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define后面只有一個標識符的解釋

        #define后面只有一個標識符的解釋

        作者: 時間:2016-11-28 來源:網絡 收藏

        一般情況下,源程序中所有的行都參加編譯。但是有時希望對其中一部分內容只在滿足一定條件才進行編譯,也就是對一部分內容指定編譯的條件,這就是“條件編譯”。有時,希望當滿足某條件時對一組語句進行編譯,而當條件不滿足時則編譯另一組語句。
        條件編譯命令最常見的形式為:
        #ifdef 標識符
        程序段1
        #else
        程序段2
        #endif
        它的作用是:當標識符已經被定義過(一般是用#define命令定義),則對程序段1進行編譯,否則編譯程序段2。
        其中#else部分也可以沒有,即:
        #ifdef
        程序段1
        #denif
        這里的“程序段”可以是語句組,也可以是命令行。這種條件編譯可以提高C源程序的通用性。如果一個C源程序在不同計算機系統上系統上運行,而不同的計算機又有一定的差異。例如,我們有一個數據類型,在Windows平臺中,應該使用long類型表示,而在其他平臺應該使用float表示,這樣往往需要對源程序作必要的修改,這就降低了程序的通用性。可以用以下的條件編譯:
        #ifdef WINDOWS
        #define MYTYPE long
        #else
        #define MYTYPE float
        #endif
        如果在Windows上編譯程序,則可以在程序的開始加上
        #define WINDOWS
        這樣則編譯下面的命令行:
        #define MYTYPE long
        如果在這組條件編譯命令之前曾出現以下命令行:
        #define WINDOWS 0
        則預編譯后程序中的MYTYPE都用float代替。這樣,源程序可以不必作任何修改就可以用于不同類型的計算機系統。當然以上介紹的只是一種簡單的情況,可以根據此思路設計出其它的條件編譯。
        例如,在調試程序時,常常希望輸出一些所需的信息,而在調試完成后不再輸出這些信息。可以在源程序中插入以下的條件編譯段:
        #ifdef DEBUG
        print ("device_open(%p)n", file);
        #endif
        如果在它的前面有以下命令行:
        #define DEBUG
        則在程序運行時輸出file指針的值,以便調試分析。調試完成后只需將這個define命令行刪除即可。有人可能覺得不用條件編譯也可達此目的,即在調試時加一批printf語句,調試后一一將printf語句刪除去。的確,這是可以的。但是,當調試時加的printf語句比較多時,修改的工作量是很大的。用條件編譯,則不必一一刪改printf語句,只需刪除前面的一條“#define DEBUG”命令即可,這時所有的用DEBUG作標識符的條件編譯段都使其中的printf語句不起作用,即起統一控制的作用,如同一個“開關”一樣。
        有時也采用下面的形式:
        #ifndef 標識符
        程序段1
        #else
        程序段2
        #endif
        只是第一行與第一種形式不同:將“ifdef”改為“ifndef”。它的作用是:若標識符未被定義則編譯程序段1,否則編譯程序段2。這種形式與第一種形式的作用相反。
        以上兩種形式用法差不多,根據需要任選一種,視方便而定。
        還有一種形式,就是#if后面的是一個表達式,而不是一個簡單的標識符:
        #if 表達式
        程序段1
        #else
        程序段2
        #endif
        它的作用是:當指定的表達式值為真(非零)時就編譯程序段1,否則編譯程序段2。可以事先給定一定條件,使程序在不同的條件下執行不同的功能。
        例如:輸入一行字母字符,根據需要設置條件編譯,使之能將字母全改為大寫輸出,或全改為小寫字母輸出。
        #define LETTER 1
        main()
        {
        char str[20]="C Language",c;
        int i=0;
        while((c=str[i])!=){
        i++;
        #if LETTER
        if(c>=a&&c<=z) c=c-32;
        #else
        if(c>=A&&c<=Z) c=c+32;
        #endif
        printf("%c",c);
        }
        }
        運行結果為:C LANGUAGE
        現在先定義LETTER為1,這樣在預處理條件編譯命令時,由于LETTER為真(非零),則對第一個if語句進行編譯,運行時使小寫字母變大寫。如果將程序第一行改為:
        #define LETTER 0
        則在預處理時,對第二個if語句進行編譯處理,使大寫字母變成小寫字母(大寫字母與相應的小寫字母的ASCII代碼差32)。此時運行情況為:
        c language
        有人會問:不用條件編譯命令而直接用if語句也能達到要求,用條件編譯命令有什么好處呢?的確,此問題完全可以不用條件編譯處理,但那樣做目標程序長(因為所有語句都編譯),而采用條件編譯,可以減少被編譯的語句,從而減少目標的長度。當條件編譯段比較多時,目標程序長度可以大大減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11/323011.htm

        #ENDIF
        #define __CONFIG_H
        #define的后面只有一個標識符,而沒有被替換的數,誰能解釋一下這是什么意思?

        你說的是.h里的文件吧。在最后面應該還有個 #endif , 是為了避免.h文件被重定義而寫的.比如A.C包含了B.H和C.H,B.H又包含了C.H ,當編譯A.C的時候就會重復編譯C.H了。當C.H前寫上
        #ifndef __CONFIG_H
        #ifndef __CONFIG_H
        #ifndef __CONFIG_H 這句話就不能通過。因為以前就define過了。就避免了重定義。


        總結如下:
        用#ifndef,防止重復定義,它僅僅是一個宏定義,這個多數用在C語言的排他定義中。最常見的用法是進行整個公用頭文件的完全封裝,以避免出現嵌套引用,重復定義的情況。一般的用法如下:
        #ifndef __CONFIG_H
        #define __CONFIG_H
        頭文件的文件體
        #define __CONFIG_H



        關鍵詞: define標識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蒙城县| 台州市| 大新县| 洪泽县| 池州市| 卓尼县| 溆浦县| 湘西| 新巴尔虎左旗| 富阳市| 辛集市| 太湖县| 会东县| 司法| 启东市| 仁寿县| 阳新县| 德阳市| 合川市| 都江堰市| 赫章县| 门头沟区| 辛集市| 琼海市| 通榆县| 麟游县| 射洪县| 根河市| 江华| 衢州市| 富裕县| 平乐县| 岱山县| 石渠县| 大港区| 仙居县| 吉安市| 亳州市| 遂川县| 大渡口区| 双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