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第11課 串口通信

        第11課 串口通信

        作者: 時間:2016-12-01 來源:網絡 收藏
        圖2 方式1的數據幀格式
        在寫程序時,需看懂數據發送和接收的時序圖,分別如圖3、圖4所示。數據發送時使用的是單片機的TXD(P31)引腳,接收時使用的單片機的RXD(P30)引腳,這里我們結合這兩個引腳對時序進行分析。
        圖3 方式1發送時的時序圖
        圖4 方式1數據接收時的時序圖
        首先我們單片機如何發送和接收一個數據。
        發送時,數據從TXD(P31)端輸出,當TI=0時,執行數據寫入發送緩沖器SBUFF指令時,就啟動了串行口數據的發送指令。啟動發送后,串行口自動在起始位清0,而后是8位數據位和1位停止位,一幀數據是10位。數據依次從TXD端發出,一幀數據發送完畢,使TXD端的輸出線維持在1狀態下,并將SCON寄存器中的TI置1,以便查詢數據是否發送完畢或作為發送中斷請求信號。TI必須由軟件清0。
        接收時,數據從RXD(P30)端輸入,SCON的REN位應處于允許接收狀(REN=1)。在此前提下,串行口采樣RXD端,當采樣從1向0的狀態跳變時,就認定是接收一起始位。隨后在移位脈沖的控制下,把接收到的數據位移入寄存器中,直接停止位到來之后把停止位送入RB8中,并置位中斷標志位RI,通知CPU從SBUF取走接收到的一個字符。
        (2)波特率的設定
        工作方式1的波特率是可變,波特率的產生與定時器1有關,其產生的電路如圖4所示。
        圖4 方式1的波特率產生電路
        以定時器T1作為波特率發生器使用,其值由定時器1的計數溢出率來決定,其公式為:
        其中,T1溢出率為一次定時時間的倒數,即:
        上式中,X為計數器的初值,M由定時器T1的工作方式所決定,即M=8、13或16,當定時器1作波特率發生器使用時,一般選用工作方式。之所以選擇工作方式2,是因為它具有自動加載功能,可以避免通過程序的反復裝入初值所引起的定時誤差,使波特率更加穩定。因此,對于定時器T1的工作方式2,其溢出率又可簡化為:
        此時,波特率為:
        因此計數初值X的值為;
        例如,設兩機通信的波特率為2400波特,若晶振頻率為12MHZ,串行口工作在方式1,用定時器T1作為波特率發生器,先定時器工作在方式2(要禁止T1中斷,以免產生不必要的中斷帶來的頻率誤差)。
        若SMOD=1,則計數值X的值為:
        若SMOD=1,則計數值X的值為:
        5程序舉例
        在具體操作前,需對與串行口相關的寄存器作一些設置,主要用來設置跟波特率產生相關的定時器1、串行口工作方式以及中斷的一些設置,具體如下
        (1)確定定時器的工作方式
        (2)計算定時器的初值
        (3)啟動定時器
        (4)設置SCON寄存器
        (5)中斷設置
        例1 串口發送程序
        例2 串口接收程序
        源代碼詳見:http://www.51hei.com/mcu/2670.html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關鍵詞: 單片機串口通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巫山县| 株洲县| 海丰县| 盐城市| 沈丘县| 清原| 怀宁县| 深州市| 托克托县| 姚安县| 育儿| 绥芬河市| 江西省| 漯河市| 青州市| 淳安县| 武冈市| 勃利县| 江陵县| 徐汇区| 乌拉特中旗| 本溪| 石渠县| 淮滨县| 蒙城县| 漠河县| 格尔木市| 阜平县| 苍梧县| 满城县| 樟树市| 秦皇岛市| 措勤县| 井陉县| 南丹县| 金沙县| 务川| 交城县| 太仓市| 胶州市| 锦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