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STM32時鐘理解

        STM32時鐘理解

        作者: 時間:2016-11-27 來源:網絡 收藏

        系統時鐘SYSCLK,它是供STM32中絕大部分部件工作的時鐘源。系統時鐘可選擇為PLL輸出、HSI或者HSE。系統時鐘最大頻率為72MHz,它通過AHB分頻器分頻后送給各模塊使用,AHB分頻器可選擇1、2、4、8、16、64、128、256、512分頻。其中AHB分頻器輸出的時鐘送給5大模塊使用:

        1)送給AHB總線、內核、內存和DMA使用的HCLK時鐘。

        2)通過8分頻后送給Cortex的系統定時器時鐘。

        3)直接送給Cortex的空閑運行時鐘FCLK。

        4)送給APB1分頻器。APB1分頻器可選擇1、2、4、8、16分頻,其輸出一路供APB1外設使用(PCLK1,最大頻

        率36MHz),另一路送給定時器(Timer)2、3、4倍頻器使用。該倍頻器可選擇1或者2倍頻,時鐘輸出供定

        時器2、3、4使用。

        5)送給APB2分頻器。APB2分頻器可選擇1、2、4、8、16分頻,其輸出一路供APB2外設使用(PCLK2,最大頻

        率72MHz),另一路送給定時器(Timer1)倍頻器使用。該倍頻器可選擇1或者2倍頻,時鐘輸出供定時器1使

        用。另外,APB2分頻器還有一路輸出供ADC分頻器使用,分頻后送給ADC模塊使用。ADC分頻器可選擇為

        2、4、6、8分頻。

        在以上的時鐘輸出中,有很多是帶使能控制的,例如AHB總線時鐘、內核時鐘、各種APB1外設、APB2外設等等。當需要使用某模塊時,記得一定要先使能對應的時鐘。

        需要注意的是定時器的倍頻器,(定時器時鐘之前有一個乘法器,它的操作不是由程序控制的,是由硬件根據前一級的APB預分頻器的輸出自動選擇)當APB的分頻為1時(這個乘法器無作用),它的倍頻值為1,否則它的倍頻值就為2(即將APB預分頻器輸出的頻率乘2,這樣可以保證定時器可以得到最高的72MHz時鐘脈沖)。

        連接在APB1(低速外設)上的設備有:電源接口、備份接口、CAN、USB、I2C1、I2C2、UART2、UART3、SPI2、窗口看門狗、Timer2、Timer3、Timer4。注意USB模塊雖然需要一個單獨的48MHz時鐘信號,但它應該不是供USB模塊工作的時鐘,而只是提供給串行接口引擎(SIE)使用的時鐘。USB模塊工作的時鐘應該是由APB1提供的。

        連接在APB2(高速外設)上的設備有:UART1、SPI1、Timer1、ADC1、ADC2、所有普通IO口(PA~PE)、第二功能IO口。

        在單片機系統中,CPU和總線以及外設的時鐘設置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沒有時鐘就沒有時序,組合電路需要好好理解清楚。

        準備知識:
        片上總線標準種類繁多,而由ARM公司推出的AMBA片上總線受到了廣大IP開發商和SoC系統集成者的青睞,已成為一種流行的工業標準片上結構。AMBA規范主要包括了AHB(Advanced High performance Bus)系統總線和APB(Advanced Peripheral Bus)外圍總線。二者分別適用于高速與相對低速設備的連接。
        由于時鐘是一個由內而外的東西,具體設置要從寄存器開始。

        RCC寄存器結構,RCC_TypeDeff,在文件“stm 32f10x_map.h”中定義如下:
        typedef struct
        {
        vu32 CR;
        vu32 CFGR;
        vu32 CIR;
        vu32 APB2RSTR;
        vu32 APB1RSTR;
        vu32 AHBENR;
        vu32 APB2ENR;
        vu32 APB1ENR;
        vu32 BDCR;
        vu32 CSR;
        } RCC_TypeDef;

        這些寄存器的具體定義和使用方式參見芯片手冊,因為C語言的開發可以不和他們直接打交道,當然如果能夠加以理解和記憶,無疑是百利而無一害。

        如果外接晶振為8Mhz,最高工作頻率為72Mhz,顯然需要用PLL倍頻9倍,這些設置都需要在初始化階段完成。為了方便說明,以例程的RCC設置函數,并用中文注釋的形式加以說明:


        static void RCC_Config(void)
        {


        RCC_DeInit();


        RCC_HSEConfig(RCC_HSE_ON);


        HSEStartUpStatus = RCC_WaitForHSEStartUp();

        if (HSEStartUpStatus == SUCCESS)
        {

        FLASH_PrefetchBufferCmd(FLASH_PrefetchBuffer_Enable);


        FLASH_SetLatency(FLASH_Latency_2);


        RCC_HCLKConfig(RCC_SYSCLK_Div1);


        RCC_PCLK2Config(RCC_HCLK_Div1);


        RCC_PCLK1Config(RCC_HCLK_Div2);


        RCC_ADCCLKConfig(RCC_PCLK2_Div6);


        //上面這句例程中缺失了,但卻很關鍵

        RCC_PLLConfig(RCC_PLLSource_HSE_Div1, RCC_PLLMul_9);


        RCC_PLLCmd(ENABLE);



        while (RCC_GetFlagStatus(RCC_FLAG_PLLRDY) == RESET)
        {}


        RCC_SYSCLKConfig(RCC_SYSCLKSource_PLLCLK);


        while (RCC_GetSYSCLKSource() != 0x08)
        {}
        }

        //使能外圍接口總線時鐘,注意各外設的隸屬情況,不同芯片的分配不同,到時候查手冊就可以
        RCC_AHBPeriphClockCmd(RCC_AHBPeriph_FSMC, ENABLE);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GPIOD | RCC_APB2Periph_GPIOE |
        RCC_APB2Periph_GPIOF | RCC_APB2Periph_GPIOG |
        RCC_APB2Periph_AFIO, ENABLE);
        }
        由上述程序可以看出系統時鐘的設定是比較復雜的,外設越多,需要考慮的因素就越多。同時這種設定也是有規律可循的,設定參數也是有順序規范的,這是應用中應當注意的,例如PLL的設定需要在使能之前,一旦PLL使能后參數不可更改。

        經過此番設置后,對于外置8Mhz晶振的情況下,系統時鐘為72Mhz,高速總線和低速總線2都為72Mhz,低速總線1為36Mhz,ADC時鐘為12Mhz,USB時鐘經過1.5分頻設置就可以實現48Mhz的數據傳輸。

        一般性的時鐘設置需要先考慮系統時鐘的來源,是內部RC還是外部晶振還是外部的振蕩器,是否需要PLL。然后考慮內部總線和外部總線,最后考慮外設的時鐘信號。遵從先倍頻作為CPU時鐘,然后在由內向外分頻,下級遷就上級的原則。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STM32時鐘理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宁| 砀山县| 长治县| 中山市| 吴堡县| 云梦县| 天水市| 迁安市| 东山县| 扶绥县| 德格县| 东乌珠穆沁旗| 西平县| 方城县| 乐至县| 息烽县| 云浮市| 吉安县| 通榆县| 朝阳县| 唐山市| 简阳市| 阜阳市| 绥棱县| 出国| 绥宁县| 长治县| 五华县| 吉林市| 宕昌县| 邳州市| 溆浦县| 宁城县| 惠安县| 德保县| 聂荣县| 蓝田县| 枞阳县| 合江县| 阿拉尔市| 呈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