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avr-gcc中關于delay延時函數的應用修改版

        avr-gcc中關于delay延時函數的應用修改版

        作者: 時間:2016-11-23 來源:網絡 收藏
        在51中我們的延時函數都是自己編寫的,無論是在匯編中還是在C言語中。雖然有模板,有時還是有點煩。呵呵。不過在應用avr 單片機的時候我們就有福了。因為avr-gcc 提供給我們很方便的delay 延時函數, 只有在源文件包含:

        #i nclude
        就可以使用了。這個頭文件定義了兩個級別的延時函數分別是:
        void_delay_us (double __us) ;//微秒級
        void_delay_ms (double __ms);//毫秒級

        不過不可以高興的太早,因為要在你的avr-gcc中正確使用它們是有條件的,下面我將慢慢道來。

        這個參數和 Makefile 中的 F_CPU 值有關,Makefile 所定義的的F_CPU 變量的值會傳遞給編譯器。你如果用AVR_studio 4.1X來編輯和調試,用內嵌AVR-GCC的進行編譯,并且讓AVR_studio 幫你自動生成Makefile 的話,那你可以在:
        Project -> Configuration Options -> Gerneral -> Frequency 如下圖: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11/320151.htm

        寫下你的F_CPU的值,F_CPU這個值表示你的AVR單片機的工作頻率。單位是 Hz ,不是 MHZ,不要寫錯。如 7.3728M 則 F_CPU = 7372800
        你會發現在"delay.h" 頭文件中有這個樣的一個定義如下:
        #ifndef F_CPU
        # warning "F_CPU not defined for "
        # define F_CPU 1000000UL// 1MHz
        #endif

        這是為了在你沒有定義F_CPU這個變量(包括空),或是AVR_studio Frequency沒有給值的時候,提供一個默認的 1MHz頻率值。讓編譯器編譯時不至于出錯。

        下面是這兩個函數的實體:
        void _delay_us(double __us)//微秒
        {
        uint8_t __ticks;
        double __tmp = ((F_CPU) / 3e6) * __us; // 3e6 是因為調用的_delay_loop_1()是三條指令的
        if (__tmp < 1.0)
        __ticks = 1;
        else if (__tmp > 255)
        __ticks = 0;
        else
        __ticks = (uint8_t)__tmp;
        _delay_loop_1(__ticks);
        }

        void _delay_ms(double __ms) // 毫秒
        {
        uint16_t __ticks;
        double __tmp = ((F_CPU) / 4e3) * __ms;// 4e3 是因為調用的_delay_loop_2()是四條指令的

        if (__tmp < 1.0)
        __ticks = 1;
        else if (__tmp > 65535)
        __ticks = 0;
        else
        __ticks = (uint16_t)__tmp;
        _delay_loop_2(__ticks);
        }

        你會發現他們都分別調用了_delay_loop_1(); 和_delay_loop_2(); 這兩個函數
        而這兩個函數又如下所示:
        void_delay_loop_1(uint8_t __count)
        {
        __asm__ volatile (
        "1: dec %0" ""
        "brne 1b"
        : "=r" (__count)
        : "0" (__count)
        );
        }
        從其函數注釋里面可以了解到,該函數用來延遲3個晶振時鐘周期,不包括程序調用和退出該函數所花費的時間。該函數的形參__count是一個8位的變量,由此,我們就可以根據系統采用的晶振頻率算出該函數最大的延遲時間了:
        1MHz時:MAX_DELAY_TIME=(1/1000000)*3*256=0.000768S=768uS
        8MHz時:MAX_DELAY_TIME=(1/8000000)*3*256=0.000096S=96uS
        ............
        F_CPUMAX_DELAY_TIME=(1/F_CPU)*3*256
        依此類推。
        void_delay_loop_2(uint16_t __count)
        {
        __asm__ volatile (
        "1: sbiw %0,1" ""
        "brne 1b"
        : "=w" (__count)
        : "0" (__count)
        );
        }
        該函數延時4個晶振周期,形參是一個16位的變量,同樣我們也可以算出該函數最大的延遲時間:
        1MHz時:MAX_DELAY_TIME=(1/1000000)*4*65535=0.26214S=262.1mS
        8MHz時:MAX_DELAY_TIME=(1/8000000)*4*65535=0.03277S=32.8mS
        ............
        F_CPUMAX_DELAY_TIME=(1/F_CPU)*4*65535
        依此類推。
        重要提示:_delay_loop_1(0)、_delay_loop_1(256)延時是一樣的!!
        同理,_delay_loop_2(0)、_delay_loop_2(65536)延時也是一樣的!!這些函數的延時都是最長的延時。



        這兩個函數都是avr-gcc 的 inline匯編格式寫的,具體的語法規則我就不多說了。可以參考avr-libc。不過這兩個函數很簡單,很容易明白。一個是字節遞減,一個是字遞減。如果你認真看上面幾個函數,你就會發現要正確使用它們是有如下條件的:
        1. 首先,你要正確定義你的 F_CPU 的值,也就是你的AVR單片機實際的頻率。否則延時不準。(延時只在數字上不準確,具體可以計算)
        2. 你在編譯時一定要打開優化,Makefile中OPT 不要選 0 ,如果AVR_studio 不要選O0 。
        3. 你在使用這兩個delay()時,傳遞給兩個函數的實參要使用常量,不要使用變量。
        4. 設置的時間參數__ms , __us 是有范圍的,不要超過范圍。__ms:1 - [262.14 ms / (F_CPU/1e6) ],__us:1- [768 us / (F_CPU/1e6)] 。 [...]表取整數部分.(此處結論錯誤?)。
        __us的最大值應該是768us(1M頻率下)MAX_VALUE=256*3/F_CPU s,最小值3個時鐘周期MIN_VALUE=1*3/F_CPU s;
        ,__ms最大值MAX_VALUE=65536*4/F_CPU s,MIN_VALUE=1*4/F_CPU s;


        只有具備了上面的條件你才可以正確使用延時函數 _delay_us () 和 _delay_ms () 。對于第三個條件,為什么要選用常量,還有第二個條件為什么要打開優化選項。這是為了讓編譯器在編譯的時候就把延時的值計算好,而不是把它編譯到程序中,在運行時才進行計算,那樣的話,一是會增加代碼的長度,還會使你的延時程序的延時時間加長,或是變得不可預料。產生時序的錯誤。
        在08版本中已經修改,具體函數如下:
        void
        _delay_us(double __us)
        {
        uint8_t __ticks;
        double __tmp = ((F_CPU) / 3e6) * __us;
        if (__tmp < 1.0)
        __ticks = 1;
        else if (__tmp > 255)
        {
        _delay_ms(__us / 1000.0);
        return;
        }
        else
        __ticks = (uint8_t)__tmp;
        _delay_loop_1(__ticks);
        }
        當__us過大的時候,就會調用_delay_ms();由上面可以知道8M時候_delay_ms最小可以延時4/8000000=0.5us 1M時,最小延時4/1000000=4us,可以連接上。
        void
        _delay_ms(double __ms)
        {
        uint16_t __ticks;
        double __tmp = ((F_CPU) / 4e3) * __ms;
        if (__tmp < 1.0)
        __ticks = 1;
        else if (__tmp > 65535)
        {
        //__ticks = requested delay in 1/10 ms
        __ticks = (uint16_t) (__ms * 10.0);
        while(__ticks)
        {
        // wait 1/10 ms
        _delay_loop_2(((F_CPU) / 4e3) / 10);
        __ticks --;
        }
        return;
        }
        else
        __ticks = (uint16_t)__tmp;
        _delay_loop_2(__ticks);
        }
        當__ms過大時,只采用__ticks --的方式延時。先延時一個262ms(1M,32ms 8M),然后用遞減方式。


        關鍵詞: avr-gccdelay延時函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贡山| 资溪县| 莱州市| 甘肃省| 博白县| 遂川县| 临夏县| 光泽县| 莱阳市| 渝北区| 陕西省| 本溪| 志丹县| 织金县| 广汉市| 中方县| 德化县| 宁城县| 通道| 建水县| 鄱阳县| 怀柔区| 垫江县| 卫辉市| 蛟河市| 于田县| 恩施市| 娱乐| 平原县| 镇远县| 辉南县| 禄丰县| 台安县| 安阳市| 会理县| 宁蒗| 灯塔市| 新巴尔虎左旗| 延津县| 无棣县| 黄石市|