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M32的CAN通訊實驗
30.1 CAN簡介
30.2 硬件設計
30.3 軟件設計
30.4 下載驗證
30.1 CAN簡介
CAN 是Controller Area Network 的縮寫(以下稱為CAN),是ISO國際標準化的串行通信協議。在當前的汽車產業中,出于對安全性、舒適性、方便性、低公害、低成本的要求,各種各樣的電子控制系統被開發了出來。由于這些系統之間通信所用的數據類型及對可靠性的要求不盡相同,由多條總線構成的情況很多,線束的數量也隨之增加。為適應“減少線束的數量”、“通過多個LAN,進行大量數據的高速通信”的需要,1986 年德國電氣商博世公司開發出面向汽車的CAN 通信協議。此后,CAN 通過ISO11898 及ISO11519 進行了標準化,現在在歐洲已是汽車網絡的標準協議。
現在,CAN 的高性能和可靠性已被認同,并被廣泛地應用于工業自動化、船舶、醫療設備、工業設備等方面。現場總線是當今自動化領域技術發展的熱點之一,被譽為自動化領域的計算機局域網。它的出現為分布式控制系統實現各節點之間實時、可靠的數據通信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CAN 控制器根據兩根線上的電位差來判斷總線電平。總線電平分為顯性電平和隱性電平,二者必居其一。發送方通過使總線電平發生變化,將消息發送給接收方。
CAN協議具有一下特點:
1) 多主控制。在總線空閑時,所有單元都可以發送消息(多主控制),而兩個以上的單元同時開始發送消息時,根據標識符(Identifier 以下稱為 ID)決定優先級。ID 并不是表示發送的目的地址,而是表示訪問總線的消息的優先級。兩個以上的單元同時開始發送消息時,對各消息ID 的每個位進行逐個仲裁比較。仲裁獲勝(被判定為優先級最高)的單元可繼續發送消息,仲裁失利的單元則立刻停止發送而進行接收工作。
2) 系統的若軟性。與總線相連的單元沒有類似于“地址”的信息。因此在總線上增加單元時,連接在總線上的其它單元的軟硬件及應用層都不需要改變。
3) 通信速度較快,通信距離遠。最高1Mbps(距離小于40M),最遠可達10KM(速率低于5Kbps)。
4) 具有錯誤檢測、錯誤通知和錯誤恢復功能。所有單元都可以檢測錯誤(錯誤檢測功能),檢測出錯誤的單元會立即同時通知其他所有單元(錯誤通知功能),正在發送消息的單元一旦檢測出錯誤,會強制結束當前的發送。強制結束發送的單元會不斷反復地重新發送此消息直到成功發送為止(錯誤恢復功能)。
5) 故障封閉功能。CAN 可以判斷出錯誤的類型是總線上暫時的數據錯誤(如外部噪聲等)還是持續的數據錯誤(如單元內部故障、驅動器故障、斷線等)。由此功能,當總線上發生持續數據錯誤時,可將引起此故障的單元從總線上隔離出去。
6) 連接節點多。CAN 總線是可同時連接多個單元的總線。可連接的單元總數理論上是沒有限制的。但實際上可連接的單元數受總線上的時間延遲及電氣負載的限制。降低通信速度,可連接的單元數增加;提高通信速度,則可連接的單元數減少。
正是因為CAN協議的這些特點,使得CAN特別適合工業過程監控設備的互連,因此,越來越受到工業界的重視,并已公認為最有前途的現場總線之一。
CAN協議經過ISO標準化后有兩個標準:ISO11898標準和ISO11519-2標準。其中ISO11898是針對通信速率為125Kbps~1Mbps的高速通信標準,而ISO11519-2是針對通信速率為125Kbps以下的低速通信標準。
本章,我們使用的是450Kbps的通信速率,使用的是ISO11898標準,該標準的物理層特征如圖30.1.1所示:

圖30.1.1 ISO11898物理層特性
l 數據幀
l 要控幀
l 錯誤幀
l 過載幀
l 幀間隔
另外,數據幀和遙控幀有標準格式和擴展格式兩種格式。標準格式有11 個位的標識符(ID),擴展格式有29 個位的ID。各種幀的用途如表30.1.1所示:
幀類型 | 幀用途 |
數據幀 | 用于發送單元向接收單元傳送數據的幀 |
遙控幀 | 用于接收單元向具有相同 ID 的發送單元請求數據的幀 |
錯誤幀 | 用于當檢測出錯誤時向其它單元通知錯誤的幀 |
過載幀 | 用于接收單元通知其尚未做好接收準備的幀 |
間隔幀 | 用于將數據幀及遙控幀與前面的幀分離開來的幀 |
表30.1.1 CAN協議各種幀及其用途
(1) 幀起始。表示數據幀開始的段。
(2) 仲裁段。表示該幀優先級的段。
(3) 控制段。表示數據的字節數及保留位的段。
(4) 數據段。數據的內容,一幀可發送0~8個字節的數據。
(5) CRC段。檢查幀的傳輸錯誤的段。
(6) ACK段。表示確認正常接收的段。
(7) 幀結束。表示數據幀結束的段。
數據幀的構成如圖30.1.2所示:


圖30.1.2
圖中D表示顯性電平,R表示隱形電平(下同)。
幀起始,這個比較簡單,標準幀和擴展幀都是由1個位的顯性電平表示幀起始。
仲裁段,表示數據優先級的段,標準幀和擴展幀格式在本段有所區別,如圖30.1.3所示:


圖30.1.3 數據幀仲裁段構成
標準格式的ID 有11 個位。從ID28 到ID18 被依次發送。禁止高7 位都為隱性(禁止設定:ID=1111111XXXX)。擴展格式的 ID 有29 個位。基本ID 從ID28 到ID18,擴展ID 由ID17 到ID0 表示。基本ID 和標準格式的ID 相同。禁止高7 位都為隱性(禁止設定:基本ID=1111111XXXX)。
其中RTR位用于標識是否是遠程幀(0,數據幀;1,遠程幀),IDE位為標識符選擇位(0,使用標準標識符;1,使用擴展標識符),SRR位為代替遠程請求位,為隱性位,它代替了標準幀中的RTR位。
控制段,由6個位構成,表示數據段的字節數。標準幀和擴展幀的控制段稍有不同,如圖30.1.4所示:


圖30.1.4 數據幀控制段構成
數據段,該段可包含0~8個字節的數據。從最高位(MSB)開始輸出,標準幀和擴展幀在這個段的定義都是一樣的。如圖30.1.5所示:


圖30.1.5 數據幀數據段構成


圖30.1.6 數據幀CRC段構成


圖30.1.7 數據幀CRC段構成
發送單元的ACK,發送2個位的隱性位,而接收到正確消息的單元在ACK槽(ACK Slot)發送顯性位,通知發送單元正常接收結束,這個過程叫發送ACK/返回ACK。發送 ACK 的是在既不處于總線關閉態也不處于休眠態的所有接收單元中,接收到正常消息的單元(發送單元不發送ACK)。所謂正常消息是指不含填充錯誤、格式錯誤、CRC 錯誤的消息。
幀結束,這個段也比較簡單,標準幀和擴展幀在這個段格式一樣,由7個位的隱性位組成。
由發送單元在非同步的情況下發送的每秒鐘的位數稱為位速率。一個位可分為 4 段。
l 同步段(SS)
l 傳播時間段(PTS)
l 相位緩沖段1(PBS1)
l 相位緩沖段2(PBS2)
這些段又由可稱為 Time Quantum(以下稱為Tq)的最小時間單位構成。
1 位分為4 個段,每個段又由若干個Tq 構成,這稱為位時序。
1 位由多少個Tq 構成、每個段又由多少個Tq 構成等,可以任意設定位時序。通過設定位時序,多個單元可同時采樣,也可任意設定采樣點。各段的作用和 Tq 數如表30.1.2所示:


表30.1.2 一個位各段及其作用

圖30.1.8 一個位的構成
在總線空閑態,最先開始發送消息的單元獲得發送權。
當多個單元同時開始發送時,各發送單元從仲裁段的第一位開始進行仲裁。連續輸出顯性電平最多的單元可繼續發送。實現過程,如圖30.1.9所示:


圖30.1.9 CAN總線仲裁過程
STM32的bxCAN的主要特點有:
l 支持CAN協議2.0A和2.0B主動模式
l 波特率最高達1Mbps
l 支持時間觸發通信
l 具有3個發送郵箱
l 具有3級深度的2個接收FIFO
l 可變的過濾器組(最多28個)
在STM32互聯型產品中,帶有2個CAN控制器,而我們使用的STM32F103ZET6屬于增強型,不是互聯型,只有1個CAN控制器。雙CAN的框圖如圖30.1.10所示:


圖30.1.10 雙CAN框圖
STM32每個過濾器組的位寬都可以獨立配置,以滿足應用程序的不同需求。根據位寬的不同,每個過濾器組可提供:
● 1個32位過濾器,包括:STDID[10:0]、EXTID[17:0]、IDE和RTR位
● 2個16位過濾器,包括:STDID[10:0]、IDE、RTR和EXTID[17:15]位
此外過濾器可配置為,屏蔽位模式和標識符列表模式。
在屏蔽位模式下,標識符寄存器和屏蔽寄存器一起,指定報文標識符的任何一位,應該按照“必須匹配”或“不用關心”處理。
而在標識符列表模式下,屏蔽寄存器也被當作標識符寄存器用。因此,不是采用一個標識符加一個屏蔽位的方式,而是使用2個標識符寄存器。接收報文標識符的每一位都必須跟過濾器標識符相同。
通過CAN_FMR寄存器,可以配置過濾器組的位寬和工作模式,如圖30.1.11所示:


圖30.1.11 過濾器組位寬模式設置
為了過濾出一組標識符,應該設置過濾器組工作在屏蔽位模式。
為了過濾出一個標識符,應該設置過濾器組工作在標識符列表模式。
應用程序不用的過濾器組,應該保持在禁用狀態。
過濾器組中的每個過濾器,都被編號為(叫做過濾器號,圖30.1.11中的n)從0開始,到某個最大數值-取決于過濾器組的模式和位寬的設置。
關鍵詞:
STM32CAN通訊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