實際壓差為準(一般使用耐壓500V的陶質電容)。

          3.3.16 Q1(N-MOS):

          目前常使用的為3A/600V及6A/600V兩種,6A/600V的RDS(ON)較3A/600V小,所以溫昇會較低,若IDS電流未超過3A,應該先以3A/600V為考量,并以溫昇記錄來驗證,因為6A/600V的價格高於3A/600V許多,Q1的使用亦需考慮VDS是否超過額定值。

          3.3.17 R8:

          R8的作用在保護Q1,避免Q1呈現浮接狀態。

          3.3.18 R7(Rs電阻):

          3843 Pin3腳電壓最高為1V,R7的大小須與R4配合,以達到高低壓平衡的目的,一般使用2W M.O.電阻,設計時先決定R7後再加上R4補償,一般將3843 Pin3腳電壓設計在0.85V~0.95V之間(視瓦數而定,若瓦數較小則不能太接近1V,以免因零件誤差而頂到1V)。

          3.3.19 R5,C3(RC filter):

          濾除3843 Pin3腳的雜訊,R5一般使用1KΩ 1/8W,C3一般使用102P/50V的陶質電容,C3若使用電容值較小者,重載可能不開機(因為3843 Pin3瞬間頂到1V);若使用電容值較大者,也許會有輕載不開機及短路Pin過大的問題。

          3.3.20 R9(Q1 Gate電阻 ):

          R9電阻的大小,會影響到EMI及溫昇特性,一般而言阻值大,Q1 turn on / turn off的速度較慢,EMI特性較好,但Q1的溫昇較高、效率較低(主要是因為turn off速度較慢);若阻值較小, Q1 turn on / turn off的速度較快,Q1溫昇較低、效率較高,但EMI較差,一般使用51Ω-150Ω 1/8W.

          3.3.21 R6,C4(控制振蕩頻率):

          決定3843的工作頻率,可由Data Sheet得到R、C組成的工作頻率,C4一般為10nf的電容(誤差為5%),R6使用精密電阻,以DA-14B33為例,C4使用103P/50V PE電容,R6為3.74KΩ 1/8W精密電阻,振蕩頻率約為45 KHz.

          3.3.22 C5:

          功能類似RC filter,主要功用在於使高壓輕載較不易振蕩,一般使用101P/50V陶質電容。

          3.3.23 U1(PWM IC):

          3843是PWM IC的一種,由Photo Coupler (U2)回授信號控制Duty Cycle的大小,Pin3腳具有限流的作用(最高電壓1V),目前所用的3843中,有KA3843(SAMSUNG)及UC3843BN(S.T.)兩種,兩者腳位相同,但產生的振蕩頻率略有差異,UC3843BN較KA3843快了約2KHz,fT的增加會衍生出一些問題(例如:EMI問題、短路問題),因KA3843較難買,所以新機種設計時,盡量使用UC3843BN.

          3.3.24 R1、R11、R12、C2(一次側回路增益控制):

          3843內部有一個Error AMP(誤差放大器),R1、R11、R12、C2及Error AMP組成一個負回授電路,用來調整回路增益的穩定度,回路增益,調整不恰當可能會造成振蕩或輸出電壓不正確,一般C2使用立式積層電容(溫度持性較好)。

          3.3.25 U2(Photo coupler)

          光耦合器(Photo coupler)主要將二次側的信號轉換到一次側(以電流的方式),當二次側的TL431導通後,U2即會將二次側的電流依比例轉換到一次側,此時3843由Pin6 (output)輸出off的信號(Low)來關閉Q1,使用Photo coupler的原因,是為了符合安規需求(primacy to secondary的距離至少需5.6mm)。

          3.3.26 R13(二次側回路增益控制):

          控制流過Photo coupler的電流,R13阻值較小時,流過Photo coupler的電流較大,U2轉換電流較大,回路增益較快(需要確認是否會造成振蕩),R13阻值較大時,流過Photo coupler的電流較小,U2轉換電流較小,回路增益較慢,雖然較不易造成振蕩,但需注意輸出電壓是否正常。

          3.3.27 U3(TL431)、R15、R16、R18

          調整輸出電壓的大小, ,輸出電壓不可超過38V(因為TL431 VKA最大為36V,若再加Photo coupler的VF值,則Vo應在38V以下較安全),TL431的Vref為2.5V,R15及R16并聯的目的使輸出電壓能微調,且R15與R16并聯後的值不可太大(盡量在2KΩ以下),以免造成輸出不準。

          3.3.28 R14,C9(二次側回路增益控制):

          控制二次側的回路增益,一般而言將電容放大會使增益變慢;電容放小會使增益變快,電阻的特性則剛好與電容相反,電阻放大增益變快;電阻放小增益變慢,至於何謂增益調整的最佳值,則可以Dynamic load來量測,即可取得一個最佳值。

          3.3.29 D4(整流二極體):

          因為輸出電壓為3.3V,而輸出電壓調整器(Output Voltage Regulator)使用TL431(Vref=2.5V)而非TL432(Vref=1.25V),所以必須多增加一組繞組提供Photo coupler及TL431所需的電源,因為U2及U3所需的電流不大(約10mA左右),二極體耐壓值100V即可,所以只需使用1N4148(0.15A/100V)。

          3.3.30 C8(濾波電容):

          因為U2及U3所需的電流不大,所以只要使用1u/50V即可。

          3.3.31 D5(整流二極體):

          輸出整流二極體,D5的使用需考慮:

          a. 電流值

          b. 二極體的耐壓值

          以DA-14B33為例,輸出電流4A,使用10A的二極體(Schottky)應該可以,但經點溫昇驗證後發現D5溫度偏高,所以必須換為15A的二極體,因為10A的VF較15A的VF 值大。耐壓部分40V經驗證後符合,因此最後使用15A/40V Schottky.

          3.3.32 C10,R17(二次側snubber) :

          D5在截止的瞬間會有spike產生,若spike超過二極體(D5)的耐壓值,二極體會有被擊穿的危險,調整snubber可適當的減少spike的電壓值,除保護二極體外亦可改善EMI,R17一般使用1/2W的電阻,C10一般使用耐壓500V的陶質電容,snubber調整的過程(264V/63Hz)需注意R17,C10是否會過熱,應避免此種情況發生。

          3.3.33 C11,C13(濾波電容):

          二次側第一級濾波電容,應使用內阻較小的電容(LXZ,YXA…),電容選擇是否洽當可依以下三點來判定:

          a. 輸出Ripple電壓是符合規格

          b. 電容溫度是否超過額定值

          c. 電容值兩端電壓是否超過額定值

          3.3.34 R19(假負載):

          適當的使用假負載可使線路更穩定,但假負載的阻值不可太小,否則會影響效率,使用時亦須注意是否超過電阻的額定值(一般設計只使用額定瓦數的一半)。  3.3.35 L3,C12(LC濾波電路):

          LC濾波電路為第二級濾波,在不影響線路穩定的情況下,一般會將L3 放大(電感量較大),如此C12可使用較小的電容值。

          4 設計驗證:(可分為三部分)

          a. 設計階段驗證

          b. 樣品制作驗證

          c. QE驗證

          4.1 設計階段驗證

          設計實驗階段應該養成記錄的習慣,記錄可以驗證實驗結果是否與電氣規格相符,以下即就DA-14B33設計階段驗證做說明(驗證項目視規格而定)。

          4.1.1 電氣規格驗證:

          4.1.1.1 3843 PIN3腳電壓(full load 4A) :

          90V/47Hz = 0.83V

          115V/60Hz = 0.83V

          132V/60Hz = 0.83V

          180V/60Hz = 0.86V

          230V/60Hz = 0.88V

          264V/63Hz = 0.91V

          4.1.1.2 Duty Cycle , fT:

          4.1.1.3 Vin(min) = 100V (90V / 47Hz full load)

          4.1.1.4 Stress (264V / 63Hz full load) :

          Q1 MOSFET:

          4.1.1.5 輔助電源(開機,滿載)、短路Pin max.:

          4.1.1.6 Static (full load)

          Pin(w) Iin(A) Iout(A) Vout(V) P.F. Ripple(mV) Pout(w) eff

          90V/47Hz 18.7 0.36 4 3.30 0.57 32 13.22 70.7

          115V/60Hz 18.6 031 4 3.30 0.52 28 13.22 71.1

          132V/60Hz 18.6 0.28 4 3.30 0.50 29 13.22 71.1

          180V/60Hz 18.7 0.21 4 3.30 0.49 30 13.23 70.7

          230V/60Hz 18.9 0.18 4 3.30 0.46 29 13.22 69.9

          264V/60Hz 19.2 0.16 4 3.30 0.45 29 13.23 68.9

          4.1.1.7 Full Range負載(0.3A-4A)

          (驗證是否有振蕩現象)

          4.1.1.8 回授失效(輸出輕載)

          Vout = 8.3Vê90V/47Hz

          Vout = 6.03Vê264V/63Hz

          4.1.1.9 O.C.P.(過電流保護)

          90V/47Hz = 7.2A

          264V/63Hz = 8.4A

          4.1.1.10 Pin(max.)

          90V/47Hz = 24.9W

          264V/63Hz = 27.1W

          4.1.1.11 Dynamic test

          H=4A,t1=25ms,slew Rate = 0.8A/ms (Rise)

          L=0.3A,t2=25ms,slew Rate = 0.8A/ms (Full)

          90V/47Hz

          264V/63Hz

          4.1.1.12 HI-POT test:

          HI-POT test一般可分為兩種等級:

          輸入為3 Pin(有FG者),HI-POT test為1500Vac/1minute.Y-CAP使用Y2-CAP

          輸入為2 Pin(無FG者),HI-POT test為3000Vac/1minute.Y-CAP使用Y1-CAP

          DA-14B33屬於輸入3 PIN HI-POT test 為1500Vac/1 minute.

          4.1.1.13 Grounding test:

          輸入為3 Pin(有FG者),一般均要測接地阻(Grounding test),安規規定FG到輸出線材(輸出端)的接地電阻不能超過100MΩ(2.5mA/3 Second)。

          4.1.1.14 溫昇記錄

        設計實驗定案後(暫定),需針對整體溫昇及EMI做評估,若溫昇或EMI無法符合規格,則需重新實驗。溫昇記錄請參考附件,D5原來使用BYV118(10A/40V Schott



        關鍵詞: 開關電源設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璧山县| 栾城县| 湄潭县| 团风县| 临颍县| 巨鹿县| 通化县| 菏泽市| 泌阳县| 库车县| 玉溪市| 永寿县| 涞源县| 宝坻区| 盐边县| 额尔古纳市| 淮南市| SHOW| 萨迦县| 金华市| 横山县| 曲周县| 卫辉市| 旅游| 池州市| 公安县| 石首市| 盐池县| 闸北区| 江源县| 贡觉县| 大庆市| 合阳县| 浦北县| 新津县| 庆云县| 石林| 赤壁市| 积石山| 若尔盖县| 大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