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單片機概述、應用及發展

        單片機概述、應用及發展

        作者: 時間:2016-12-02 來源:網絡 收藏
        單片機是一種集成電路芯片,采用超大規模技術把具有數據處理能力(如算術運算,邏輯運算、數據傳送、中斷處理)的微處理器(CPU),隨機存取數據存儲器(RAM),只讀程序存儲器(ROM),輸入輸出電路(I/O口),可能還包括定時計數器,串行通信口(SCI),顯示驅動電路(LCD或LED驅動電路),脈寬調制電路(PWM),模擬多路轉換器及A/D轉換器等電路集成到一塊單塊芯片上,構成一個最小然而完善的計算機系統。這些電路能在軟件的控制下準確、迅速、高效地完成程序設計者事先規定的任務。

        由此來看,單片機有著微處理器所不具備的功能,它可單獨地完成現代工業控制所要求的智能化控制功能,這是單片機最大的特征。

        然而單片機又不同于單板機,芯片在沒有開發前,它只是具備功能極強的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如果賦予它特定的程序,它便是一個最小的、完整的微型計算機控制系統,它與單板機或個人電腦(PC機)有著本質的區別,單片機的應用屬于芯片級應用,需要用戶了解單片機芯片的結構和指令系統以及其它集成電路應用技術和系統設計所需要的理論和技術,用這樣特定的芯片設計應用程序,從而使該芯片具備特定的功能。



        不同的單片機有著不同的硬件特征和軟件特征,即它們的技術特征均不盡相同,硬件特征取決于單片機芯片的內部結構,用戶要使用某種單片機,必須了解該型產品是否滿足需要的功能和應用系統所要求的特性指標。這里的技術特征包括功能特性、控制特性和電氣特性等等,這些信息需要從生產廠商的技術手冊中得到。軟件特征是指指令系統特性和開發支持環境,指令特性即我們熟悉的單片機的尋址方式,數據處理和邏輯處理方式,輸入輸出特性及對電源的要求等等。開發支持的環境包括指令的兼容及可移植性,支持軟件(包含可支持開發應用程序的軟件資源)及硬件資源。要利用某型號單片機開發自己的應用系統,掌握其結構特征和技術特征是必須的。

        單片機控制系統能夠取代以前利用復雜電子線路或數字電路構成的控制系統,可以軟件控制來實現,并能夠實現智能化,現在單片機控制范疇無所不在,例如通信產品、家用電器、智能儀器儀表、過程控制和專用控制裝置等等,單片機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廣泛。

        誠然,單片機的應用意義遠不限于它的應用范疇或由此帶來的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它已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控制方法和設計思想。是控制技術的一次革命,是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二.單片機發展概述

        1946年第一臺電子計算機誕生至今,只有50年的時間,依靠微電子技術和半導體技術的進步,從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大規模集成電路,現在一塊芯片上完全可以集成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只晶體管,使得計算機體積更小,功能更強。特別是近20年時間里,計算機技術獲得飛速的發展,計算機在工農業,科研,教育,國防和航空航天領域獲得了廣泛的應用,計算機技術已經是一個國家現代科技水平的重要標志。

        單片機誕生于20世紀70年代,象Fairchid公司研制的F8單片微型計算機。所謂單片機是利用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把中央處理單元(Center Processing Unit,也即常稱的CPU)和數據存儲器(RAM)、程序存儲器(ROM)及其他I/O通信口集成在一塊芯片上,構成一個最小的計算機系統,而現代的單片機則加上了中斷單元,定時單元及A/D轉換等更復雜、更完善的電路,使得單片機的功能越來越強大,應用更廣泛。

        20世紀70年代,微電子技術正處于發展階段,集成電路屬于中規模發展時期,各種新材料新工藝尚未成熟,單片機仍處在初級的發展階段,元件集成規模還比較小,功能比較簡單,一般均把CPU、RAM有的還包括了一些簡單的I/O口集成到芯片上,象Farichild公司就屬于這一類型,它還需配上外圍的其他處理電路方才構成完整的計算系統。類似的單片機還有Zilog公司的Z80微處理器。

        1976年INTEL公司推出了MCS-48單片機,這個時期的單片機才是真正的8位單片微型計算機,并推向市場。它以體積小,功能全,價格低贏得了廣泛的應用,為單片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成為單片機發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在MCS-48的帶領下,其后,各大半導體公司相繼研制和發展了自己的單片機,象Zilog公司的Z8系列。到了80年代初,單片機已發展到了高性能階段,象INTEL公司的MCS-51系列,Motorola公司的6801和6802系列,Rokwell公司的6501及6502系列等等,此外,日本的著名電氣公司NEC和HITACHI都相繼開發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專用單片機。

        80年代,世界各大公司均競相研制出品種多功能強的單片機,約有幾十個系列,300多個品種,此時的單片機均屬于真正的單片化,大多集成了CPU、RAM、ROM、數目繁多的I/O接口、多種中斷系統,甚至還有一些帶A/D轉換器的單片機,功能越來越強大,RAM和ROM的容量也越來越大,尋址空間甚至可達64kB,可以說,單片機發展到了一個全新階段,應用領域更廣泛,許多家用電器均走向利用單片機控制的智能化發展道路。

        1982年以后,16位單片機問世,代表產品是INTEL公司的MCS-96系列,16位單片機比起8位機,數據寬度增加了一倍,實時處理能力更強,主頻更高,集成度達到了12萬只晶體管,RAM增加到了232字節,ROM則達到了8kB,并且有8個中斷源,同時配置了多路的A/D轉換通道,高速的I/O處理單元,適用于更復雜的控制系統。

        九十年代以后,單片機獲得了飛速的發展,世界各大半導體公司相繼開發了功能更為強大的單片機。美國Microchip公司發布了一種完全不兼容MCS-51的新一代PIC系列單片機,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特別它的產品只有33條精簡指令集吸引了不少用戶,使人們從INTEL的111條復雜指令集中走出來。PIC單片機獲得了快速的發展,在業界中占有一席之地。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單片機集成電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威市| 合阳县| 鄱阳县| 深州市| 凉山| 潮安县| 中江县| 通江县| 彝良县| 民权县| 博白县| 墨竹工卡县| 沂源县| 皋兰县| 曲松县| 贡嘎县| 临沧市| 平顶山市| 临夏县| 乌兰县| 青川县| 平潭县| 宜兰县| 宁南县| 遂溪县| 诏安县| 墨江| 巩义市| 平顺县| 新蔡县| 阿荣旗| 阳谷县| 河津市| 南汇区| 宜宾县| 澄江县| 鄯善县| 昭苏县| 永寿县| 甘谷县| 城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